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長輩都說「買房才有保障」,但這一代年輕人還該存錢買房嗎?

  • 2018-4-10
  • 文/王志鈞
  • 圖/Image Genie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161176

圖片來源: Image Genie,CC Licensed

許多年長者總喜歡告誡年輕人:「省吃儉用多存點錢,努力幾年就可以買房子了。」可是年輕人抬頭一看高房價,自己的薪水卻躺在地板上,總會說:「還是好好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年長者看晚輩不聽勸,又常搬出自身經驗說:「想當年我年輕時也沒賺多少錢,可是只要先苦幾年,買了一間小房子後,等房價漲了,再以屋換屋。你看,慢慢就換到大房子了,而且房價還漲好多。」

年長者的話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有道理,但那是過去台灣經濟起飛時期的道理,卻未必是現在或未來經濟停滯期的理財規律。

房地產已非理財優選

未來房價到底還會不會漲?我們不必拿水晶球預測未來,只要到日本走一趟,問問日本人最準。台灣的經濟軌跡落後日本20年左右,凡日本走過的路,台灣也將亦步亦趨地跟上。

到東京街頭問40歲以下的青壯族群:「你認為房地產會是好的資產增值工具嗎?」十個有八個會告訴你:「有生之年,只聽過房價一直跌,沒看見過有漲的時候。」若問50歲以上的日本中老年人,他們會說:「喔,好久以前曾經一直漲、一直漲啊,真懷念那一個美好的年代啊~」

同樣一個問題,日本青壯族群與中高齡族群的回答為何會不同?原因很簡單,他們生活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所累積的理財經驗與家庭財富管理觀念大不相同。

台灣勢必也將步上日本後塵,因為台灣年輕人少、老年人多,房地產與社會財富多數集中在中高齡者身上,導致年輕人離不開家庭庇蔭的可能性越來越高,這和日本越來越像。

這並非台、日兩地的年輕人不爭氣,而是時代與社經結構背景使然。當台灣房屋需求量漸減,但供給量仍維持在人口高峰上的狀況下,未來房價向下走的趨勢顯然高過向上爬,造成在家庭資產增值的工具中,房地產日益成為非優先選項。

不能再靠經濟高成長

我想討論的,並非年輕人該不該努力存錢買房,而是想說──理財是前瞻未來,不是懷念過往的遊戲規則。

過去的經濟高成長年代,房地產、股價膨脹速度快,連錢存在銀行或選擇儲蓄險都有不錯的利息可拿。但未來還會有此榮景嗎?未來經濟顯然會是一個新平庸的年代,人們的目標會轉向追求公平正義、資源重分配,而非經濟、金錢或資產的高速成長。

在平庸的年代,個人或家庭理財的重點應該放在金錢的重分配上;也就是說,與其盲目或不理性地追求家庭資產成長,不如善用理財工具或計畫,把一生可能獲取的金錢妥善地預先做好分配。

我會建議年輕人與其盲目存錢,或者盲目地為買房而存錢(因為這種目標在現狀下有點遙不可及,故付諸實踐的可能性也低),不如理性地規劃自己的一生要用到的錢,並把最基本的必要支出都盤點清楚,然後現在就開始準備那些將來要用到的錢。

這個理財計畫,只是一個基本的生存架構。把這個理財平台建構好(其中應該包括將來的退休計畫),之後就必須在平台上開始描繪你的人生夢想,諸如到海外旅遊、冒險、創業、學習多元技能、藝術創作、人生放空、海外志工、社區改造……任何你覺得有趣、有意義、值得投入時間與精力去做的事情,都要詳加描繪清楚藍圖,然後一一訂為可行的計畫。

其中,當然也可以放入房地產、股票、基金等資產成長目標。因為當我們在理財架構的一生收支平衡都無憂後,大膽去追求人生的財富、意義、自由或玩樂,都是可行的,完全在於自我的價值與選擇。

你可以選擇追求財富成長,也可以選擇精神自由的增加,但永遠不要忘了,過去靠經濟高成長所推動的投資導向型理財架構已經過去了。用平庸、務實、甚至傾向保守的方式來做一生收支平衡的理財規劃,再來大膽追求人生夢想,才有機會一生無虞地活出精采人生!


※本文內容授權自《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王志鈞

王志鈞

在曾為資深媒體記者,現為知名財經作家,致力平民理財教育,呼籲中產大眾認識正確的投資理財行為,以及工作本業的重要性。著有《每月必存8800的理財魔法:用小錢滾出30歲的百萬富裕人生》、《買進最強股,每年大賺200%》、《管好你的錢:一生受用的理財計畫》等書。部落格: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 (solon8888.pixnet.net/blog)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