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經常可見工作認真、整天忙碌,但成果不彰的工作者。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在《與成功有約》一書中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出在「搞錯了方向」。就像從台北開車去高雄,為了趕時間只顧著埋頭趕路,卻將車開往宜蘭,最終只是事倍功半。
為協助工作者拾回心中的羅盤(目標),柯維以「重要性」與「急迫性」為軸線,畫出「時間管理矩陣」(參見【圖表】):「重要性」指的是真正有助於達成人生目標,讓生命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事,多半都不是那麼迫在眉梢,例如長期規畫;「急迫性」則是指迫在眼前的急事,多半具有瑣碎、耗時等特質,例如,要在期限內完成的急事。
圖表:衡量重要性、急迫性、要事第一(資料來源:《與時間有約》天下文化出版)
雖然「重要性」與「急迫性」都與時間有關,但柯維認為,只有「重要性」才能用來衡量時間與生命;反之,陷入急迫性偏執的工作者,則因為無法思索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為何,只好以忙碌填補空虛(第Ⅰ、Ⅲ象限),或是選擇逃避浪費生命(第Ⅳ象限)。
「要事第一」是唯一的解藥。柯維強調,要想扭轉急迫性偏執的人生,便得自問:「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人生意義何在?」「你希望成為什麼或完成什麼?」對這些問題有了清楚的答案後,人生的目標、抉擇與時間安排才能徹底改變。
為落實這個目標,柯維以「要事第一」為原則,設計「一周計畫表」,從整體角度思索一周的生活與工作,依據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擬訂當周最重要的事,並排入計畫表中,確保在每一天的行程中,優先做好人生最重要的事,排除不重要、急迫的事所造成的干擾。
如何擬訂一周計畫表?
柯維指出,規畫一周計畫表時可依循以下6步驟,落實優先處理「重要/不急迫」(第Ⅱ象限)的事。
1.與使命連結:
自問「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列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四件事、思考長期目標後,再寫下答案,做為個人信念或使命。
2.認清角色:
生活是工作與家庭各種角色的串連,只有清楚認識各角色間的關係,才能取得平衡。確認使命後,在周計畫表「角色」欄中寫下你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例如父親、家長會會長、業務主任。
3.設定目標:
思索在這一周扮演每一種角色時,做哪件最重要的事(要事第一)能產生最大的效果?例如,扮演父親角色時,盡量安排時間與孩子相處,或是扮演業務主任時,以做好工作上的長期規畫為主,這些「重要/不急迫」的目標,才是最要緊的事。
4.做好周計畫:
將「重要/不急迫」的事先放進行事曆中,例如,安排時間與孩子相處,或是做好工作上的長期規畫,把最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順位,以免一周的時間被緊急的事情填滿。
5.實踐誠信原則:
為實踐「急所當急」的原則,可透過每日省思一天的生活、安排事情先後順序,依據事情的重要性做最佳時間安排,而不是繞著急迫的事情團團轉。
6.評估:
等到一周結束,可自問完成了哪些目標?遭遇哪些挑戰?做過哪些決定?是否把「重要/不急迫」的事列為當務之急?花30分鐘檢討上述問題,學習不再犯相同的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采好文,請見【上班‧這檔事】好文上架專區。
在《經理人月刊》每月位讀者接軌國際管理新知,深入探索本土企業管理案例與職場管理達人,並以徹底解讀、即學即用的編輯角度,填補經理人的管理需求,提供經理人解除焦慮的最佳對策。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知不覺越來越冷,很多人到冬天都會發現,自己好像心情特別不好,或是情緒特別容易低落?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表示,要小心這可能是季節性情緒
生活好書福市集本週六(廿三日)在北屯四張犁農村公園登場,今年第七屆主題推出「戶外閱讀」,現場設置帳篷與懶骨頭,準備卅個主題盲書袋,各放五本適合閤家閱讀書籍,讓民眾透過挑盲袋方式選書,鼓勵與親友一起來野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勞動部鼓勵中高齡退休族群重返職場,自今年2月實施「壯世代就業獎勵」,只要符合資格的退休族,重返職場滿一定時間,每人最高可領6萬元獎勵金,截至今年9月,成功協助10萬5561位中
「二○二四桃園仙草嘉年華」本月廿三日起至十二月一日在楊梅休閒農業區、楊梅警分局上湖派出所旁花田登場,現場約四公頃原本綠油油的仙草田,隨著濕冷天氣報到,紫色仙草已開花近三成,有「台版普羅旺斯」之稱。市府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2024世界棒球12強賽(2024 WBSC Premier 12)B組賽事,中華隊今天以2比1擊敗多明尼加,萊爾富即日起至11月15日23:59分推出Hi café 特大杯全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上班久坐電腦桌前,經常腰痠背痛好痛苦?可能是你的坐姿不對!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在臉書專頁「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