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annon Fagan]/Getty Images
OK誕生於一八三九年,當時一名波士頓報社編輯開玩笑地拿它作為「Oll Korrect」的縮寫—他故意耍寶拼寫「All Correct」的成果。該報主編查爾斯.戈登.格林(Charles Gordon Green)將這類逗趣縮寫當成一種風格,讓忠實讀者對這類笑話心領神會,從而創造出一種小圈圈的排他感。
不過,在眾多傻氣的縮寫中,唯有OK被保留下來。為什麼呢?根據梅特卡夫的說法,「OK是美國人奉行的哲學,光用兩個字母就能表達我們的務實、效率,以及用盡一切方法把事情完成的態度。我們並不堅持事事完美,OK就夠好了。」美國人輸出的不只是「OK」這個詞,還有觀念。
雖然那支匈牙利偵查小隊拿的地圖不是正確的,但是結果說明了那是OK的。跟完美比,OK也許看起來很差勁;但相較於一事無成,OK很棒。
領導者應該鼓勵OK。我曾受布萊爾.謝帕德(Blair Sheppard)教導,他用驚人的方式讓我領會OK的力量。二○○○年他創立杜克企業教育學苑,並出任執行長達八年之久。他在杜克商學院中開設為企業量身打造的經理人教育課程,後來提出應將這項服務從商學院獨立出來的也是他,因為這樣做才能使企業教育更加集中在客戶的企業本身需求上,而不是以教員的研究主題為中心。
如同我稍早之前曾提到的,這行得通。杜克企業教育學苑在謝帕德的領導下,年營收在八年間從一二○○萬美元節節攀升為六○○○萬美元,同時還被評鑑為全球最佳企業教育單位。
有一回,布萊爾和我到華盛頓特區出差,準備向一家國防承包商的執行長與人資長提案簡報。當時我們和其他幾家頂尖的供應商競爭,企圖爭取一項大型的領導發展教育計畫。簡報進行得很順利,儘管我的經驗和口才遠不及布萊爾,但他還是讓我有同等的機會表現。等到了問答時間,那位執行長只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怎麼知道我們對這項教育計畫的投資確實產生了效益呢?」
我望向布萊爾。我曾多次聽他談論如何評量領導發展的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他對這個主題有非常明確、不容妥協的看法,而且這項議題往往是我們能擊敗強悍的對手,贏得工作的關鍵。可是布萊爾轉身面對我,說:「杰克,你來回答這一題吧。」
我用力吞了口口水後開始作答。我表現得還行,可是絕對不如布萊爾親自出馬那樣精采。最後,我們拿下了這件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長期案子。在搭計程車回機場的路上,我問布萊爾,難道他不認為該執行長對執行長地親自回答那個問題嗎?
「我想要展現我們身體力行自己鼓吹的一切,」布萊爾說。「我們建議他們的領導者應該在重要關頭推年輕人一把,讓他們走上台前,所以我就那樣做啦。更何況,我知道你會表現得很OK。」
布萊爾對我的信任是很有效果的領導作為,他抗拒了在那一刻追求卓越的衝動,而弔詭的是:放寬短期表現的標準,反而能提高長期表現的水準。這般的作為,使我多年來對他和杜克企業教育學苑極為忠誠。
你的腦中是否經常上演拉鋸戰,不知該順從培養部屬的強烈衝動,或是該聽從自己創造卓越成果的強烈欲望?這是領導固有的兩難。我認為這是牢記大膽平衡的時刻,你大可對兩個選項都說好。在關鍵時刻信任部屬能表現OK,會帶來強大激勵力量,使他們自然掛心成果是否卓越。
假如他們的反應並非如此,那就是你用錯了人,而你必須盡早明白這件事。把追求卓越的所有重擔全放在自己肩膀上只會減慢部屬的成長,也會讓你無從得知他們是否適合待在你的團隊。
※本文內容授權自《臉譜出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針對這七大危險,提出經過企業及領導者驗證有效的49個修正練習,包括:揪出不必要的妥協決策、維持團隊的「暫時性」與「功能性」、把自己變成創意的策展人,透過這49項演練,你可以了解別人成長與進步的過程,並且從頭打造管理的基本,和團隊一同成長。
在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的嚴峻寒冬中,有支進行訓練任務的匈牙利軍隊迷失了方向。領頭的中尉派出少數士兵搜索前進的最佳路徑,並要求他們在夜幕低垂前回到隊上,提出回到基地的最佳方法。
一九九九年,我在傅爾曼大學擔任傳播學講師及網頁開發主任。當時我想找幾個新生在學校網站上發表大學生活經驗,希望藉由新的宣傳方法及現成的勞力資源提高入學申請人數。我想,讓十八、九歲的大學新鮮人直接與十六、
丹尼斯.魏特利(Denis Waitley)是個勵志演說家,著有《成功者的十大行動指南》(The Psychology of Winning)及許多作品。他說,你應該「為自己每日的努力感到驕傲。」我認
想要成功就快培養「求知欲」全球數據智慧公司Morning Consult執行長拉姆萊特表示,擁有這項「獨特」特質的人,比大多數人更有可能成功,尤其是在當今的職場上,就連微軟創辧人比爾蓋茲也將自己的成功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求職者最怕應徵碰壁,至於那些行為,最易碰壁呢?擁有3家公司的執行長羅伊斯(David Royce)分享他在求職面試中看到最危險的信號,那就是每份工作持續不到1年,及對過度強調之前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求職平台Indeed執行長海姆斯(Chris Hyams)在面試求職者時,採取了一種創新的方式。有鑑於當求職者來到他面前時,其技能和經驗通常已經由公司內部的其他主管審查過,所
2025即將到來,又到了轉職潮,在新的1年,無論你想換工作,或是希望獲得晉升,專家提出3個建議,首先是確你的目標,其次找到3-5個可以幫助你實現的關係人,最後就是展現你個人在工作上做得非常突出的1-2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求職者照過來!你做好了薪資談判的準備嗎?前Google人資指出,大多數雇主表示,他們願意進行薪資談判,不過,卻只有45%的美國求職者,在收到錄取通知時有進行此類對話,他建議,求職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職場上,常發生工作不受同事尊重,引發職場紛爭,專家表示,若想在工作上獲得更多的尊重,可先問自己3個關鍵問題,即可以付出、抗拒和表現什麼,只要你能做到這3件事,自然就會獲得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