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憂鬱、焦慮的人常有「反芻」的習慣性思維

  • 2014-7-16
  • 文/傑若米.丁恩
圖片來源:[Zero Creatives]/Getty Image

圖片來源:[Zero Creatives]/Getty Image

另外對憂鬱症似乎很重要的一種習慣性思維稱為「反芻」。假設我把你放在一個房間內,放上一些令人消沉如「電台司令」(Radiohead)的音樂或巴伯(Barber)的〈弦樂慢板〉(Adagio for Strings),然後要你看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故事,其內容談到的是一個在無預警的狀況下痛苦死亡的至親(真是一個「快樂」的派對)。


之後,我要你好好思考你腦海中出現的想法,確實地考慮你的情感、失去親人的感受以及這件事對你的意義(你還玩得愉快嗎?)。這正是一個早期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其實驗對象的做法。

「反芻」組的反應就被拿來與另一組做比較。但是不同於「反芻」組,另外一組人做的是讓他們分心的活動,而這個活動的設計就是要他們忘記剛才的音樂及故事。你一定不會驚訝地發現那些被分心的組員,比較可以快速地從令人消極的故事及音樂中復原。

這項研究的實驗對象在臨床上並沒有憂鬱的傾向,但是這種習慣性思維,卻常常在憂鬱、焦慮的人們身上發現。

在某些方面來說,當你身旁出現令你意志消沉的事件時,「反芻」看起來是一個讓你回應這些事件的好策略。使用過這個方法的人常說他們是想去了解、解決他們的問題。但是實際上來說,研究指出「反芻」會干擾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協助解決問題。

就像我們前面所提過的,其中部分原因要歸咎於,我們無法進入潛意識,以及無法得知為什麼我們會有某種思維和行為表現的真正原因。當然了,「反芻」與讓自己分心,並不是唯一讓我們處理生活困難狀況的兩個習慣性方法。

你還可以試試壓制、或是儘量避免這些思想。透過整合一百四十四個不同研究以及幾千位參與實驗者,有一個研究把「反芻」與這些策略以及其他策略做一比較。研究發現「反芻」現象與精神病理學的關聯最強。

一般說來,這些精神病理包括:飲食失調、上癮、焦慮以及憂鬱。雖然習慣性思維對憂鬱、焦慮與其他精神問題來說,是很核心的,不過,這些思維並不能解釋所有的問題。它們只是最好的示範,可以說明習慣性思維會 如何讓我們陷入低潮的泥淖,或是以「自我目的的偏見」來說,如何幫助我們從麻煩中脫逃。

※本文內容授權自《寶鼎出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其實,你一直受習慣擺布

其實,你一直受習慣擺布

在想改變習慣時,考驗就來了,二十一天養成新習慣的說法,可信嗎?為什麼我們願意做某些事、不願意做某些事?原因在於,習慣。習慣的力量比意志力還要強大,如果你知道如何運用,就能擺脫煩惱小事、創意不絕,找回工作與人生的主控權。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