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Bart Callebert,CC Licensed
多多,一位台灣的劇場工作者,在台藝大專攻燈光設計,畢業後工作了快 7 年,終於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舒適圈」,先是以「打工度假」的簽證到德國紮實地學了一年德文,接著在簽證的尾聲成功換得當地的「藝術家工作者簽證」(Freelancer Visa)。
談起剛到柏林的日子,多多說,自己每天非常認命地準時出現在語言學校,下了課也回家閉關,「縱使你待在全德文的環境,但柏林人都太友善了,他們會體諒你德文可能還不上手,結果還是用英文對話,實在是蠻沮喪的。」不像其他可能原本有德文基礎的人,他深知自己的語言能力離可以踏入工作職場,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所以得付出更大的努力。
為什麼台灣無法發展「定目劇」?
除了語言的差異,德國劇場的演出型態也和台灣完全不同。多多解釋:「在台灣場館租金昂貴的狀況下,劇團進場往往只有一週的裝台、技術整排、彩排到首演,通常演完五、六、日 3 場,緊接著拆台,到了下一週可能又要重新開始新的工作。」
德國市立劇院有 2/3 的經費來自政府補助,除了舊戲不斷重演,一季會有 5 到 6 場新製作,如果劇院裡有不同的大小或規模的廳,也常有其中一個作為定目劇(Repertory theater)的演出場地。
所謂定目劇,可廣義解釋為長銷型的劇場演出,多為當地製作,表演期間為期 3 個月以上;有的甚至像百老匯,固定演出的劇目更久,除了本地觀眾,也提供了觀光遊客慕名朝聖的據點,讓受歡迎的劇目持續搬演與流傳。台灣雖也不乏此類嘗試,但目前仍沒有適合的市場環境及政府的配套支援,成功的案例不多。
理想上,健康的劇場生態,將同時存有能帶來商業效益的定目劇,亦兼容新文本創作或是實驗性高的表演型態。除了正規劇院的演出,小劇場、黑盒子以及發生在不同場域的再創作,也是創作者「百家爭鳴」的重要領土。然而,在台灣因為資源分配不均、市場未能擴大等窘境,劇場工作者很少能享有「理想」的工作環境。
多多說,身為技術人員,「在台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沒有工會的協助與保護,剛畢業新鮮人又還沒有足夠的知名度,不論有沒有合理的酬勞,什麼案子都很願意接。在劇場工作幾乎靠的都是人脈,如果你跟前輩們的工作調性不同,很難保證下次還有機會合作。」
完善的人員編制,讓德國人可以「慢慢來」
此外,德國劇場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即是劇場技術人員的流動頻率。德國的劇院基本上都,有固定的一批工作人員,酬勞是支月薪採排班制。以燈光技術為例,會有兩、三個管理階層,下屬有數個燈光技術人員,若是自製節目,可能會兼當燈光設計、若是邀請團體的演出,則擔任燈光技術統籌,偶爾會有時薪計的技術人員支援(德國稱 mini job)。
在這樣的制度下,劇場人員對於場館設備與裝台流程的熟悉度較高,亦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訓練。劇院裡不同部門有不同的上下班時間,透過嚴密的專業分工,保障每個人的休息時間。
「我記得第一天上班,我想說怎麼大家都慢慢來?明明做不完了,但該吃的飯還是要吃,該休息的時間也絕對不會更動。」多多接著説:「但也還好在台灣的劇場受過『訓練』,每天上『戰鬥班』,所以雖然這邊的設備更多樣,卻也能快速應變,想出最快又省力的辦法!」
相較德國的慢節奏,台灣的劇場訓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時間一到,幕一升,戲就是要開演。」台灣的劇場技術人員,通常是劇團聘用,以時段計費(4 個小時為一時段),並且以能力與資歷來區分時段費用的高低。時段費數十年來沒有任何漲幅,又因為沒有工會協助,劇場從業人員的工作型態很難與《勞基法》配合,時間久了即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在戲劇多元發展的柏林,用心嘗試與感受
多多工作的劇院是位於柏林威爾默斯多夫區(Wilmersdorf)的邵賓那劇院(Schaubühne),前身為環球電影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損嚴重,後重建並再次開放,1969 年起改為舞廳和音樂劇劇院。1981 年後,建築內部被全面改造,內部空間調整為觀眾和演員之間無分隔的演劇廳布局,足足有 4 個足球場大,可隨著需要的場景變動牆的隔間。
在兩德統一後,東德戲劇創作風格影響了西德劇場甚鉅。有別於以往歐洲承襲傳統經典的習慣,解構觀念帶動了許多新一代創作者,德國劇場產生了敘事和解構兩種路線。所謂的解構,是把西方戲劇經典作品重新詮釋,而尺度愈來愈自由。接著新文本的產生,也讓柏林的戲劇型態更多元。
「我做我的工作之餘,我也正在感受。」對多多來說,台灣的劇場環境或許不那麼適合他。除了劇場技術,多多也接了燈光設計的工作機會,他說,第一次接觸到當地的舞團,舞者靈光乍現的即興表演,還有導演隨性但謹慎(就是這麼矛盾)的工作型態,都讓他重新感受到這是激盪想法的平台,他知道他可以犯錯,他可以用他還不夠純熟的德文溝通,他是這場演出的一份子。
聽完多多的分享,心中不禁覺得:儘管過程並不容易,但若能夠勇於體驗、嘗試追求適合自己的工作場域甚至是生活國度,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本文內容授權自《換日線 Crossing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在台灣,老闆習慣要求員工把公司擺第一,卻無視員工在人生中,也需要對私生活的各種事物負責。
對行人優先的尊重,在我德國生活的這幾年受益非淺,當號誌閃紅燈,通過馬路絕對不用擔心什麼馬路如虎口的警告,因為駕駛們一定會遵守交通規則來開車。
目前台灣工作的超時狀況可說已到了某種扭曲的地步,甚至有些企業還違法沒有給予加班費或補休。然而,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竟默許這種狀況,甚至視之為常態。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當談到如何在面試過程中脫穎而出時,前Google高管伍德(Jenny Wood),建議求職者採取一些策略,幫助他們在面試結束後,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企業如何找到未來人才?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指出,未來的人才重點能力在於能自主學習、適應變化、跨域發展、解決問題等4項,公司不應再以學歷尋找人才,並應廢除不同類型學校論薪水的「九品官
速食控必吃!必勝客首度開賣「盲盒芝心蛇圈圈」,酸、甜、辣、鹹還有隱藏版隨機口味等你開箱,只要199元完全是愚人節開趴神器;達美樂則推出半導體界也話題性十足的「晶圓火山披薩」,買指定口味火山披薩即享買一
第十三年舉辦的新營藝術季,策展主題以《水水三重奏》向外擴散藝術漣漪至銀齡、親子、青少年共同參與,廿九日下午四點將在新營文化中心旁的綠川廊道舉辦開幕,廿九、卅日開幕週推出十二場藝文表演,藝術季系列活動至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天氣變化劇烈,「春天後母面」的特性展露無遺,冷氣團接連來襲,導致不少民眾感冒後出現咳嗽難癒的情況。近期社群網路上流傳「阿伯止咳秘方」,指稱將綠茶加紅茶混合溫飲,連續喝3天能緩
連日來氣溫回升,艷陽高照,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櫻花盛開,花季主角染井吉野櫻遍地開花最吸睛,阿里山工作站前櫻王為賞櫻焦點;紫藤花聖地嘉義縣梅山鄉瑞里「紫色山城」,處處可見盛開紫藤花,預計本週週末假日是
今年除了有《黑白大廚》評審白種元旗下的「香港飯店0410」即將登台,Threads上更瘋傳赴韓必吃的「風川鰻魚」,悄悄在台北中山區掛上招牌,未來不用飛出國,就能吃到美味的韓式烤鰻魚,詳細地址與開幕日期
邁入2025年,「AI」人工智慧早已悄無聲息地融入日常生活,無論是語言翻譯、精簡文章還是搜尋在地美食,AI都能提供協助,因此學會使用AI工具也成為現代人的必修課。想要享有AI帶來的便利性,只要學會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