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能提升

這輩子永遠都需要,一個工作機會!

  • 2016-10-21
  • 文/凃翠珊
  • 圖/Jonathan Kriz
圖片來源:<a href="https://122.146.15.133:8000/job/jobli

圖片來源: Jonathan Kriz,CC Licensed

最初的三個月,我聽不懂同事之間的芬蘭文對話,天天覺得自己在公司裡像白痴,會議中常鴨子聽雷,每天回家都常哭泣,偷偷希望自己趕快被炒魷魚還比較輕鬆。

今年夏末,我意外地開始一份新工作,完全在我的想像之外。

工作機會來得突然又難得,也讓我原本的生活大翻轉,從在家中育兒/寫稿的媽媽身份重回職場,同時也讓我想起 13 年前初到芬蘭時,在對未來工作生涯的徬徨迷惘中,朋友曾給我的那一句話:「其實你只需要一個機會。」

三大門檻,芬蘭求職大不易?

那年,我剛隨夫定居芬蘭,對於未來能否在異鄉找到適合的工作,一點把握都沒有。

一來,芬蘭文出名的難學(據說排在世界難學的語言名單前幾名):

二來,外國人要找到合乎所學的工作,本來就不容易;

三來,在這裡容易找工作的外國人,專業領域常與程式設計、IT、或其它語言能力較不重要的行業相關。而離開有特殊專長的領域,當多數芬蘭人都能操兩三種以上的外語,對於我們這種「社會人文」出身的人來說,很容易就被「比下去」。

當年我正好住在芬蘭西部的雙語小鎮上,芬蘭文和瑞典文同為鎮上常用語言,移民之間流行著這樣的笑話:「等你終於學好芬蘭文,去應徵時雇主會告訴你:你還要會說瑞典文。等你終於學好瑞典文,應徵時他們會告訴你:我們已經不需要人了。」雖是笑話,移民們聽了都是苦笑。

有一天,我在線上遇見一位丹麥朋友,他的老婆來自北京,在丹麥一畢業就找到符合學經歷的行銷職位,而且跟「亞洲」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我急著向他請益,只記得他告訴我:一來她求學時就很努力的找各種實習機會,二來她丹麥文學得夠好,三來,其實就真的只是正好,她遇上了一個機會。

「妳知道嗎?妳不需要像芬蘭人一樣有很多的機會,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就夠!」這句話,一直深烙我心。

移民總是喜歡聽移民的故事,彷彿藉由聽他人的故事,就可以為自己的未來,找到一些參考方向。

而我,確實也聽說了不少「只要一個機會」的故事。

比方,聽說曾有中國女孩在餐館工作,勤快的服務態度讓來用餐的某公司總裁十分欣賞,就直接請去公司工作。故事真假不得而知,然而這種「正好因緣際會的遇上了誰」而找到工作的例子,身邊確實是有的,或是正好有「人脈」,就進認識的人介紹的地方工作。然而更常見的,仍是「因為找不到合適工作而改學職缺最多的護理」、或是「直接自己創業或開餐館」的故事。當年我什麼人脈都沒有,只期盼有一天會遇上屬於我的機會。

後來,我還真的遇上這麼「一個機會」。

其實,你只需要抓住「一個機會」

那是來芬蘭的第二個秋天,芬蘭文只來得及學不到一年,以工作來說程度還是不太夠,我看到求職網站上一個關於歐盟專案的職缺,大膽地投了履歷,沒想到竟然被找去面試。

面試進行了數次,第一次由直屬老闆面試,第二次,由組織的理事會長與會員一起面試我,此時我被告知,總共將近一百人應徵的職缺,第一輪選了六人,第二輪,剩下我和另一位年輕的芬蘭女孩。

以學經歷來說,老闆覺得我很合適,然而以語言能力來說,芬蘭女孩至少會說五六種以上的語言,相較之下,我的芬蘭文程度還不太夠,會被刷掉的應該是我。

結果,我竟然被選上,只因為老闆的堅持。

聽說她是這麼獨排眾議的:「另一個女孩,原本就是社會中的優勢族群,沒有這份工作,她將來還多的是機會。翠珊除了芬蘭文能力還不足外,其它條件都符合,既然這是個強調多元文化、提倡移民藝術家與芬蘭人合作的專案,不正該給她一個機會嗎?我相信她的語言會進步很快,由她來做,可以鼓勵更多人,不就是最好的示範?!」就這樣,我得到了「一個機會」,也為未來點亮一盞燈。

但有了機會,不代表一切都會就此一帆風順。

最初的三個月,我聽不懂同事之間的芬蘭文對話,天天覺得自己在公司裡像白痴,會議中常鴨子聽雷,太多東西聽不懂也無從問起,只好常常把整場會議錄下來,回家再重新花幾個小時聽錄音並寫會議記錄,原本語言能力是我的優點,在芬蘭變成「缺點」,每天回家都常哭泣,偷偷希望自己趕快被炒魷魚還比較輕鬆。

就這樣撐了三個月,發現居然沒有人炒我魷魚,也發現自己的芬蘭文突飛猛進,聽不懂的開始聽懂了,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有能力用芬蘭 文工作,只因為有這麼一個機會,而且我撐下去了。

一個機會,開啟的是更多扇的門。

總是這麼說的,只要有了第一個芬蘭雇主願意錄用你(特別是外國人),接下來的工作機會就容易得多。

後來我因為先生的工作關係,從赫爾辛基搬回鄉下只有四萬人的小城市,也是幸運的又遇上了「一個機會」,人還沒搬過去,已經找到工作。接下來的三年內,全方位地參與了小城市試圖更國際化、多元化的過程,我很享受工作,並真心感謝,做為一個移民,也可以有機會如此貼近並參與地方城市的發展。(這是另一個長長的故事,以後再分享)。

就在我覺得如魚得水之際,因為先生工作的關係,我們又再度南遷,搬到首都附近另一個只有四萬人的小城市。我當時剛當了媽,之前的合作夥伴不知我已搬遷,來信邀約新工作,然而居住的城市已距離數百公里之遙,在家帶新生兒的我,只好放棄這個原本一定會大力點頭的好機會,心中不是沒有些許的遺憾。

然而這些經驗,畢竟為我建立了「在芬蘭一樣可以找到合適工作,並從工作中實現自我」的自信,哪怕在家育兒數年,倒也不太擔心重回職場的問題,始終相信,只要清楚自己要什麼,機會一定會出現。

話是這麼說,面對萎靡不振的芬蘭經濟和就業市場,其實信心也開始有些動搖,三不五時查看職缺時更發現,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常要求芬蘭文聽說讀寫都要「精通」(我解讀為近乎母語能力),或是「芬蘭文瑞典文都要流利」,我開始覺得找「適合」的工作,看來還是不容易。

有一回,難得看到一個跟自己的背景能力符合的工作,投了履歷卻石沉大海,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我開始猜想,也許首都地區競爭的人多,反而比小鎮困難?我甚至開始沮喪起來,想著自己在芬蘭的十三年來,總是非常努力的,一邊寫作,一邊做正職工作,偶爾也有不錯的工作際遇。然而卻總是因為搬遷,不得不斷地放下一切「重新開始」,忍不住覺得辛苦,考慮著是否該重新搬回小鎮,回到熟悉的人脈網,也許更有機會?

有一天早上,我很湊巧地看到一個很有興趣的職缺,但又覺得,這個位置應該輪不到我,但總得一試才對得起自己。沒想到,週五投出履歷,週一就被通知去面試,一週內就被通知進入第二輪,並且要求我提供一些「推薦人」的聯絡方式。

一步都極為重要,每一步都不會白走

當時正值芬蘭人夏天放大假的時候,我試著透過臉書,分別聯絡兩個前老闆、前同事、前合作夥伴,沒想到,每個人都在幾分鐘之內回覆答應支持(感謝大家放假時還在看臉書),甚至還有相識超過十年的挪威好友主動願意幫忙推薦(結果聽說我的老闆還真的打國際電話去給她)。

其實在當下,我真心覺得,有沒有得到這份工作,已經不重要了。每一個昔日老闆同事的即時支持,都讓我感動落淚。「被考慮錄用」,已為我帶來鼓勵和肯定,而這份新工作所看重的能力,正好就是我從十幾年前到今天,各種工作經驗的總合:我的寫作與內容創作、我做的專案工作、參與的地方發展工作、甚至連當媽媽時做的兼職工作,都成為一大助力,和老闆考量的參考。我終於深深體會:「每一步都沒有白走,沒有哪一步太過渺小」,哪怕在當下,根本不知道這一步將引領我們走向何處。

這個故事正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在兩輪的面試後,我意外地得到這份新工作。原來,我真的只需要一個機會。不用多,一個就夠。

而這個機會,甚至比之前石沉大海的那個工作更好,原來,我們真的不知道等在轉角的機會是什麼。

關鍵永遠是,在這「一個機會」之前,曾經走過的每一步。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十多年前曾每日每夜跟芬蘭文奮鬥的時光、那上班開會都聽不懂還是忍著淚水硬著頭皮撐下去的努力、那在四處搬遷之間無論喜不喜歡都得把握每一個機會的奮鬥、那

換日線 Crossing

換日線 Crossing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