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bryan...,CC Licensed
怎麼說呢?請容筆者一一道來:
「台灣,是外來投資與專業人才的沙漠。」幾年前,還有人會質疑這句話過於聳動、唱衰台灣,但現在,在許多人、尤其年輕族群的眼中,已儼然成為十分中肯,更令人感到悲哀的事實!
「德國、韓國」也一樣?請問是要怎麼比?
先看看代表「國際外商是否看好、投資台灣」的指標——外人直接投資(FDI):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報告,台灣在 2016 年全年的 FDI 總值(FDI stock)儘管已較 2015 年的衰退略為提昇,但占 GDP 的比重僅有 14.2%,遠低於全球各國平均值的 35%。近年的統計數字,亦長期呈現 10% - 15% 上下的低迷數字。
對於長期 FDI 不振,政府過去還會喊喊「亞太 XX 中心」,嘗試積極招商。但如今相關口號幾乎已經沒人再喊,部分學者甚至開始以「德國和韓國的 FDI 占 GDP 比例亦非常低」來自我安慰——殊不知,德國經濟除了有堅實的內需消費市場(包括歐盟)作為支撐,韓國近十年外貿出口更是持續暢旺;反觀台灣經濟,60% 以上仰仗的出口狀況(資料),在過去十年來,仍長期呈現低迷困境。
沒有外來投資、出口沒有成長、平均薪資更不用談了,請問台灣是要拿什麼、怎麼好意思去跟德國、韓國的經濟發展相比?
再來看看「專業人才」的面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先前公布具代表性的《2017 年 IMD 世界人才報告》,台灣表面看來的綜合成績位居中段班,然而在「人才外流」與「欠缺優勢吸引外籍人才」兩大項上,表現長期位於末段班,甚至讓瑞士負責該調查的學者,亦發出警訊。
假設今天中國大陸「惠日、星、韓」,會有同等的殺傷力嗎?
數字會說話:除了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近年(2015 年)台灣人赴海外工作的 72.4 萬人中,高達 50% 以上是前往中國大陸,且未來預計持續成長之外;根據媒體的最新民調,如今 30 歲以下年輕人的「西進」意願,更由 2016 年的三成低點,增為 53%,30 至 49 歲青壯世代也有近半數願意考慮赴陸就業,均比 2016 年增加 9 至 12 個百分點。
究其主要原因,很沈重的是,許多台灣年輕人,如今已經看清為了「生存」,除了「西進」中國大陸「賭一把」之外,快要無路可去的殘酷現實。
這是可能很不中聽,卻血淋淋的真相:假設今天大陸「惠台」的人才招攬政策,變成「惠日、星、韓」等國,會有與「對台」同等的殺傷力嗎?我想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亞洲先進國家的人才,如今不是幫著該國具有發展性、競爭力的廠商「打天下」,幾乎都是朝歐美英澳等地的大都市、大舞臺發展,中國大陸只是「選項之一」,絕非「唯一選項」,甚至連中國大陸自己的菁英人才,也常常選擇留在海外,導致北京政府早就祭出「千人計畫」(如今亦納入「惠台」政策中),要想方設法留住、招攬最頂尖的人才。
但是非常遺憾的,大多數在台灣受教育的年輕世代,說到出路,還是避免不了大陸一線城市的市場磁吸效應。
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國的產業發展程度,如今已經到了「跟台灣差不多的階段」——不用再浪費時間比誰好誰壞、誰領先誰落後、台灣有沒有被超越了——基本上,目前中國的企業從科技製造、代工(請 google「紅色供應鏈」),到金融地產,到基礎建設重工,再到各式網路、AI、大數據、電商等新創公司......其技術的發展,都已經追上了台灣。
但因為「市場大」,自然「更給得起」,也(還)需要、至少用得上台灣的人才。
反觀台灣的教育體制長期僵固,產業不積極創新,導致企業(在國際的)市場競爭力節節敗退,年輕人不去對岸找「所需條件相似、薪資直接兩倍以上」的機會,去哪裡?
最簡白的說一句,如果留在台灣,或是去歐美英澳,能有更好的發展、更大的舞台,北京政府再「惠台」,又有誰要去大陸?
因此以下,必須先沈重地點出目前台灣面臨兩大沈屙已久的關鍵危機,再提出筆者作為年輕一代台灣人,對政府的的一點誠懇建言:
外資不願意投資台灣——「被本土企業平衡的生態」
首先,曾經有「科技矽島」之稱的台灣,企業為何創新腳步,為何越走越慢,甚至停滯不前?因保護而缺乏競爭,絕對是關鍵因素之一。
台灣的歷任政府,不論執政的政黨,長久以來均「有意打壓」外企在台投資,同時大力度地扶持特定的本土企業,這種不公平又常出爾反爾的舉動(政黨輪替時,新上任政黨惡意終止合約等),已經深深傷害了外資投資台灣的意願。
政府的標案,也常常利用資格限制來阻擋外資(非陸資),更極少有設立「國際標」來積極攏絡外資、營造開放的競爭環境。
以上舉動,雖然看似「保護台灣廠商」,但事實上只是使得台灣大型企業永遠不受外界挑戰,間接形成他們引以為傲的「被平衡的生態」。
一旦形成了長期寡占、甚至壟斷的產業生態,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大企業榨取經營利潤來維持股東利益,首當其衝的絕對是產業內的小企業、和公司內的員工,例如:剝削下游、制定黑規則、勞資不平衡、低薪與過勞環境......等等。
這些更都只是表面,真正看不到的危機,是政府官員、公務機關對於「向外招商」和「改革行政體制」長期缺乏決心和執行力,說難聽點就是「放給它爛」。畢竟「改變與創新」對於台灣來說是極度奢侈的「浪費」,因為在台灣許多人的眼裡,「用到爛才需換」、「多做多錯」的心態,已經根深蒂固。
專業人才與教育——「跟不上時代的教育」
台灣的高等教育,普遍重視「學術」、「考試」與「證照」,但是一出了台灣,很多畢業生會赫然發現,所有台灣本土高等學歷與證照,幾乎都比不上國際工作經驗和英文能力可靠,於是很多時候被迫「砍掉重練」或者「再進修」。
根據筆者經驗,許多國際公司的人資部門,甚至對於台灣部分的本土學歷與所學科目都有些質疑——許多台灣大學專業的養成,無法成為「即戰力」或應付產業需求。更大的問題,是浪費了不少時間在非關專業的科目上面。
舉例來說,作者所相對熟悉的營造工程專業,在國外的大學裡,就有接近十多項大學科系可供選讀,但台灣卻仍大致分成「土木」與「建築」兩類。
當大學的專業培養,不符合時代與國際趨勢,自然往外走的出路會少上許多,被淘汰率也增加不少。甚至變相的造成許多所謂「專業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卻一窩蜂朝向餐飲、旅遊業等與所學無關,或門檻相對較低的行業發展。
給台灣政府的建言
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要不被邊緣化,剩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如不主動出擊、積極開放,讓台灣加速連接上國際,則大陸市場對台灣年輕人的「磁吸效應」,絕對不是官方出面把「惠台」這個詞「正名」為「對台」,就能解決的問題。
台灣政府、廠商需要對自己更有信心,透過積極合作、透明法規與開放競爭,讓更多外資「走進來」投資台灣。並利用教育,培養更多國際需要的人才。
外資優質廠商的進駐,短期內看起來會壓縮國內廠商的「生存空間」,但一方面不但能對台灣的平均薪資和大學專業產生刺激效應,長久下來也會相對提升本土企業生存能力,甚至讓企業提高競爭力並不只將市場放眼台灣、而能向外創造更大市場。
台灣今天所需要的,不是一個被保護的、溫水煮青蛙的生態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這幾週來我一直反覆在想,把《勞基法》修得如此不堪,明裡暗裡縱容資方欺壓勞工,到底為的是啥呢?最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政府打壓勞工,為的是要拯救台灣。很匪夷所思嗎?請聽我細細道來......
這幾年,低薪問題成為一直纏繞台灣且揮之不去的惡夢和陰影,新聞媒體幾乎每週播放相同話題──不知道是為了督促政府的改革,還是洗腦我們的自卑情緒。最令人感嘆的,是它已經變成了國際新聞,還成為對岸媒體大幅報導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台灣其實不缺「人才」,台灣其實是「人才過剩」了──企業要從外國引進的也不是「人才」,是更便宜的「人工」,說得更難聽點,是「奴工」。台灣多數企業要的只是便宜聽話,加班爆肝就好的「人工」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企業如何找到未來人才?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指出,未來的人才重點能力在於能自主學習、適應變化、跨域發展、解決問題等4項,公司不應再以學歷尋找人才,並應廢除不同類型學校論薪水的「九品官
邁入2025年,「AI」人工智慧早已悄無聲息地融入日常生活,無論是語言翻譯、精簡文章還是搜尋在地美食,AI都能提供協助,因此學會使用AI工具也成為現代人的必修課。想要享有AI帶來的便利性,只要學會用正
第十三年舉辦的新營藝術季,策展主題以《水水三重奏》向外擴散藝術漣漪至銀齡、親子、青少年共同參與,廿九日下午四點將在新營文化中心旁的綠川廊道舉辦開幕,廿九、卅日開幕週推出十二場藝文表演,藝術季系列活動至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天氣變化劇烈,「春天後母面」的特性展露無遺,冷氣團接連來襲,導致不少民眾感冒後出現咳嗽難癒的情況。近期社群網路上流傳「阿伯止咳秘方」,指稱將綠茶加紅茶混合溫飲,連續喝3天能緩
連日來氣溫回升,艷陽高照,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櫻花盛開,花季主角染井吉野櫻遍地開花最吸睛,阿里山工作站前櫻王為賞櫻焦點;紫藤花聖地嘉義縣梅山鄉瑞里「紫色山城」,處處可見盛開紫藤花,預計本週週末假日是
今年除了有《黑白大廚》評審白種元旗下的「香港飯店0410」即將登台,Threads上更瘋傳赴韓必吃的「風川鰻魚」,悄悄在台北中山區掛上招牌,未來不用飛出國,就能吃到美味的韓式烤鰻魚,詳細地址與開幕日期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源自台灣的超人氣飲料「珍珠奶茶」(Bubble tea),不只受到台灣人喜愛,它的甜蜜魅力也擄獲各國民眾,成為享譽全球的台灣名產之一。近日知名跨國連鎖手搖飲料品牌「貢茶」(Gon
迎接3月14日白色情人節,LINE再推出應景的聊天室特效。現在只要打開LINE,在聊天室輸入「情人節」、「快樂」、「幸福」任一組關鍵字,立刻召喚出巨型愛心的熊大和兔兔,兩人手牽手放閃,畫面超級可愛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