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海外求職一問三不知,靠大膽子上路可嗎?

  • 2016-7-12
  • 文/洪燁
  • 圖/Mike Beltzner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beltzn

圖片來源:Mike Beltzner ,CC Licensed

很多人在找中國工作時會把薪酬福利列為重要選項之一,認為這是「外派」所必要爭取的條件,但對在當地的外資(包含台商)或是內地企業卻不這麼認為。

幾天前接到高中同學的電話,說他弟弟想到中國工作,因為我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又在中國近十年,想和我聊一聊並給他弟弟建議。見面的時候我問他為何想到中國工作?他想了一下說可能比較有發展,我問他想從事哪方面的工作,他說因為念的是企管所以想要做相關的工作。

「自我肯定」及「認同」是主要問題

從問話中我知道他只有大概的想法,但這也是大多數人在前往中國工作前的狀況。我看他手機似乎是新買的,我問了他為何選擇這隻手機時,他顯得興致勃勃。興高采烈地說明這隻手機的超強功能,跟其他手機的性價比如何超值,他花了多少時間找資料跟詢問廠家,務必買到不可。我問他這隻手機多少錢時,他一臉不捨地說:「很貴,兩萬多塊。」我跟他說兩萬多塊的手機你都花那樣大的精神去研究了,那麼關係你每年收入近幾十萬,甚至會影響好幾年的「工作」怎麼能不好好下工夫想一想呢?

很多人在找中國工作時會把薪酬福利列為重要選項之一,認為這是「外派」所必要爭取的條件,這當然重要,但對在當地的外資(包含台商)或是內地企業卻不這麼認為,他所考慮的是你的功能及角色。中國因為所處的競爭環境使得他的人力需求變化往往十分快速,大多在三至六個月就會產生新的趨勢或是新的風潮,換句話說若有些問題你沒考慮清楚,去中國工作很可能會落得無法適應而以失敗收場。

工作並非只考量專業,當你真正投入工作時你很快就會發現跟自己想的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台灣能成功的工作溝通模式擺在當地很可能只是理想,簡單說完全在短時間內無法獲致成果的話,對企業是沒有價值的,這時候對你來說「自我肯定」及「認同」就會是很大的問題,更不要說當地人消費文化差異、法令規範、到房屋租賃契約的訂定都會變成很大的問題,而這些在你跨出第一步前都是你不能不思考的問題。想一想自己在專業上是否有競爭力?能否適應當地的溝通模式?

能否「融入當地」是成敗關鍵

台灣一般性的人才對當地而言並沒有競爭力,每年高達近六百萬大學畢業生使得找工作這件事的競爭比台灣高出十倍,若是事務型的工作,台灣人往往缺乏會說地方方言的優勢(包含北上廣深),當口音使得你變成「外地人」,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重視人際關係」這件事並非只是老生常談,他其實跟你的飯碗息息相關。不能融入當地其實是很多人失敗的因素。

其他像是職場人際關係、應酬文化、或是業務談判方式等都與臺灣大不相同,也與三至五年前的中國職場文化完全不一樣。它就像變形蟲一樣,變得快也無定律。資訊掌握不對稱是台灣人去中國發展最大的難題,因為管道少加上很多都是道聽塗說,往往會造成對資訊訊息掌握不完全、甚至落後的主因。

在做決定前先問問自己:你對到中國工作真的下工夫去了解了嗎?

※本文內容授權自《自由時報》,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海外工作》工作機會來了~
■ 廣達電腦_軟體/測試工程師(上海市)
■ 緯創資通_研發中心電子工程部經理(中國江蘇)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