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Daly and Newton ] / gettyimages
1.凍結反應
遇到意外的刺激時,人體會有瞬間的身體停滯,甚至張口結舌,就像被凍住了一樣。遇到強大的壓力刺激時,人會儘量收縮自己的身體,不論站著還是坐著都不敢擴張身體,好像很冷的樣子。這兩類身體微反應—停滯和拘謹都叫凍結反應。
2.安慰反應
當覺得不舒服時,例如被嚇了一跳或做錯事擔心被揭穿,人會不自覺的用手觸摸自己,像摸鼻子、抓頭皮、輕拍胸口、搓手等,這些針對皮膚的自我安慰動作,可以從生理角度改善神經系統的感受,進而緩解心理的負面感受,因此稱為安慰反應。
3.逃離反應
遇到害怕又打不過的人,只好選擇逃跑;遇到不喜歡的人,本能的排斥或遠離對方,這些表現稱為逃離反應。
4.領地反應
發生在自己地盤裡的一種反應。領地反應有三個特徵:鬆弛是第一特徵,霸氣是第二特徵,遇到侵犯威脅之後的那種不可一世是第三特徵。這些都是動物在自己領域中的固有表現,人類也有。人類還有一個特別的表現,即使在沒有絕對優勢時,出於某種目的也會假裝擴張和標示自己的領域範圍。這些無論是真囂張還是假裝囂張的行為,都屬於領地反應。
5.仰視反應
一個人覺得自己很厲害時,絕不會彎腰低頭;覺得自己很不好時,也絕不會抬頭挺胸。高大的動物在搏鬥中獲勝機率較高,有利於生存和繁衍,人類也承襲了這種意識和表現,自視甚高的時候會把身體挺直、抬起下巴,在自卑或理虧的時候,則「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當然在對抗過程中,人會讓自己變得儘可能高大,以期從氣勢上威懾對方,而不居於下風。
6.戰鬥反應
當兩個人真的動起手來,理智已經降到最低,這時的反應最真實也最難偽裝。凶猛的一方會擰眉立目、肌肉攣結、呼吸急促、血脈賁張。而處於弱勢的一方,因為害怕會優先採用收縮、扭轉等動作,保護自己的頭部、眼睛、咽喉、胸腹和生殖器等脆弱部位,以防受到傷害。這些都是典型的戰鬥反應。
7.勝敗反應
贏者因為內心激動,必須透過較大的動作來宣洩情緒,從而減少體內的神經和循環負擔。同時不論高舉雙臂、大聲吼叫,或是做後空翻等高難度動作,這些都是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讓自己的勝利被更多人知道。輸者則垂頭喪氣,沒有精力支撐身體和神經的雙重壓力,所以看起來悶悶的,彷彿體內能量已然殆盡。以上兩種類型的反應皆屬於勝敗反應。
8.愛恨反應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整天想和他黏在一起;不喜歡他的時候,恨不得看不到,哪怕是碰一下手臂都會非常不情願。所以身體的距離直接反映了內心的接受程度,若能自然的接近某人,表示內心是接受他的;若不願接近或接觸(包括視覺接觸),則代表內心是排斥他的。這就是愛恨反應。
※本文摘自《微反應》一書/哈林文化。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好書,請見http://www.booknews.com.tw/
笑臉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臉部產生曲線的關係。讓你身體的每個部位都保持著這樣曲線,給人的好感也隨之上升。
旁人對你的觀感,只有7%取決於說話的內容,38%在於說話時的口氣、手勢等肢體語言,卻有55%來自你外表給人的感受。
對方老是這樣?是你老是那樣。當你懂得尊重自己,重視你的感覺、時間、想法,別人也會如此。
一片骨牌能夠推倒比它大50%的另一片骨牌。如果你排好每一件事的優先順序,將所有的精力投入於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你也可能抵達月球。
生活好書福市集本週六(廿三日)在北屯四張犁農村公園登場,今年第七屆主題推出「戶外閱讀」,現場設置帳篷與懶骨頭,準備卅個主題盲書袋,各放五本適合閤家閱讀書籍,讓民眾透過挑盲袋方式選書,鼓勵與親友一起來野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知不覺越來越冷,很多人到冬天都會發現,自己好像心情特別不好,或是情緒特別容易低落?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表示,要小心這可能是季節性情緒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勞動部鼓勵中高齡退休族群重返職場,自今年2月實施「壯世代就業獎勵」,只要符合資格的退休族,重返職場滿一定時間,每人最高可領6萬元獎勵金,截至今年9月,成功協助10萬5561位中
「二○二四桃園仙草嘉年華」本月廿三日起至十二月一日在楊梅休閒農業區、楊梅警分局上湖派出所旁花田登場,現場約四公頃原本綠油油的仙草田,隨著濕冷天氣報到,紫色仙草已開花近三成,有「台版普羅旺斯」之稱。市府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2024世界棒球12強賽(2024 WBSC Premier 12)B組賽事,中華隊今天以2比1擊敗多明尼加,萊爾富即日起至11月15日23:59分推出Hi café 特大杯全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許多求職者都想知道,在面試中要如何讓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分享網站Vimeo的財務長蒙森(Gillian Munson)指出了求職者的嚴重警訊,就是根本沒有認真聽問題,並做出了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上班久坐電腦桌前,經常腰痠背痛好痛苦?可能是你的坐姿不對!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在臉書專頁「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