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研究生,即使拿到碩士、博士,在我的眼中,也還只是一群未經世事的大孩子 -- 請不要搞錯我的意思了,我沒有貶低學生的意思,只是表達我的關心之意,我也沒有想說教或是主動提供意見,因為人都長這麼大了,總得為自己的抉擇負責任。
去哪家公司?
如果有人來問我去A公司還是B公司比較好,我會請他/她先去搞清楚A公司和B公司的狀況,包括職缺的內容、任職單位的任務、長官的特性,才好仔細分析,否則我們只能泛泛閒聊A公司的過去、B公司的前景,大概無濟於事,而我也不會斬釘截鐵說哪個選擇比較好,一來這是學生的功課,我不應介入而為此負責,二來話如果傳出去,變成我說某公司壞話,倒是很容易被誤會。
有趣的是,這些年來,我很少看到學生對於未來工作環境有足夠的了解,倒是很多連起碼的認識都沒有,就跟人家簽了約。問他為什麼去,有人說想去大公司閱歷一下,但是他也不知道去了之後可以閱歷些什麼;有人的長輩說大公司比較穩定,最好是去公家單位,為此寧可坐視自己的青春和才華浪費在無用武之地。
這些年很多資訊系的學生畢業後喜歡去大公司,尤其是賺錢的大公司。與其對業界做廣泛的了解、對想去的公司做深入的研究,很多學生似乎比較愛聽學長的話,願意在PTT上道聽途說,甚至聽從家長的意願,反正一路都這樣跟著大家走來,不是嗎?但有沒有想過,這些大都是根據過去幾年的狀況,或是傳統「大就是穩」的想法,或許就像買房子一定會賺一樣,是一種基於有限經驗卻值得信賴的概念。
轉行念資訊?
現在很多人想轉資訊(又稱電腦科學,CS),但CS其實可以跟很多的技術搭配,來深入解決各個領域所遇到的問題。所以,想轉CS的人,倒是不必放棄原有的專長。
例如念網路的,不妨看看「軟體定義網路」(SDN),做系統的也可以來研究一下「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的概念。從雲端開始談物聯網、資料中心,用了很多網路的技術,但不是僅僅知道網路就行的。
舉實例來說,我有學生在電子業做過硬體工程師,在我實驗室正好來做OpneCL+FPGA的研究,要跨過軟硬體的介面會比較吃力一點,但跨過後就可以利用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能夠解決更多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再把這個技術連結到醫療的應用,由線變成面,發展的機會就更多了。
類似以上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很多,但是學生如果不信這套,不想花時間學的話,我寫再多也沒有用。然而,憑著單一領域幾個獨立的專長可以混一輩子的時代大概快結束了,不信這套,不想花時間學的話,以後就知道日子難過了。
出國工作?
近幾年選擇出國的人越來越多,但知道國外狀況的卻蓼蓼無幾。想離開這個被許多年輕人稱為鬼島的地方,到國外去工作,是我從這個世代越來越常聽見的心聲。家境略好的,花錢出國去念個碩士,然後留在國外工作,彷彿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留學風氣。
其實有能力的話,不用花錢出國留學也能直接出國工作。如果對國外的需求沒有概念的話,不妨去看看一些國外業界在做的東西,或是一些職缺的說明,看看有哪些是感興趣的,再從這些業界的領域連結回到學術的專長。很多東西可以自學,而且若是自學有成,人家會更欣賞你。
我一直主張「人才無國界」,出國工作與留在國內,沒有哪一個是絕對比較好的選擇。但與其留在國內有志難伸,或是鬱鬱寡歡,不如就出國去吧。不過,留在國內也有留在國內的好處,話說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黯淡的,或許我們有機會目睹曙光,那也是難得的經驗。
在高科技業生存發展
很多人喜歡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不知世界在變革,台灣在震盪,如果不能掌握趨勢,待在大公司也未必有保障。最近HTC裁員15%,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呢?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功臣,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公司再大也沒有用。很多世界級的大公司都裁員過,汰舊換新是很正常的事,要想在高科技業過安穩的日子,反而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要想在高科技業生存發展,必須要有兩把刷子。一方面是領導階層夠厲害,能夠帶領員工做創新和研發;一方面是有能幹的基層技術人才,能夠把最新的東西迅速做出來。所以前瞻研發、設計、代工,是高科技業要蓬勃發展的重要工作,缺一不可。但由於早年因緣際會引進美國、日本的技術,加上政府的扶持,台灣順利發展出高科技代工產業的模式。即便一開始沒有前瞻研發設計的能力,也藉由代工培養出很多基層的技術人才,逐漸升格掌握設計的的能力,但前瞻研發始終只是聊備一格。
國內資訊科技界的生態
台灣產業以代工設計而自滿,以身為快老二為榮。我們約莫十年前訪問過幫大公司代工做Windows手機的HTC,那時候HTC主要是按照客戶的需求設計手機的硬體,軟體部門長官說,唯一能夠更動的,是與周邊硬體相關的驅動程式而已。HTC因緣際會接收了Google的軟體,成為Android手機的先驅者,但根本上並沒有跳脫出代工設計者的框架。
我幾年前曾用「眼看他樓起了,眼看他樓塌了」來形容我對HTC的感覺。我沒有想詛咒這家公司,我有不少學生在HTC工作,我只是老實說出我對高科技業界的觀察。平心而論,這也不是誰的錯,想要一隻慣於在棲息地與其他同類爭食的鷗鳥,一下子學會如何像老鷹般振翅高飛、俯衝飛行,怎麼可能呢? 近日一堆評論者的馬後炮,也不過是落井下石、打落水狗的後見之明而已。
放眼四周,還有那些大公司能去的? 我不是說大公司不能去,而是說「非大公司不去」的思維,應該要適可而止。尤其是過去靠著三樣法寶賺錢的高科技神話,應該要被重新檢驗。哪三樣法寶? (1)靠政府補貼壯大經濟規模 (2)靠低薪資結構和社會的支持來降低營運成本 (3)靠分紅獎金吸引高素質人才來超時工作。在政府財政困難、薪資失衡、國外挖角人才的情況下,這三寶還能靈驗到幾時?
發現曙光
然而,對於眼光好、有準備的人來說,世界的變革和社會的震盪不是災難,而是寶貴的機會。要比人家先發現曙光,起碼的條件是要起得早、整理好裝備,如果爬得比別人高,就有較高的機會看到第一到曙光。不過,如果烏雲敝日的話,那也不是末日,隔天再來就是了。
沒有大動盪,幾乎是不可能撼動乃至於改變大環境的。從代工(OEM)到代設計(ODM),基本上還是被動地受人委託辦事,所以只要提升技術就行,轉型相對容易。但是從代設計到自主創新,就得擺脫那種舊文化的束縛。很多人只願意從事馬上就能有賺錢的行業,只想做自己已經會做的工作,不會做的事情都得要靠人教,都不能算是創新時代所需的人才,更不用提那些有人想教還不努力學,學不好還牽拖師長的人了。
不同類型的人才
為了討論方便,承上段的論述,我在這裡要對所謂的「人才」略加分類,台灣目前很大部分資訊產業的從業人員,即便做得還不錯,也只能算是「按表操課的人才」,而轉型到新時代所欠缺的真正能夠做「自主創新的人才」,原本就不多,但就算被學校訓練出來,很多也被業界的保守生態消磨殆盡。看過「分歧者」(Divergent)這部小說或電影嗎? 不安分守己的人,會被社會所排擠和消滅的。
東方的文化,過於強調社會的安定性,因此國家喜歡「按表操課的人才」的程度遠大於「自主創新的人才」。誰說一定要訂課綱? 誰說人才一定要有高等學歷? 誰說人才一定要念台清交成? 社會上許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古代的科舉制度,不斷的考試,只是為了將人民做篩選和分類: 網羅一小部分資質較為出眾的,收為朝廷所用,免得出來造反;更重要的是,讓大多數被刷下來的人成為認證過的魯蛇,安分守己做份內的事。
現今有些大公司也是如此,網羅所有的人才,是為了讓競爭對手沒有人才可用。有時候寧可把人才閒置,也不要讓他投奔敵營。這在台灣的高科技界屢見不鮮,因為台灣似乎就只有「這麼多」人才,給幾家大公司瓜分下去就沒剩幾個。但,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人才並不少
首先,從資方的角度看,想做穩賺不賠生意的慣老闆覺得價廉有料的人才不夠,想做新創卻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找不到人,而賺錢的知名大公司吸納了大量的人才卻還覺得不夠,所以幾乎遇到每位做資訊科技的朋友,都大喊人才不夠,要學界多培育一些人才。
但是,國內大部分要的幾乎都是「按表操課的人才」。當我對業界說要注重研發的時候,他們說沒辦法,公司資源不足,有賺錢的壓力,只能先想辦
在洪士灝目前擔任國立台灣大學Associate professor和NTU PAS Lab擔任CEO & Founder。提倡理念,當老闆的不要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當伙計的不要在心態上矮人一截,但平等不等同於放肆沒規矩,就事論事時,不以人廢言。批判不等同於鬥爭。許多人為鬥爭(爭權奪利或是報復)而著文發言批判,是個人所不樂見。多元價值的社會,需要平等包容來降低動盪。
有很多領導者的溝通能力僅限於照本宣科、做官樣文章,或者只會念念祕書的稿子,這些稿子每篇都寫得差不多,念到後來,大家全都變得麻木不仁。有領導者就曾經問我,要怎樣溝通,屬下才聽的進去呢?
我每年都偷偷的勸學生不要讀大學了,因為對很多人來說,你沒興趣,讀大學讀到大六,這都是一種生命的耗損與時間的浪費。很多人不適合大學,卻適合這個世界
10萬塊,升督導,現省4萬? 僅僅相隔十分鐘,艾瑞克的腦容量彷彿如北極冰迅速消融,他同意了刷了卡,付了6萬,抱回一堆此生再也喝不完的奶昔。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企業如何找到未來人才?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指出,未來的人才重點能力在於能自主學習、適應變化、跨域發展、解決問題等4項,公司不應再以學歷尋找人才,並應廢除不同類型學校論薪水的「九品官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當談到如何在面試過程中脫穎而出時,前Google高管伍德(Jenny Wood),建議求職者採取一些策略,幫助他們在面試結束後,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引爆全球股市劇烈震盪,台股更是跌停重挫,刷新歷史紀錄,讓不少股民直嘆「要睡公園吃土了」。針對台股一片慘綠,不少業者抓住商機推出抗通膨優惠,包括全家便利商店、7-ELEVEN、OK超
想要儲存 LINE 聊天室裡的照片,卻發現系統顯示「儲存期限已過,無法讀取照片」怎麼辦呢?現在就有網友分享一招破解法,讓 iPhone 用戶也能輕鬆復活過期照片。
四月桐花、五月雪!「二○二五桃園桐花祭」將於四月十九日至五月四日登場,並配合兒童月推出兒童版桐花祭,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表示,今年以「五三七一起賞桐趣」為主題,推出五大賞桐區域、三場桐樂會及七條小旅行
速食控必吃!必勝客首度開賣「盲盒芝心蛇圈圈」,酸、甜、辣、鹹還有隱藏版隨機口味等你開箱,只要199元完全是愚人節開趴神器;達美樂則推出半導體界也話題性十足的「晶圓火山披薩」,買指定口味火山披薩即享買一
第十三年舉辦的新營藝術季,策展主題以《水水三重奏》向外擴散藝術漣漪至銀齡、親子、青少年共同參與,廿九日下午四點將在新營文化中心旁的綠川廊道舉辦開幕,廿九、卅日開幕週推出十二場藝文表演,藝術季系列活動至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天氣變化劇烈,「春天後母面」的特性展露無遺,冷氣團接連來襲,導致不少民眾感冒後出現咳嗽難癒的情況。近期社群網路上流傳「阿伯止咳秘方」,指稱將綠茶加紅茶混合溫飲,連續喝3天能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