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事後補請假可以不接受嗎?這樣會不會觸法?
要看這是什麼假,假設他今天請特休假那也沒有事後補休的問題,這本來就是他既有權利,可是如果是病假或事假,例如病假,你9點上班8點突然跟老闆說身體不舒服要去看醫生,老闆說OK但事後請你補一個就醫證明這是可以的;又比如說事假,你突然說家人出車禍要去處理,但如果說他沒辦法提出相關證明,像報案證明或車禍三聯單之類的,那老闆確實可以不准,所以這部分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檢視。
新進員工請假去開轉薪戶頭要算薪水嗎?
我覺得這叫員工請假不太合理,因為這是老闆要求他這麼做的,所以應該沒有請假問題,而且開戶頂多一兩鐘頭到半天吧,所以我覺得這部分不能算請假,還是他工時的一部份。
可以規定員工提前一周請事假嗎?
如果是可以預期的事假這是可以在勞動規則裡去規定,可是因為有的事假就很緊急,像上面的例子他沒辦法在一星期前知道,所以你可以規定一個原則沒問題,但事假本來就很多是給員工應急用的,所以還是要放一些例外。
員工到職2天就離職,並自行放棄薪資,公司不給薪有違法嗎?
《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項》規定工資應全額直接付給勞工,而且《勞動基準法第26條》也說雇主不得預扣勞工工資作為違約金或賠償,雖然員工要自行放棄,但公司不給薪我覺得可能還是有違法疑慮。
因為有些員工這樣講,可是他事後反悔去檢舉,那你就百口莫辯,所以我覺得正確的作法是如果他有薪轉戶那你就會給他2天工資,他要退給你再說,如果是無薪轉戶就是領現金的,那請務必留下書面,就說你有通知他來領是他不來領,我覺得這樣子比較安全。
對帳發現金額有缺,可以直接從值班員工薪水扣嗎?
這可以自行約定沒問題,但不能直接從薪水扣,你只能個案的金額短少大家坐下來談,比例要分擔多少做成一個約定分擔損失,而不是直接從薪水扣。
(以上文章內容為訪談過程)
主講人:勞動法規專家 陳業鑫
台灣唯一同時具有勞資雙方代表及主管機關、上市公司董事經歷的律師,在勞動法規領域有20年的經驗。100年度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傑出公務員獎學金及經理人雜誌2014年度百大MVP經理人得主。目前也是今周刊、Cheers雜誌專欄作家。
※本文內容授權自 《yes123法律專區》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yes123提供專業法律解說,由勞基法專家陳業鑫律師駐站解說,以短片的方式為企業解答,快速了解勞動基準法及人員管理要點,提升企業運行順暢。yes123求職網,幫您招募、管理不出包!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下週就是清明節4天連續假期,新北市勞工局提醒,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皆為勞基法規定的休假日,雇主應給予勞工休假,且工資照給,若使勞工在休假日出勤加班,應加給1日工資;如休假日遇到勞
今年首場最低工資諮詢會昨日登場,勞動部官員會後轉述,無論勞方或資方與會代表,都相當關注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是否對台灣勞動市場產生影響;另研究數據顯示,近幾年最低工資時薪調幅高於月薪,並沒有吸引勞工
228「和平紀念日」將至,勞動部今日提醒,2月28日(星期五)為國定假日,雇主應依法給假並給付工資,如徵得勞工同意在228當天出勤,工資應依法加倍發給。若當日適逢勞工例假或休息日,應在其他工作日補假。
〔記者林欣漢/台北報導〕立法院會今天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進行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質詢指出,國定假日天數調整,立法院已有19個版本,行政院的立場?對此,卓榮泰表示,必須對國人、對
因寒流南下,各地氣溫持續下降,中央氣象署已發布低溫特報,預告8日至10日天氣「非常寒冷」,勞動部職安署呼籲雇主及勞工應注意低氣溫作業風險,特別是「營造業」、「漁業」、「運輸業」及「食品外送作業」雇主,
〔記者蔡昀容/台北報導〕航空公司積極增加高雄出發航線,台灣虎航將首度移師到高雄招募空服員(即客艙組員),預計招募30人。虎航表示,這批組員將以高雄為基地,鼓勵有意願者把握機會。據了解,虎航空服員平均月
氣候變遷提升環境重視,相關人才需求也開始激增,環境部調查,2024年全台有3600家企業釋出綠領職缺,平均每月需求高達2.2萬人,8年成長3.29倍,環境部長彭啓明28日宣布,與北中南東28所大學組成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啟動2025年度徵才,預計今年4至5月間辦理新職員(工)甄試,正取共38名、備取共63名,部分類別月薪上看5.5萬元,除本薪外還有最高2.4個月績效獎金,也提供定期員工健檢、休假旅遊補
微軟聯合創辦人、億萬富翁慈善家比爾蓋茲(Bill Gates)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十年,人工智慧的進步將意味著世界上「大多數事情」不再需要人類,包括醫生和老師。除了「3個職業」之外,所有其他職業都
「只要願意出來工作,妳不孤單,我們幫妳!」中部企業、工廠近來不只年輕人難尋,連曾在家相夫教子的女性人才也成搶手對象,不少廠商乾脆轉向「婦女再就業市場」找人力,甚至願意提供彈性工時搶人才!勞動部勞動力發
為協助因家庭因素離開職場的婦女及早規劃重返就業,促進女性勞動參與,勞動部近年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培力就業計畫」,加上婦女再就業計畫,助婦女提升就業力,已使婦女勞參率直逼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