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士班時的某一天,跟朋友約了在中國城吃飯。離開的時候,看到街上插滿了中華民國國旗,想起明天是國慶,腦海中映出了離開台灣前的一個星期,教育部的獎學金說明會上的一段發言:
「在 30 年前的台灣,村子裡有孩子要上大學,全村的人就會想辦法湊錢,希望幫助這個孩子完成夢想。在 30 年後的今天,教育部也秉持同樣的精神,縱使在國家經濟不好的時候,還是希望能夠幫助各位完成學業,就像是媽媽一樣,希望幫孩子完成夢想。這筆獎學金沒有返國服務的義務,但是希望各位孩子在逐夢的同時,也不要忘自己的家。」
「商品」般的紐約,販售外人對美國的想像
帶著教育部的留學獎學金,我來到紐約,開始了一段博士班的未知旅程。
紐約是一個理性與感性交織的城市:她是美國金融與時尚的中心,也是一座「商業城」,城市的本身,其實就是個最大的商品,販賣外人對美國的想像。紐約尤其符合亞洲人對於美國的傳統期待:多元、開放、自由、機會。
但是在密西根的經驗告訴我,這不是美國的全貌,這只是美國人呈現給世界看的一個小視窗。只要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多元文化不過是在和諧的表象下,大家各自過各自的生活,偶爾嘗試依附主流價值,人們因相同的宗教或文化而聚集在一起;卻也據此區分你我。比如,儘管多數美國人都信仰上帝,但白人去白人的教會、黑人去黑人的教會、亞洲人去亞洲人的教會,彼此毫無交集。
從宗教中我也看見:人把命運的不可知交付給上帝,卻未料比命運更難掌握的,其實是人心。紐約的迷人之處,不在於她的優雅浪漫,或是紙醉金迷,而在於她對人性的真實刻畫。
從留學到就業:一段摸黑競走的旅程
博士班的那幾年,像是一個在黑暗的隧道中前行的過程。路途上,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只能摸黑前進,有時候試圖著捉住些什麼,可能是宗教,可能是來自家鄉的同路人,只希望能夠走得順一點,不要走到岔路,但大多數都會徒勞無功。
漸漸地,我發現:那些沿路上可以依循攀緣的石頭或是繩索,會在某一點消失,大多無法引領你走到終點。原本和你一起走進隧道的夥伴,也會一個一個消失,你發現身邊的人越來少,你所面臨的不只是體力上的勞累,更多的,是與心理的恐懼和未知奮戰。這是一場耐力與毅力的漫夜競走。
好不容易隱約看到隧道口的曙光,又開始得為找工作的問題而煩惱。超過四十個音訊全無的教職申請,還有失敗後的沮喪,有時候會不小心澆熄原有的熱情。 面對全球高教市場的飽和,我常常形容自己是在鋼索上行走的博士,因為一步沒站穩,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後來我開始了解,其實找工作,不是要告訴別人自己是最閃亮的學術之星,而是展現出自己是最適合而且最有熱情的人選。每個學校要找的都是不一樣的人:研究型大學重視學術發表,而教學型大學看重教學經驗。
由於我一直把目標放在我認為是藍海的教學型大學,在念博士班的期間,我系統性地每個學期都跟學校申請教不同的大學部課程,從基礎中文、通識課的認識語言、選修課語言與文化,一直到人類系必修的美國方言。終於在博士班畢業的前一年,我拿到專任教職,並在一年後取得學位,在紐約的曼哈頓成為助理教授。
任教紐約公立大學:看見底層學生的掙扎與奮鬥
在紐約的公立大學,每個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小人物和大時代奮鬥的故事:有西藏來的學生為了逃離迫害,先逃到印度,再輾轉來到紐約。有福州來的學生,從小和父母分離,一個人寄宿在親戚家長大。有多明尼加來的學生,早上六點下了警衛的夜班之後,直接來學校上課。
作為老師,需要具備高度同理心,理解當學生遲到、缺課或是沒交作業的背後,可能有太多在中產家庭長大的我,所不曾經歷過的挑戰與人生經驗。老師的角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探索生涯的各種可能。
這些來自勞動階層以及移民背景的學生,他們得到紐約市政府的補助,才得以有機會上大學。但是他們多半卻看不到高等教育是他們翻轉人生的機會,僅有少數的學生願意將時間與精力投注於學校課業。
多數的學生看不見,也不太懂得探索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所在。多數時候,你只能眼睜睜的看得他們複製其父母在社會底層的人生,卻不能告訴他們,離開學校的保護傘之後,在弱肉強食的美國,因為你有色的皮膚和有口音的英文,你要比別人更努力。
我為什麼不回台灣?
事實上,作為人文社會領域的學者,我總覺得如果能夠回台灣任教,可以對社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力。相較於在紐約,我的美國經驗,或許能為台灣的學生帶來更多的啟發;研究的議題,也更能夠貼近其文化脈絡。相較於這些,收入的多寡之於我,反而不是學界求職最優先的考量,因此在美國求學時期,回台任教一直是我的第一選項。遺憾的是,在申請教職的過程中,我卻從未得到來自台灣學校的任何回音。
前幾天晚上跟媽媽講電話時,發現媽媽感冒了,又順便提到阿嬤今年高齡九十歲。這幾年在國外唸書,雖然學到很多東西,卻也錯過很多。錯過太多親情,也錯過太多親人需要我們的時候。也許父母對子女思念之情的濃烈,更勝於游子在異鄉求學的寂寞心情。
成長也需要付出代價,甚至有時候追逐成就所付出的代價,大到難以衡量。我後來發現,「美國夢」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美,家鄉的月亮也許比我以為的圓滿。朋友常常問我為何選擇留在美國教書──答案其實再簡單不過:如果台灣不再能夠給我們工作機會,我們自然就回不來了。
※本文內容授權自《換日線 Crossing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采好文:
從一個師長眼中「做不出專業」、「誰做都可以」的工作裡,我們能學到什麼?──論軟實力的重要性
她年近60,二度就業成為卡車司機──競爭力與年齡無關,重要的是終身學習
「離開台灣很容易,在異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速食控必吃!必勝客首度開賣「盲盒芝心蛇圈圈」,酸、甜、辣、鹹還有隱藏版隨機口味等你開箱,只要199元完全是愚人節開趴神器;達美樂則推出半導體界也話題性十足的「晶圓火山披薩」,買指定口味火山披薩即享買一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企業如何找到未來人才?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指出,未來的人才重點能力在於能自主學習、適應變化、跨域發展、解決問題等4項,公司不應再以學歷尋找人才,並應廢除不同類型學校論薪水的「九品官
第十三年舉辦的新營藝術季,策展主題以《水水三重奏》向外擴散藝術漣漪至銀齡、親子、青少年共同參與,廿九日下午四點將在新營文化中心旁的綠川廊道舉辦開幕,廿九、卅日開幕週推出十二場藝文表演,藝術季系列活動至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天氣變化劇烈,「春天後母面」的特性展露無遺,冷氣團接連來襲,導致不少民眾感冒後出現咳嗽難癒的情況。近期社群網路上流傳「阿伯止咳秘方」,指稱將綠茶加紅茶混合溫飲,連續喝3天能緩
連日來氣溫回升,艷陽高照,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櫻花盛開,花季主角染井吉野櫻遍地開花最吸睛,阿里山工作站前櫻王為賞櫻焦點;紫藤花聖地嘉義縣梅山鄉瑞里「紫色山城」,處處可見盛開紫藤花,預計本週週末假日是
今年除了有《黑白大廚》評審白種元旗下的「香港飯店0410」即將登台,Threads上更瘋傳赴韓必吃的「風川鰻魚」,悄悄在台北中山區掛上招牌,未來不用飛出國,就能吃到美味的韓式烤鰻魚,詳細地址與開幕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