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名人視野

挑錯、指責、恫嚇...這樣的主管 讓員工超灰心

  • 2016-10-17
  • 文/袁大容
  • 圖/Sam Howzit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aloha7

圖片來源: Sam Howzit,CC Licensed

當屬下來報告時,主管或老闆經常習慣以高姿態挑錯、指責和恫嚇,不太在乎旁人的感覺。有些主管甚至樂在其中:感覺高高在上,享受威嚴。

立法委員式管理——把員工當成質詢對象——是台式管理的一大特徵,當員工回答主管的問題、員工向主管提出想法或主管檢視員工的工作時,許多主管會以立法委員之姿挑錯、指責和恫嚇。這種管理方式不限於口頭,曾有一位高階主管告訴我,任何員工的簽呈第一次送上來他大多會退件,因為第一次的簽呈幾乎都會有錯誤,而且簽呈上一定要批示自己的意見,以免以後萬一出事自己會有責任。

挑錯、指責和恫嚇是立委式管理的重點。從好的方面想,挑錯能刺激進步,指責是釐清責任和給予壓力,恫嚇可以預防錯誤,目的都是監督。從不好的方面想,有些主管樂在其中,因為感覺高高在上,享受權力和威嚴,也不必在乎員工的感覺,同時佔據制高點,進可攻退可守。

立委式管理在實務上所造成的最大損害是使員工思維狹窄短視,傷害員工的主動性和熱情,並且使員工退縮、封閉、逃避、推諉、說謊甚至反擊。更可笑又更可悲的是,當發生上述損害時,有些公司不是去消除立委式管理,而是更堅定的認為問題正是來自於沒有嚴格執行立委式管理。

挑錯、指責、恫嚇不是完全不能採用,但如果採用的結果是產生上述損害,就必須調整挑錯、指責、恫嚇的方式,例如挑錯時不要挑雞毛蒜皮的小錯,挑錯前先詢問員工的想法,挑錯時用溫和的態度和言詞等。最重要的是主管要主動幫助員工改進,而不是認為改進是員工自己的責任,主管的責任只是監督而已。

主管不幫助員工改進的這種現象主要來自於主管在成長過程中的經驗,追根究底與台灣文化有關,以後再說。


※本文內容授權自《袁大容的深度聊天室》,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24小時必回覆》工作機會在這裡~
■ 育承興業_品管工程師(南投縣)
■ 味全食品工業_行銷企畫課長/專員 (台北市)

袁大容

袁大容

在新竹人,美國康乃狄克大學MBA,職涯初期曾在數家小型公司與上市公司擔任行銷企劃與策略規劃主管,並在1998年創立一家網路公司,其後因緣際會轉往人資領域發展,任職某大型外商零售業之人資副總時爲該公司贏得2009年人力創新獎,亦曾赴中國大陸工作,目前在台灣某大型連鎖飯店總公司擔任人資長。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