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法國人只要一休假 就堅決不回公司的信

  • 2017-9-6
  • 文/讀者投書
  • 圖/Hamza Butt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149902

圖片來源:Hamza Butt,CC Licensed

法國的工時合約裡,直接寫著一週工時 35 小時(因為禮拜五有 Happy Hour)、每年至少六週的有薪假,以及法國人最愛的 Farie le pont(自主請假一天,讓假期變連假),都可以看出他們真的秉持著「工作是為了生活」,而非「工作就是生活」的思考邏輯。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在從巴黎回里爾更新簽證的 TGV(法國高速列車)上。離開台灣一年了,雖然懷念台灣很有效率的行政系統以及美味的食物,然而,生活在異國,你該想的不是「這個地方的人怎麼會這樣!」,而是「為什麼他們如此生活?」

雖然還是很難把很多人眼中,首都有「花都」、「時尚之都」等美名的法國,跟我眼中那個狗屎很多、當地人愛穿全套運動服,以及講各種創意髒話的印象連在一起,但畢竟在這裡也待了一段時間,希望能分享幾件自己觀察到的小事,關於友誼、工作,以及對休假的態度。

和法國人交朋友,容易嗎?

“Vous êtes d’où ?(你從哪裡來?)’’

如果在法國遇到十個人,其中大概有七、八個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開頭都會先問這句話,這大概跟台灣的「恁呷飽沒?」差不多等級吧。

每次聽到這句話,都覺得很詭異,他們不會先問你的國籍、住在哪裡,而是問你從哪裡來,還沒認識之前,就將你預設為「非我族類」。這會造成什麼情況呢?那些已經生活在法國數十年的人,將在這個問題下的框架下,瞬間變回「外國人(étranger)」

也就是說,那些從小跟爸媽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來到法國的移民,儘管已經擁有法國國籍,但在「真正的法國人」眼中,仍然是「外國人」。

這個習慣本身對我不太有影響,因為我本來就是外國人,所以,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面對這個語言表達不太友善的民族,究竟該怎麼跟他們交朋友?

其實我不覺得法國人有想像中的那麼排外(也可能是一開始的預設值太悲觀?),我在這一年裡,真的交到不少法國好朋友,但有個重要的問題出在語言,他們真的超、級不願意講英文,所以一個人交不交得到朋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能力。

然而,如果你願意嘗試,法文不好,努力用英文溝通,也有可能意外成功。在歐洲,有個國際交換的制度叫「Erasmus」,參加過的法國人會因為有出國被電的經驗,所以較願意用英文認識國際生,畢竟他們自己也當過孤獨的國際生啊。

這邊做個小結,不要覺得你以陌生人的身分來到異地,這裡的人就一定要理你或對你好,換個角度,多跟願意與你分享的當地人交流,慢慢理解這塊土地,是我這一年多來與各種不同國籍的朋友相處的方式。

語言與熱情,才是面試決勝點

來分享個慘痛經驗:由於學校課程規劃中有個 Gap Year 或稱 Année Césure,必須要做一年的實習。我的運氣不錯,獲得不少面試機會,但卻等了很久才拿到正式 Offer,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然是法文太弱啦!然而,當時也有不少工作,語言需要以英文為主,當連這種工作都收到拒絕信時,一定出了什麼問題!掙扎了很久,才發現語言能力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因素是「熱情」。

雖然許多企業跟領先世界首創無薪假的台灣,一樣把實習生當作便宜好用的勞工,但有許多企業將這種與學校合作的機會,當作預先培育公司未來員工的方式。所以既然叫「培育」,你要一個已經知道這個工作流程,卻看不太到熱忱的人,還是一個看起來有潛力又熱情的人呢?

面試時常常被問到,「稍微講一下你的生涯規劃」、「你覺得在這邊你希望達成的目標」、「為什麼是A企業不是B企業」,相較於「請你用 Excel 把這份報表分析一下」這類的問題,前者才真的是決定為什麼他們要你而你需要他們的關鍵(當然前提是也要好好把筆試或 Case Study 準備好)。

「Paul,你知道嗎?在法國,很多公司找實習生,有時就是為了讓團隊有不同的想法跟氣氛,不要讓他們覺得現在是在面試一個 Manager,別忘了,你是學生。」記得當個有趣且讓人樂意與你工作的人,展現你對工作的積極,但不要太嚴肅或過度賣弄技能。在面試失利數次,崩潰又無解時,朋友的這番話,拯救了魯宅我的人生。

放假就堅決不回信的工作態度

最後,來談談大家會想到歐洲工作的另一個原因:工時。

雖然我還沒開始體驗這裡的工作生活,但從合約裡直接寫著一週工時 35 小時(因為禮拜五有 Happy Hour)、每年至少六週的有薪假,以及法國人最愛的 Farie le pont(自主請假一天,讓假期變連假),都可以看出他們真的秉持著「工作是為了生活」,而非「工作就是生活」的思考邏輯。

除了法律上保障他們這麼做之外,我覺得他們自己那不知道該說是好還是壞的「放假就不回信」的堅持,也是促成這種生活態度的主因之一。畢竟,當主管在放假,什麼都不回時,你的工作量也無可避免的減少了。

舉個實例,我的一位朋友在實習面試結束後,很快地被錄取了,結果呢?下封信件不是 Offer letter,而是「對不起,因為我們主管最近在休假,礙於公司流程,必須要等到他回來才能跟他確認,因為他 E-mail 沒回、電話也沒接。」場景換成台灣,當發生這種事超過 72 小時,可能就要跟警察備案協尋失蹤人口了吧。

台灣人在異國:毋須自卑,也切忌自大

隨著時間,我的語言逐漸進步,開始能溝通、了解這裡的人,也有機會在此工作。如今,我不會說這個國家完美無缺,也不會一味的認為台灣超棒,套句一位很照顧我的學長常講的一句話:「這裡有許多亞洲沒有的東西,而亞洲也有許多法國沒有的東西。」

在異國生活,毋須自卑,也切忌自大,多利用時間,抱著開放的心,到處走走看看、體會當地生活,是我現在對自己的期許。希望之後還能再觀察到更多有趣又有意義的現象,與大家分享討論。

※本文內容授權自《換日線》,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換日線 Crossing

換日線 Crossing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