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能提升

疫情來臨,一個人待在家可以做什麼?這樣做,幫自己的創造力加分!

  • 2020-6-17
  • 文/梅麗莎‧席林
  • 圖/Retha Ferguson

許多富含創造力的突破性創新者皆表現出明顯的「疏離感」,感覺自己與眾不同或與群眾脫節,這種疏離感對於社會互動透露出興致缺缺的樣子,摒棄通則與規範,甚至不常與家庭成員往來。要分辨一個創新者是自願選擇疏離、生來具有孤立傾向,或是因創新者無法控制的環境而無意間造就疏離感,總是不太容易。然而,創新者與周圍的人通常可以清楚辨別這種疏離感,而且特別在童年時期就會展露出來。愛因斯坦提供了絕佳例子,他不僅展現出疏離感,更撰寫了這方面的文章,廣泛地反思疏離感如何影響他成為獨創性思考家的能力。

不受他人意見影響的「獨行俠」-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以對人類懷抱巨大熱忱和關懷而聞名,但他在面對面的人際關係上往往表露冷淡或冷漠。愛因斯坦熱愛人類,是人權、和平主義與非歧視的狂熱擁戴者。他為人風趣、樂於建立關係密切的友情,但向來與他人保持距離,而且是出了名的冷漠和叛逆,他在《我所見的世界》(The World As I See It)一書中有深刻的闡述:

我擁有強烈的社會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但又明顯沒有與他人和社會直接接觸的需求,此兩者總是形成古怪的對照。我向來就是「獨行俠」,我從未歸屬於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親近的家人;面對所有這些情感聯繫,我從未失去過一種執拗的孤立感、一種獨處的必要性─這種感受與日俱增。一個人清楚但不後悔的意識到,人與人的彼此諒解和同情心是有限的,這類人勢必會在某程度失去他友善和輕鬆愉快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他人的意見、習慣或判斷所左右,並避免自己堅持這種不可靠根據的誘惑。

疏離感也可能使創新者表現出一種無視規則或反抗規定的強烈傾向。例如,絕不墨守成規是愛因斯坦道德哲學的核心要素,他從研讀休謨與馬赫(Ernst Mach)的哲學著作中,學會要對無法觀察的事物抱持懷疑態度,並對傳統理論提出質疑。此外,他在專利局的工作使他沒有受制於學術界同質化的規範,工作性質反而需要他從專利申請中找出錯誤論述或邏輯缺陷之處,上述每項因素都在幫助愛因斯坦成為獨立思想家的路上功不可沒。

與他人保持距離的好與壞

保持疏離感有好有壞。從正面角度看,疏離感可以讓人擺脫傳統與典範的束縛,使人更自由的追求更多原創的思想與活動。典範像是科學中前人常走的老路,可以加快你沿著已知軌跡前進的腳步,卻可能阻擋你在環境中朝更新穎的方向探索,因而流失了許多探勘祕境的機會。

從負面角度看,疏離感會造成精神上的痛苦。現代人是高度相互依賴的生物,進化確保了大多數人可以憑本能知道,並感受到自己與他人的相互關聯性(interconnectedness)。因此,疏離會讓大多數人感到有些悲傷是很自然的事。

其次,疏離感會降低資源的影響力與獲取性,特別是當疏離感源自於(或導致)實際社會或物理隔離時。資訊、資本和其他資源通常會透過個人社交網絡取得,人際網絡的規模和結構可能影響每個人獲取各種資源,例如餐廳推薦、工作機會和潛在的結婚伴侶等。

打造獨處時間,提升創造力

在理解疏離感所帶來的益處與代價之後,以下是關於培養個人、家庭及組織創造力的重要涵義。第一個也是最直接相關的啟示是保有獨處時間:如果我們要尋求創意思想,在參與協作之前先給個人獨立作業的時間會很有幫助。應該鼓勵每個人不要害怕跟別人不同,並要求他們在分享或比較之前先寫下自己的想法,淡化評估或判斷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 攝影師:Retha Ferguson,連結:Pexels ,CC Licensed

※本文內容授權自 《【奇才】書籍 / 樂金文化 出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奇才

奇才

在創意人才一直是企業夢寐以求的,各大企業與人資無不四處探尋。那麼,若是告訴你,這個尋找的想法可以倒轉過來:透過拆解連續性突破創新者的特質,複製出相似的環境條件,就能打造、提高人才的創意能力呢?世界一流的創新領域專家梅麗莎‧席林用《奇才》這本書,做了一個培養創意人才的管理實驗,用嚴謹、實證科學方式將「管理理論」與「個人傳記」編織在一起,完美結合出一套培養創意人才的管理技巧。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