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能提升

你的人生,不該有標準流程

  • 2015-12-7
  • 文/芥末
  • 圖/Asaf antman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asafan

圖片來源:Asaf antman ,CC Licensed

歐洲國家的大學生,通常是自己「選擇」唸大學,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在入學的時候都已經超過二十歲了,高中畢業後選擇花一兩年「壯遊出走」或「打工度假」是常態。在台灣會被認為「前衛」或「特立獨行」的看法,在這裡卻是理所當然。沒有人會覺得你是「特例」,因為人生而不同,不是嗎?

我這一代的台灣人,小學、國中、高中九年義務教育後,進入大學,大學畢業後選擇出社會工作或唸研究所,等到差不多的時間,結婚生子,自組家庭,這是符合社會期待的「標準」人生進程。來到歐洲以後,我從與同學的相處中得到一記當頭棒喝:沒有什麼所謂的「標準人生流程」,每個人都獨一無二,每一個的人生都不一樣。

歐洲國家的大學生,通常是自己「選擇」唸大學,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在入學的時候都已經超過二十歲了,高中畢業後選擇花一兩年「壯遊出走」或「打工度假」是常態,選擇先出社會體驗人生的同學也很多,甚至有不少人是在某一個領域工作過一段時間,覺得真的很感興趣,才又回到校園學習。唸到一半,突然有工作機會,就放棄或者中斷學業,先去工作的情況根本不稀奇。

簡單來說,這裡大部分的人在意的是「我現在想要做什麼」、「我追求的是什麼」,而不是「我這個年紀應該要做什麼」。沒有人覺得你在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事情,反正每個人的人生,每個人的選擇本來就是不一樣的,在台灣會被認為「前衛」或「特立獨行」的看法,在這裡卻是理所當然。沒有人會覺得你是「特例」,因為人生而不同,不是嗎?

我的同學當中,大部分都在不同領域有過工作經驗。有單身的同學,也有結了婚甚至當了爸媽的同學,年齡層非常廣泛。他們都是自願來到這裡,目的是為了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繼續深造,每個人的人生歷程講起來都精彩萬分,如果發生在台灣,大概都是可以被邀請上電視台分享的程度,在他們眼中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因為工作的時候遇到相愛的人所以結婚了,有了小孩,但我還是想繼續唸書,所以就全家一起搬來德國了,先生也跟公司申請調來柏林的單位,」來自哥倫比亞的同學如是說。

「我本來是建築師,可是後來工作上遇到的案子,讓我發現自己對文化遺產保存更有興趣,所以就決定把工作辭掉來研究這個領域!」來自印度的同學,在一盞茶之間和我閒聊唸研究所的契機。他們在某個需要抉擇的瞬間,做出忠於自己的決定,而且一點也不覺得這樣的選擇有什麼特別,或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這就是他們當下想要做的事情。

「我大學唸到一半的時候,有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所以就去啦,工作一年半之後又回來繼續唸,所以才比較晚畢業,不過感覺學到的東西更紮實!」對他們來說,唸大學或唸研究所,最重要的是「到底學到了什麼」,而不是好成績或一張找工作用的文憑。如果是在台灣,這樣的決定是否會被當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亦或會充滿長輩與同儕的議論紛紛?

同樣的,在各式各樣的文化交流中,我發現來自亞洲的同學,明顯比起歐洲的同學更擔心「嫁不出去」這件事情,也更在意能不能「準時」畢業。對亞洲文化來說,女生超過三十歲就是年紀太大了,如果還沒有好對象,不管你的工作好不好,日子開不開心,在社會價值下難免變成「敗犬」;而在學業上,提早畢業或「準時」畢業才是正常的。這樣的擔憂,我在跟亞洲同學聊天的時候常常聽見,卻很少聽到歐洲國家的同學們談起這樣的焦慮。他們的話題,大多圍繞著有什麼想做的project,有什麼有趣的帶薪實習,在哪裡有什麼特別的展覽、活動或國際會議,哪裡有免費參加的課程,什麼時候去某個國家旅行的機票驚人的便宜‧‧‧等等。

相較起來,在婚姻上,他們很多人的想法和價值觀似乎更直接、單純:遇到相愛的對象,就戀愛吧;想結婚的話,就結婚吧;沒有遇到的話,也是沒辦法強求的事情,那就等到遇到的時候再說吧,不是嗎?人生可以做的精彩事情還多的是呢!我的感覺是,這裡的人似乎沒有「幾歲該結婚」的概念,也沒有「大齡剩女」這樣的觀念,在不同的年紀,自然有不同的魅力和光輝,這點讓我很欣賞。本來嘛,就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在一樣的年紀遇到真愛,如果我們回想人類最原始的自然狀態,也沒有什麼時候該大學畢業、什麼時候該結婚生子的規範,不是嗎?

因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都獨一無二,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當然是你的自由。反觀亞洲文化中,就算事業上很有成就的人,如果沒有結婚,周圍「好可惜!」的聲音總是此起彼落;如果是名門大學出身,最後卻做著不能賺大錢的工作,「也沒啥了不起的嘛!」的評論總是層出不窮。多少人為了「準時」做完「該做的事」,在還沒有想清楚的狀況下進了大學,唸了自己並不喜歡的科系,糊里糊塗的畢業,等到畢業之後仍然在茫茫人海中跌跌撞撞,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這樣的社會現象並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長久以來累積的結果。

如果你認真的仔細想想,到底是有什麼好可惜,到底是為什麼「沒啥了不起」呢?如果他覺得對自己的人生很滿意,日子過得開心滿足,每天都健康又能夠享受生活,這樣不就夠了嗎?那些終歸,是他人的人生,他人的生活方式,並不是你的人生啊。

沒有人的人生是「特別」的,也沒有人的人生是「不特別」的,因為每個人都是special one。比起搶破頭,盲目的一窩蜂去完成「你應該有的人生目標」、「你應該達成的人生進程」,並崇拜那些擁有「特別的」、「勝利的」人生的人,尊重每個人會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並把不一樣的人生當做「自然而然」,或許才是我們社會最需要學習的課題。

※本文內容授權自《換日線》,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外語工作環境》工作機會來了~
■ 何嘉仁_教育訓練行政助理(台北市)
■ (TAIPEI INN)台北旅店_櫃檯接待人員(台北市)

※更多精采好文:
回覆:你的人生,不該有標準流程──但必須為自己負責
加泰隆尼亞看似曙光的獨立之路,並非你想得那麼光明
念物理「跨行」學設計──張家銘:留學不是終點,不斷追求更好的自己

換日線 Crossing

換日線 Crossing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