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需要記憶的東西似乎不多了。以我自己為例,早上起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當天的行事曆,上面記錄著我當天要做的事,不勞我費神記憶。
開車出門前,我把目的地輸入導航系統,裡頭的空間記憶替代了我的空間記憶。坐下來工作時,只需要按下數位錄音機的播放鍵或打開筆記型電腦,就可以找到我的訪談內容。照片上有我想要記住的畫面,書本裡有我想要學習的知識;拜Google等搜尋引擎之賜,只要記住一些關鍵字就可以進入人類最大記憶庫,哪裡還需要靠大腦去記住什麼呢?
忘記親友的電話和生日還只是極小部分日常記憶的退化,更值得正視的問題是,在很大程度上,這現象說明了我們已經任由大量科技裝置撒下的天羅地網(從筆記到手機都是),取代了我們天生具備的記憶能力。這些人腦以外的資訊儲存科技,推動了社會現代化的發展,但也改變了我們思考的方式和用腦的方式。
科技與筆記只是載具,大腦記憶才是智慧靈藥儘管現代人可取得的知識量增加了,但人本身卻可能宛如空洞的容器。人腦以外的資訊儲存科技,推動了社會現代化的發展,也改變了我們思考的方式和使用大腦的方式。但這些科技發明只能發揮提醒的作用,不是記憶的良方。
大腦特訓課,學習如何學習所謂記憶不是不斷往大腦裡塞東西,塞好塞滿為止,而是個想像的過程。
記憶力和創造力是一體兩面,這聽起來似乎違反直覺,記憶和創造在一般人的理解下應該是相反而非互補的。拉丁文字根inventio是兩個現代英文字彙的基礎︰inventory(庫存)與invention(創造),對受過記憶術訓練的人來說,這兩者密不可分。創造就是庫存的結果。
如果沒有可供提煉的舊思想,哪來的新思想?要創造,大腦需先儲存可供運用的訊息庫存,而且只有一種庫存不夠,需要多元、有分類索引的大倉庫,才能夠隨需提取利用。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方法,幫助我們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資訊。
這就是記憶術最能發揮妙用的地方。記憶術不只是記錄資訊的工具,同時也是創造和創作的工具。
紐約大學教授卡露瑟(Mary Carruthers)曾經寫道︰「創作有賴於完備可靠、隨手可得的記憶,這種認知形成了古典時期的修辭學基礎。」事實上大腦就像現代人的檔案櫃一樣井然有序,把重要的知識、引文、概念都塞進整齊的記憶隔間,確保它們永不遺失且可以隨時重組和串連。記憶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在不同主題間跳躍思考;二是培養大腦在舊點子中創造出新連結。
資訊之所以「左耳近、右耳出」,往往是因為沒有可以依附的對象。我不久前才有切身經驗。因為一篇訪問稿,我到上海待了三天,聽了一大堆導覽介紹,卻仍然對中國歷史連最基本的認識都沒有。我永遠搞不清楚明朝和清朝的差別,甚至不知道忽必烈是真實存在的人。我在上海到處溜達,像個十足的觀光客到處逛美術館,試圖抓到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皮毛,但實際上的認識卻很貧乏。因為大腦裡沒有任何關於這個地方的基本知識,就沒有辦法聯想到其他知識,也就無法欣賞這裡的文化。
我不是不想學習,而是沒有能力學習。先累積知識,才能吸收知識。這聽起來很弔詭,針對這種弔詭現象,有專家做了研究。他們詳細寫下半局球賽的賽況,分別讓一群棒球迷和一般觀眾閱讀,然後測驗他們能記得多少。
結果發現,棒球迷會以重點事件(如球員進壘、得分)組織自己的記憶。他們能清楚重建這半局的比賽,記住許多細節,有個測試員甚至感覺他們在大腦中閱讀著一份記分卡。但一般觀眾記得的重點事件較少,而且只記得一些表面上的訊息,例如當時的天氣情況。在他們腦中缺少詳細的球賽畫面,就無法處理大腦吸收的新資訊。他們分不清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當然也就記不住重點。
如果大腦事先對某個訊息有個概念性的框架,就可以植入新接受的訊息。但如果沒有可供值入新知的認知框架,很多東西當然看過、聽過就忘了。
當然教育的目的並不只是把一堆事實資料塞進學生的腦袋,也要引導學生理解這些事實。學生要能獨立思考,而不只是重複老師教的。這些事實資料本身雖然無法引導學生理解,但是真正的理解離不開事實。最關鍵的是,掌握的知識愈多,就愈容易學到更多知識。記憶就像是捕捉新知的蜘蛛網,獲取的訊息愈多,這張網就可以編織得愈大;記憶之網愈大,就能獲取更多的訊息。
任何新資訊,如果能夠在大腦已有的訊息網絡中嵌入得愈牢固,就愈不容易忘記。大腦中儲存的新訊息連結點愈多,人就愈容易記住新訊息,這表示吸收得更多,能夠學到的知識也就更多。記憶的訊息量愈大,我們就愈能理解這世界,愈能理解這世界,我們記住的也就愈多。
如果生活中或書本裡這些原本極易被我遺忘的內容,我都能夠牢牢記住,那會怎麼樣?我應該會變得更有說服力,也會更有自信、更加聰明。我會變成一個更優秀的記者、更好的家人、更貼心的男友。而假如我有普力墨那樣強大的記憶力,我就可以博學多聞、更有智慧,肯定也會更有魅力。
※本文內容授權自 《【大腦這樣記憶,什麼都學得會:精通所有技能的最高學習法,比爾蓋茲、記憶冠軍、高績效人士一生受用的記憶習慣】書籍 / 天下雜誌出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科技與筆記可以輔助你記憶,但無法替代你記憶—— 主管臨時提問,明明很熟悉的內容,腦中卻突然一片空白? 提案準備好了,話到嘴邊卻只記得細節,重點全忘光? 客戶還記得你,你卻怎樣也想不起他的名字、他需要什麼? 職場無處不在隨堂考,不懂記憶,再努力也是做白工,關鍵時刻還會害你失去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引爆全球股市劇烈震盪,台股更是跌停重挫,刷新歷史紀錄,讓不少股民直嘆「要睡公園吃土了」。針對台股一片慘綠,不少業者抓住商機推出抗通膨優惠,包括全家便利商店、7-ELEVEN、OK超
想要儲存 LINE 聊天室裡的照片,卻發現系統顯示「儲存期限已過,無法讀取照片」怎麼辦呢?現在就有網友分享一招破解法,讓 iPhone 用戶也能輕鬆復活過期照片。
四月桐花、五月雪!「二○二五桃園桐花祭」將於四月十九日至五月四日登場,並配合兒童月推出兒童版桐花祭,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表示,今年以「五三七一起賞桐趣」為主題,推出五大賞桐區域、三場桐樂會及七條小旅行
速食控必吃!必勝客首度開賣「盲盒芝心蛇圈圈」,酸、甜、辣、鹹還有隱藏版隨機口味等你開箱,只要199元完全是愚人節開趴神器;達美樂則推出半導體界也話題性十足的「晶圓火山披薩」,買指定口味火山披薩即享買一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企業如何找到未來人才?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指出,未來的人才重點能力在於能自主學習、適應變化、跨域發展、解決問題等4項,公司不應再以學歷尋找人才,並應廢除不同類型學校論薪水的「九品官
第十三年舉辦的新營藝術季,策展主題以《水水三重奏》向外擴散藝術漣漪至銀齡、親子、青少年共同參與,廿九日下午四點將在新營文化中心旁的綠川廊道舉辦開幕,廿九、卅日開幕週推出十二場藝文表演,藝術季系列活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