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樂活品味

幾歲該工作 ,該結婚,年齡焦慮會阻礙你的發展

  • 2017-12-25
  • 文/Y.C.Hung
  • 圖/JESHOOTS
圖片來源:<a href="https://pixabay.com/zh/%E6%97%B6%E9%

圖片來源: JESHOOTS ,CC Licensed

高中時被問大學想念什麼,大學畢業前被問想找什麼工作,開始工作了以後被問薪水多少、有沒有男女朋友,接著會問什麼時候要結婚? 結婚以後什麼時候要生孩子?

為了擺脫罐頭人生,很多人決定出走,但在出走前,開始擔心年齡會是個問題:如果我回來了都已經XX歲了,那怎麼辦?但我在美國人身上卻鮮少看到年齡的焦慮。究竟是為什麼呢?

前陣子到美國別州開會的時候,遇到了一位事業有成的台灣律師,帶著妻子和孩子到美國念博士。

他好奇我為什麼會來到美國,我告訴他因為對全球衛生/全球手術有興趣,於是就來美國做研究。我反問他:「你呢? 為什麼來到美國?」他說,前幾年因接觸到了某個領域的法律,發現這一塊十分有趣,但在台灣卻鮮少人擁有此領域的知識,情況大概跟我對全球衛生/全球手術發展1有興趣一樣,還是得出國才能學得廣。

我們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起在美國與在台灣的生活,其實情況有些類似。他說到美國念博士,就算有領獎學金,但為了要撐起一家三口在美國的食衣住行,還是過得很辛苦。何況他為了博士學位,放棄了在台灣的薪水與執業環境,目前還不知道這麼做是否值得。而且打算攻讀博士時,年紀已不小,等拿到學位後回去不知能做些什麼,台灣目前沒有人在耕耘這塊領域……

聽他講起對於現在與未來的無奈與困境,我對他眨了眨眼睛:「你真的對你現在念的東西很有興趣吧?」他回答:「是的」,聽到了他的肯定回答,我歪著頭,半肯定半疑惑地對他說:「你不覺得年齡焦慮是華人社會下的產物嗎? 你也在美國待了幾年,你有感覺到西方人的年齡焦慮嗎?」

年齡焦慮,或許是華人社會下的產物

所謂的年齡焦慮,感受最明顯,不外乎是過年親戚們團聚的時刻。

高中時被問大學想念什麼,大學畢業前被問想找什麼工作,開始工作了以後被問薪水多少、有沒有男女朋友,接著會問什麼時候要結婚? 結婚以後什麼時候要生孩子?

這樣詢問的背後,或許帶著的是關心;但我看到的,卻是一直線的思考模式。每個人在提問前就先假設了你高中畢業會念大學、大學畢業會去念研究所或工作、有了男女朋友就應該要考慮結婚。

如果你冒出了一個不同於期待的答案,例如,已經快接近三十歲,且有了男女朋友卻不想馬上結婚……咦? 親戚的臉馬上就垮了下來,似乎在說:「你這麼做,真的很、奇、怪!」就算客氣一點的親戚沒有講出令人尷尬的話語,臉上不言而喻的表情也像是在說:不走常規路線的你,應該是腦袋不清楚吧。接著便會開始碎念:「為什麼不快點結婚啊……」

每次聽到這些關切,我都在心裡冒出許多問號─為什麼我念完高中就得念大學? 為什麼我有了男朋友就得趕快結婚? 為什麼結婚了就得要有小孩? 人生,難道不能有其他選項嗎? 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這樣的焦慮來自何處,起先,我並不很清楚,但出國後再回頭去看,逐漸發現這些轟炸的問題既是罐頭生產過程的直線思考,或許也是華人社會裡年齡焦慮下的產物。

「年齡焦慮」來自何處?

或許是深受孔子的影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於是,「年齡」的限制就在華人文化裡緊緊紮根─女性三十歲前若不結婚,就是「剩女」(我曾告訴西方友人關於「剩女」的背後涵義及其英文直譯2,他認為這種說法對女性太殘酷︶;男人三十歲必須擁有一份穩定工作,否則就是不務正業。大學畢業後要乖乖去找工作,出國遊學就是心不定、打工度假就是當「台勞」。四、五十歲最好要擁有房子,人生要定下來,有個好對象牽手走一輩子。

在這樣的社會裡長大,我發現無形之中也為自己設了很多框架,過去的我總認為醫學系畢業後就應該要去當醫生,三十歲前就要結婚。對於改變,我也曾經躊躇不前。

而這框架對大學畢業生而言或許是:「我已經工作一陣子了,若是想出國念書 的話,會不會太老了?」,對高中畢業生則是:「同學們都已經念大學了,若我去Gap year 會不會落後大家一年?」

在這樣的思維底下,我們總是用年齡設定里程碑,每個年齡都被社會既定的里程碑綁定,當沒有在既定年齡裡達到那個里程碑時,我們焦慮的,或許不是年齡,而是隱含在年齡背後「沒有到達」的失落,可是,誰有權可以定義你的人生里程碑? 誰又可以為你找到夢想的里程碑? 能夠找到里程碑、定義里程碑的人,應該只有你自己,不是嗎?

※本文內容授權自 《【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書籍 / 悅知文化出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

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

在「在台灣,就是畢業了先不要回來。」現在我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沉重。未來在哪裡?年輕的你,是時候離開舒適圈的安逸,看見世界,也被世界看見。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