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勞工最大改變:加班費變高、特休假變多

  • 2017-1-6
  • 文/李昭安、彭筱婷、黃煒軒
  • 圖/自由時報資料照

從勞工角度來看,此次修法影響最大的是新增「休息日」設計。雖然雇主可事前與勞工協調議定例假、休息日,但若要求勞工在休息日加班,須負擔加成計算的加班費。

以每月薪資三萬六千元的勞工阿軒為例,平日每小時工資額為一五○元,若阿軒在休息日加班,前兩小時內的加班費將以「一五○元乘以一又三分之一以上」計算;從第三小時開始,加班費將以「一五○元乘以一又三分之二以上」計算。

過去勞工特休假若未在年底前休完,又沒有申請展延的機制,特休假常被迫「默默歸零」。因此新制規定,若勞工在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時,特休假如未休完,雇主應依天數折算工資給勞工,無法再遞延

勞動部長郭芳煜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指出,這次修法過後,企業會增加人事成本,但長期來看,勞工獲得充分休息,將可更專心投入工作,提高生產力,進而帶動企業競爭力,「國外有很多類似案例,國內老闆應該也有深切體會。」

雇主最大改變:人事成本增加、排班彈性變小

影響》出現人力空缺,恐增聘派遣勞工

就產業衝擊面來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雇主可能採三種方式因應。首先,有能力的企業會加速自動化腳步,可能取代一些就業機會;有些廠商則會重新檢討人力運用模式,是否有資源浪費或閒置情況,部分大型公司可能會調整班別,多聘用全職人力。最後是結束營業或產業外移。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指出,預計企業人事成本恐增加三%。例如不少IT製造業外銷利潤只有三%到四%,現在成本增加,「只好產品漲價,轉嫁給消費者。」

全國工業總會祕書長蔡練生則表示,人事成本增加,勢必帶動整體物價上漲,「衝擊很可能超過油電雙漲。」且因企業獲利變少,一七年度員工調薪幅度恐不大,年終獎金也可能少發。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就產業別來看,電子、機械業淡旺季明顯,未來可能增聘部分工時、派遣勞工等「非典型工作者」,以調節訂單。

郭芳煜表示,為保障派遣勞工權益,勞動部將加速研議《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且為避免企業節省人力成本,使用派遣人力,勞動部將朝派遣勞工與要派單位受僱員工應「同工同酬」等方向研擬立法。

本次修法也新增雇主應提供「工資各項目計算方式明細」給勞工,也就是「薪資單」。勞動部表示,至少應有工資總額、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班費、其他假別出勤金額、勞健保費用等,具體包含哪些細目,將在施行細則中規範,最快三、四個月後才施行。由於薪資單計算變複雜,不少公司須調整系統因應,預計將墊高行政人事成本。

消費者最大改變:物價調漲、服務業營業時間縮短

影響》必須適應新的生活形態

針對《勞基法》新制增加的人事成本,餐廳、小吃店、客運、旅館業者等,都已醞釀漲價因應。中華民國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徐銀樹指出,旅館業原本就是薄利經營,近來政府調漲公共意外責任險費率,房屋稅、地價稅也漲,人事成本又增加,旅館業可能調高房價一○%因應。

此外,此次新制規範採「輪班制」的勞工,未來更換班次時,應至少有連續十一小時休息時間。雖然修法時保留彈性,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另定之,但對輪班制工作形態影響甚巨,已有不少雇主提出抱怨。

徐銀樹表示,過去旅館業多採三班制,A班早上七點到下午三點,B班下午三點到晚上十一點,C班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七點。過去員工可依個人需求彈性調班,今天上A班,明天上B班,「但未來休息時間不得低於十一小時,只能整個禮拜都上A班或B班,排班彈性變小了。

因應人事成本增加,與民眾息息相關的基層診所、郵局、美容美髮等服務,營業時間也可能隨之縮短。許多人把此視為「不方便」。但辛炳隆說:「這是一個讓大眾重新思考的機會,我們每個人是消費者,也都是受雇者,為了消費便捷卻犧牲部分勞工,值得嗎?」

以百貨業而言,台灣新光三越台北各分店平日營業時間為十.五小時,只少於上海三越的十四小時,比日本、羅馬、美國三越都還長,顯示台灣「苦勞」程度還是稍高。

鍾文雄也說,很多跟過歐美旅行團的人都知道,司機多在晚上六點下班,會換另外一位司機來輪班,「我們也要慢慢習慣,不能再要求勞工長時間貢獻勞動力,把廉價勞動力視為理所當然。」

※本文內容授權自 《【《今周刊》 1045期 一紙公約 威脅台灣企業存亡】》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知名企業》工作機會來了~
■ 維新保全公司_豪宅櫃台安管員(新竹)
■爭鮮迴轉壽司_正職人員(豐原)

《今周刊》 1045期 一紙公約 威脅台灣企業存亡

《今周刊》 1045期 一紙公約 威脅台灣企業存亡

在電話那頭,一名上海台商壓低音量說:「萬一碳排成本太高,不如關廠!」《巴黎協定》2016年11月正式上路, 一個月後,蘋果高層來台下通牒:供應鏈2018年起百分百使用綠電;在中國,2017年起全面啟動碳管制,違者重罰,台商首當其衝;在台灣,從科技業到傳產,都得強制減碳,嚴重衝擊獲利。 巨變來襲,政府、...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