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理學家亞伯拉罕.盧欽斯(Abraham Luchins)的研究,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會成為重要的判斷依據,影響我們對別人的認知與評價,而且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既然如此,外表普普的一般人該怎麼做,才能引起別人注意,留下深刻印象呢?讓日本心理操控專家岸正龍,告訴你一套人人都能做到的技巧……
◎人們會對反差感到「好奇」請看以下插圖。
你對哪一個比較感興趣?
「鴨子孵蛋理所當然,一點都不新奇,可是狗孵蛋讓人覺得突兀,所以我對B圖比較有興趣。」
一般來說確實如此。不過,其實鴨子的習性是要有一定數量以上的蛋,牠才會去孵,所以插圖中鴨子只孵一顆蛋,也有點奇怪。
然而,人們不會對鴨子感興趣,而是會被狗孵蛋的圖片所吸引。
因為有「鳥孵蛋」的偏見,以及「狗不會孵蛋」的偏見所致。
我們所擁有的大腦系統會自動反應啟動系統一,對B圖產生興趣。
所以「有效利用這種大腦系統」,指的便是利用偏見來操控他人印象的「狡猾技巧」。
我們將利用下述的心理機制:當人們的所見所聞與本身(儘管毫無自覺)擁有的偏見有所反差時,會自動反應感到好奇。
具體為何,讓我們一起看下去。首先,我們來複習一下第三十二頁所介紹的「日本人可能擁有的偏見」。
●女性不擅長數理。
●口才不好的人不適合當業務。
●公家機關不知通融。
●大阪人不論在哪,都只講關西話。
以下將介紹用最簡單的方法,在這些偏見加上反差。
請套用下列公式。
「明明是○○,卻××(偏見的反義)。」
例如,「女性不擅長數理」,便是「明明是女性,數理卻很強」。也就是所謂的「理工女」。
因為有「女性不擅長數理」的偏見,所以其反差之理工科女孩、簡稱「理工女」,就顯得標新立異,自然會引起人們的興趣。
據說媒體是從二〇一〇年左右開始使用「理工女」一詞,最為眾人所知的,應該是舉辦ES細胞記者會的小保方晴子(編按:日本細胞生物學家,涉及造假培養STAP細胞,可說是日本近年最大規模的學術倫理事件)。
你還記得當時小保方女士的穿著打扮嗎?她穿的是日式罩衫圍裙「割烹著」。個人認為,「割烹著裝扮」與「理工科」兩者間的反差又更大,因而造成話題。
此外,還有在「理工女」的稱呼上增添亮點,例如「理工女/國際小姐日本代表」杉本雛乃、「理工女/寫真女郎」菅井美沙、「理工女/創作歌手」南友里等人。
各位不覺得,如果單單只有「國際小姐」、「寫真女郎」或「創作歌手」等頭銜,並不怎麼吸引人,但一加上「理工女」,反而立刻正中偏見的要害,形成反差,更加引人注目?
那麼,下一個讓我們來試試「口才不好的人不適合當業務」這個偏見。
如果套用先前的公式,會出現什麼樣的反差?
「像是『口才不好卻拿下業績冠軍』就滿吸引人的。」
沒錯!去書店看,時常會發現這類書名。
實際上,書名或網路文章標題等就經常運用反差。例如,《後段班辣妹應屆考上慶應大學的故事》(作者:坪田信貴/圓神出版),《無家可歸的國中生》(作者:田村裕/大賣文化)等算是最簡單明瞭的例子。
另外,這或許是我個人的偏見,不過在我的印象當中,大阪人不論去哪,一律講關西話。
所以,當我碰巧有機會問一個說標準日語的人「您哪裡人?」時,如果他回我「大阪」,我內心一定會大吃一驚,心想:「大阪人卻不講關西話?為什麼?」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你猜得到下一步我會採取什麼行動嗎?
「大概是問他:『為什麼你是大阪人,卻不講關西話?』吧。」
你答對了,我會忍不住問這個問題。
「誘人提問」正是操控印象的最大關鍵。這是什麼意思?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具體範例。
◎想要巧妙運用反差,必須記住「反差不可自己說破」!假設有一位單親媽媽,她的小孩有一個出國念大學的夢想,而實現這個夢想,得花很多錢。
這位單親媽媽原本心想:「家裡沒錢供他念書,雖然很可憐,但也只能叫他放棄。」後來有人教她如何透過保險,幫助小孩實現出國念大學的這個夢想。
得知保險的力量之後,這位單親媽媽成為一名保險業務,從此日以繼夜的到處推廣如何善用保險,協助與自己同為單親家庭的媽媽們實現夢想。
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聽到「保險業務」,你有什麼印象?
「『死纏爛打』、『態度強硬』、『強迫推銷』、『只講好的一面』、『只想賣商品衝業績』。」
嗯……你的偏見很負面喔。
雖然可能不到這麼偏激,但一般有負面偏見的看法我想是不會錯。
換言之,她必須預先設想,就算自己沒有「推銷」的意圖,純粹以「幫助他人」的角度與人搭話,但只要提到「有一個保險……」的關鍵字,很可能就會被人套上負面的偏見。
那麼該如何避免關於「保險業務」的負面偏見?
她想到了利用「單親媽媽」這個身分。透過「單親媽媽」可能形成的「沒錢、沒時間」等偏見,營造「她雖然是單親媽媽,卻有能力讓小孩出國念書」的反差,並且也備妥引起對方興趣的說詞。
外出跑業務時,她如此對客戶說:「我和妳一樣也是單親媽媽,不過因為我善用了接下來要跟妳介紹的保險,成功的讓我的孩子出國留學,所以我相信這個提議一定有很多地方可以幫助妳。接下來我會努力說明,請仔細聽!」
聽完這些話,你有什麼感覺?
「覺得她好像在炫耀什麼,感覺不是很好,甚至會想『就是因為妳用這類話術賣了很多保險,才有錢送小孩出國念書』。」
是。我想很少有人聽到以上的推銷內容,還會坦率做出「真的嗎?那我跟妳買保險」的反應。
「但這不是很奇怪嗎?她確實利用偏差形成『雖然是單親媽媽,卻有能力讓小孩出國念書』的反差,卻還是不順利,為什麼?」
這正是「誘人提問」的關鍵所在。
「自己把反差說破」反而不利。
反差必須在「對方提問之後」才開始說明,這是唯一必守法則。
人只有在自己感興趣的情況下,才會敞開心房。
在對方內心大門深鎖的狀態下,就算你說了「其實我這樣那樣」,他也聽不進任何一句話。
即便他口頭上回答「這樣啊、你好厲害」,心中卻只有負面感受,這就是實情。
此時如果未加留意,自顧自的喋喋不休,反而會出現與預期全然相反的結果,使得對方心中不斷累積負面情緒。
前文所介紹,我對「支援在地奮鬥第二代老闆,暢銷商品開發策畫顧問」的負面情緒螺旋(negative spiral)就是很好的例子。
◎重點在於「讓對方主動提問」利用反差雖然有效,但自己主動提起,反而會啟動心理抗拒,造成反效果。
那麼究竟該如何是好?
重點就在:讓對方主動提問,而且是設法讓對方提出「讓你可以說出真正想說的話」的問題。
「有辦法這樣操控人的行為嗎?」
有。
具體程序如下,
①利用偏見的反差,引出對方的好奇心。
②如此一來,對方會忍不住想問「為什麼如此這般?」
③再以回答問題的模式,說出「自己想要傳達的內容」。
且談談我自己的實例。
我染金髮,並且頂著這種髮色擔任商務取向的研討會講師。
所以,經常有人詢問:「鮮少有講師頭髮染金色,為什麼你會染成金髮?」這是因為對方有「研討會的男性講師多半是黑髮、打扮得規規矩矩」的偏見。
針對這個問題,我會如此回答。
「其實我自己經營了一間眼鏡品牌,名字叫Monkey Flip。Monkey Flip品牌的消費對象鎖定在搖滾、重機、滑板、刺青等所謂的街頭文化客群。我現在不僅擔任Monkey Flip的老闆,也會站在店面服務客人,為了配合品牌形象,我將頭髮染成金色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現代人普遍使用手機通訊軟體與親朋好友們進行聯絡、通話,對於看到不熟悉的陌生來電打過來大多會感到不安或疑惑。日前有一位網友發文分享,自己近期在求職接到不少來電,其中不乏推銷電話。有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剛進一間公司上班,總會需要一段時間學習適應。近日網友發文說,就職兩個月就被主管安排帶一位有12年工作經驗的新人。然而這位新人卻私下批評她「很笨」。文章一出,許多網友挺原PO說「多
求職者往往重視薪資多寡。網友前天發文說,在公司待了5年,月薪只有3萬2,年終也只有1個月,但因為怕離職後要重新適應,而不敢踏出去。文章曝光後,許多網友都勸他「趁年輕快逃吧」,並有許多過來人分享轉職後薪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的台北美國學校近日釋出校園護理師的徵才訊息,因月薪超過17萬元引發廣泛討論。不過據過來人透露,實際薪資和工作內容可能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輕鬆。
一名女網友近日在Dcard上分享自己的職場煩惱,引發眾多網友熱議。她透露,目前在科技業擔任作業員,每月僅需工作15天,但一天工作10小時,月薪約3萬5千元,年薪高達17個月。她坦言對這份工作感到無趣,
工作百百種,若能找到與自己興趣相同又學以致用的職缺,是最好不過的。有台大的網友發文說,在人力銀行上發現有公司徵「董事長助理」,「感覺蠻酷的欸,不知道薪水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