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名人視野

MIT 宅男:在外國加班會被嫌棄!

  • 2016-12-8
  • 文/夏唯盛/Hey, Singaporela
  • 圖/Ellen Munro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ellenm

圖片來源: Ellen Munro,CC Licensed

我的朋友 J 是台灣人,就是 MIT 出品的宅男,他原以為靠自己的努力,就能闖出不一樣的路。可是,到了新加坡後,他才發現原來現實和理想有差距。

J 來新加坡打拼好長一段時間了。他不是什麼響叮噹的人物,就是 MIT 出品的宅男,英文流利、學歷算好、有專門的技術以及資歷,被公家機構招攬為科學研究員。這是他離鄉旅外的第一份工作。就年紀輕輕的 30 多歲,可以領到比 24K 還要優渥好多倍的薪水,他感到非常滿意,對自己的人生交出漂亮成績——尤其靠自己的努力,闖出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可是,到了新加坡後,他才發現原來現實和理想有差距。

除了工作之外,還必須克服事先我們「沒有準備好」的文化邏輯,比如多元文化帶來的人種間的階級意識、文化的摩擦、工作氛圍的差異等,都跟台灣的環境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在你決定出國實踐夢想之前,我想有幾件事你會想要知道,就讓我來分享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一、「我請你來,不是讓你來學習的」

有些事情,我們以前認為是鐵的定律,到了不同的國家就會有不一樣的選項。

比如說,台灣人的個性普遍比較溫吞、害羞、不敢反對、也不敢與人起衝突,而且最常抱持一種小毛病,就是表示自己「來工作就是來學習的」的心態。這樣的心態當然是一件美德,可是有更多的時候,謙虛在不同的環境,有可能反而被視為信心不足。

因為,對這裡的老闆而言,他只會釋放一種態度,就是「我請你來,不是讓你來學習的。是要你來工作的!」任何工作上遇到的瓶頸,他都假設你有辦法迎刃而解。因此,要改變心態,想來這裡工作就要擁有高度的自信心,告訴自己是來「賣能力、賣知識」的,這才是獨特而珍貴的價值。

而且在新加坡開放的職場上,喜歡強調「衝突管理」(conflict managment),強調團隊間的競爭關係(把團隊裡彼此觀點的挑戰、反對當作是一種溝通,這都是為了降低風險的管理,它會使計畫趨於完善)。因此,能勇於反對,勇於起衝突,最後化為正面而有建設性的建議,更能突顯你的思考力、創造力,在職場上大大加分。因為,這樣的價值無人能取代。

二、加班反而被嫌棄

加班,到底行不行呢?我的朋友 J 天生擁有強烈的責任感,有愛加班的奴性。 責任感是台灣人才在國際上勝出的關鍵,但在有些國家可能要看狀況。 J 在台灣當工程師的時候,老早就把「加班」當作家常便飯,偶爾還要輪班、大夜班伺候。所以,他在新加坡的研究室裏,是出了名的「認真狂」。大家通常都是準點一到,趕快落跑,認真狂的他卻工作到 8、9 點,甚至 10 點,有時候連國定假期還跑來實驗室加班,埋頭苦幹。最後,搞到老闆規定他去放假,不准露臉在研究室。

我們都以為 J 這麼認真工作,簡直是老闆賺到了。但是事實卻是相反, 他的澳洲老闆不吃這套,沒有因此開心,反而還有點不高興。因為老闆認為他不懂得自我安排時間,無法妥善管理工作和休閒時間,而且隨意加班的行為,脫離安全的監督範圍,萬一造成危險,這個重大責任到底該由誰承擔?

三、別亂踩文化地雷

有天,我這位朋友很天才的開了一個玩笑,本來的用意是想要拉近跟同事的距離。可是,由於異國歷史常常對我們而言,只是書本上的死知識,沒有親身經歷,就很容易缺乏同理心,於是踩進人家的痛處。比如說,有次,他不曉得什麼原因,居然拿希特勒的招牌敬禮動作跟他的德國同事開玩笑,粗線條的他以為應該沒有什麼關係(單方面以為這類觀念已經鬆綁),可是卻惹來同事的大不悅。後來,才聽說這話題在德國算是禁忌,而且這位同事是屬於德國的巴伐利亞民族,算是「優越人種」中的「優越奇葩」,怎麼可能能夠容忍這樣的玩笑。所以,他不但開錯玩笑,而且也失禮了。

雖然,後來他向對方道了歉,德國同事也很有風度地表示不再介意。但有趣的是,因為這個小誤會,兩人反倒有了微妙的關係存在(如同不打不相識那樣。然後,後來事情的發展是,德國人也開始亂問問題,比如說為什麼台灣不是中國的,或者台灣會不會很落後之類的話題,也是讓人默默地很想扁他)。因此,後來發現,來到異國工作,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有許多以前根本沒有身歷其境的文化觀點、文化摩擦,都在這裡慢慢體現。對台灣人是如此,對德國人亦是如此,對其他國家來的人也是如此,大家都是在摩擦中找到契合的相處方式。

四、用啤酒聚會替自己加分

社交,在多元文化職場是一個重點。容我概況描述現象:華人,不論來自四面八方,有共同的母語很快可以變成朋友,大家工作也會相對團結一致。印度人,他們本身的母語各自不同,可以分為南印度人、北印度人,而且這兩民族個性也天差地別(南印度人純樸、北印度人圓滑),他們的小團體會比較多,如果想要融入他們的話,需要各個擊破,有一定的難度。歐美人工作態度嚴謹,上班時刻喜歡重視小細節,下班時刻喜歡 After-work beer,所以,想要跟他們友好關係的話,喝啤酒就對了。

比如說,J 的老闆就特別喜歡在每個週末下班後,找大家在酒吧或者俱樂部 After-work beer。下班喝點啤酒是老外的常態,新加坡的佛萊士坊、克拉碼頭、荷蘭村等就有不少老外聚集的酒吧。在西方國家,After-work beer 是很常見的活動,通常就是交流工作、聯絡感情、閒聊八卦,大家喝的酒量不多,都以小酌舒解壓力為主。不過老實說,如果找的人是自己的上司,我想其實也達不到什麼舒壓的效果啦。而且,有些人天生真的不喜歡交際應酬,像 J 他本身就沒有喝酒的習慣,通常啤酒半杯下去,就會暈倒,所以去了也等於沒去。

可是, 如果你非常想在工作上得心應手,融入大家的話,那麼打入這類的啤酒圈子可能是必要的。就像在新加坡的印度人,從小就有很好的英文素養,他們對語言的掌握能力極好,不論是字詞精準度、字意的歧義性,有時候就連開玩笑吐槽的意義都拿捏得宜。所以,年輕的印度同事會比華人更熱衷 After-work beer,幾乎不會缺席(J 就常常不出現),而且能言善道(能吹能捧)。因此,有時候印度人會更容易與上司結成私交,有很好的默契和順從關係(但往往成為一種變相地迎合對方)。

因此,認真看這啤酒,還真的是非關啤酒,主要體現的是社交能力,看你自己有沒有本事排除「語言的隔閡」,掌握多元文化的職場朋友圈,替自己額外「加分」。

不要害怕成為獨特的人

雖然,J 故事看起來絕對不是文化職場上的最佳範本,而且用一種強烈的方式警示我們不足之處。同時,不禁讓我們有點懷疑他的工作到底還能不能保得住。但答案卻是:不但保得住,而且還獲得升遷!(當然主要還是源於自身的專業和工作態度)

因此,人生本來就沒有最佳範本,總是要去嘗試了才會知道結果。

重點在於,有錯誤,就要勇於承認、大方道歉,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覺得自己的方式、習慣沒什麼不好,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當然也允許你堅持做個「獨特」的人。

在新加坡這個多元文化的職場上,階級意識顯而易見(這也常常造成新加坡本地民意不滿的原因之一)。因此,為了生存,大家會有不同的選擇。有的人會選擇隱藏自己的聲音,把自己當成次等人,跟隨附和他人的價值;

換日線 Crossing

換日線 Crossing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