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彭啓明報告,調查顯示我國綠領人才需求快速成長,8年來徵才企業家數從1115家成長到3593家,職缺從5161個成長到2萬2142個,平均每月需求高達2.2萬人,顯示職場趨勢。(記者吳柏軒攝)
彭啓明表示,透過人力銀行資料與環境部調查,我國綠領人才需求快速成長,如輸入再生能源、低碳、廢棄物管理、碳捕捉等關鍵字,8年來徵才企業家數從1115家成長到3593家,職缺從5161個成長到2萬2142個,增幅329%,平均每月需求高達2.2萬人,顯示職場趨勢。
彭啓明也說,2025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將全面編製永續報告書,明年起碳費正式收取,但目前僅7%企業開出綠領相關職缺,未來隨著法規加嚴、國際減碳壓力升高,預估5年內相關職缺將有1到3倍成長空間。
為此,環境部聯合北、中、南、中共28所大學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4月開始報名、下旬起授課,總時數48小時,提供學員建立完整的專業基礎,包含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管理、溫室氣體盤查、自願減量、產品碳足跡等,不只理工科,更適合非理工背景的學子加入。
彭啓明希望,鼓勵青年與弱勢參與,課程正常收費為1萬2千元,但30歲以下在學生享有半額補助,低收入戶享有全額補助,但須完成訓練並測驗1次合格,而通過者可獲得環境部頒發的官方認證,有助未來求職與發展。補助名額預計2500名,另希望衝刺每年培育達3500人次。
另,環境部也與各部會合作,彭啓明說,包含勞動部、衛福部、原民會都正積極洽談開設各領域專班,提供所需知識,而金管會亦有永續金融等課程,未來可合作課程的學分折抵或認證,為國家培育更多未來綠色經濟的中堅力量。
台師大環教所教授葉欣誠表示,北區人口特別多,第一波師資已準備好,請眾人拭目以待,各區也積極準備,可互相交流資源,培育未來人才。
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林名男表示,衛福部下也設了永續中心,26家部立醫院也展開碳排查,其他醫院也做得不錯,但整體還有進步空間,將讓台灣醫療顧好品質也減少環境衝擊。
環境部28日宣布,與北中南東28所大學組成「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開設有官方認證的專業課程,推動青年學子成為未來綠色經濟的中堅力量。(記者吳柏軒攝)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只要願意出來工作,妳不孤單,我們幫妳!」中部企業、工廠近來不只年輕人難尋,連曾在家相夫教子的女性人才也成搶手對象,不少廠商乾脆轉向「婦女再就業市場」找人力,甚至願意提供彈性工時搶人才!勞動部勞動力發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Costco會員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購物祕訣和體驗,但Costco有不少鮮為人知的祕密和潛規則,只有員工才知道內情。《讀者文摘》整理12條Costco員工不會透露的祕密。
主計總處昨公布二月失業率三.三四%、創二十五年同月最低,較一月上升○.○四個百分點,主因年後轉職潮影響;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三.三五%、同為二十五年同月最低,下降○.○二個百分點;二月勞動參與率則為五十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經過了9天的年假,上班族開工第一天,最關心「今年會不會加薪」?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已有近8成(78.4%)企業表態,農曆年後有加薪計劃,比例高於去年同期的73.6%,平
為協助因家庭因素離開職場的婦女及早規劃重返就業,促進女性勞動參與,勞動部近年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培力就業計畫」,加上婦女再就業計畫,助婦女提升就業力,已使婦女勞參率直逼52%。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長榮航空今天(2日)宣布,即日起啟動第二梯地勤人員招募,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4月13日止,釋出近百名職缺,涵蓋多種不同職類,大學畢業者起薪4萬3000元起,有專業證照或相關經驗者
少子化衝擊就業市場,根據勞動部「十五至二十九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二○二四年青年勞工較二○一四年大減十.三萬人,首度跌破二百萬人、僅剩一九九.六萬人;調查顯示,七十六%青年勞工領取月薪,中位數為三
時序進入4月,勞動部協助青年快速投入職場,推動「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青年職得好評」等多項青年就業促進措施,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於4月在新竹、苗栗及桃園地區舉辦8場徵才活動,邀請267家優質
〔記者蔡昀容/台北報導〕航空公司積極增加高雄出發航線,台灣虎航將首度移師到高雄招募空服員(即客艙組員),預計招募30人。虎航表示,這批組員將以高雄為基地,鼓勵有意願者把握機會。據了解,虎航空服員平均月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啟動2025年度徵才,預計今年4至5月間辦理新職員(工)甄試,正取共38名、備取共63名,部分類別月薪上看5.5萬元,除本薪外還有最高2.4個月績效獎金,也提供定期員工健檢、休假旅遊補
微軟聯合創辦人、億萬富翁慈善家比爾蓋茲(Bill Gates)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十年,人工智慧的進步將意味著世界上「大多數事情」不再需要人類,包括醫生和老師。除了「3個職業」之外,所有其他職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