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RONeil Young,CC Licensed
一年之初,回顧過去的 365 個日子,你覺得滿意嗎?展望未來,你是否充滿了熱情與衝勁?
最近我身邊的許多人,很遺憾地沒有上述的心情。反而開始有越來越多人,不約而同地提起了相同的問題,出現了相同的困境:
他們對自己工作的未來感到迷惘,對現狀不甚滿意,但其實又說不上完全無法接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應該是最能精準形容這種心境的詞語。
而這些讓人「不甚滿意」的具體現狀,因人而異。
例如,有個小我幾歲的同事告訴我,跳脫原本的服務業工作,是因為工作內容「太不像出社會後會找的工作」:「尤其是餐飲業的外場,感覺就像是求學時的打工屬性⋯⋯畢業後,不是就應該要找一份全職,坐在辦公室裡面的工作才對嗎?」她説。
有位大我幾歲的同事,擁有非常長的工作資歷,最近也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從他的語氣中聽得出來,帶著一種沒有方向的無奈:「隨著年紀和資歷的增長,少了很多職場競爭,但一方面好像鬥志在降低、未來的可能性也在降低⋯⋯更重要的是,除了薪資以外的成就感,如今更難取得了。」
但在眾多因人而異,對生活的種種「不滿意」甚至「徬徨、茫然」背後,或許許多人低迷的心境中,存有一個最大共通點:
忙著競爭求「生存」,卻因此不再記得享受「生活」的滋味。
「唯有讀書高」,最後「比的」其實卻是財力
從小,父母大都希望我們認真讀書,並認為學歷可以讓你翻轉人生。於是,國中讀完了要進高中名校拼升學,高中畢業要進前幾名的大學,甚至要多讀一個碩士⋯⋯。如今,因為「競爭更激烈了」,還把戰線直接拉到國際上。
但這場競爭,與其說是「智力」的競爭,不如說越來越像是在比「財力」。
各國的學分收費標準雖各有不同,綜觀各國(註)語言學校以週制的學分費,最便宜也要價新台幣 9,000 元/週,讀完一整年的語言學校後,至少要花上近 47 萬新台幣──這些都還不含在當地的食宿、交通費,也不包含申請語言學校前,所需準備的申請手續等相關費用。
而如果要取得美國的名校學位,每年最保守估計,更至少要花上 225 萬元新台幣。就算能力足以申請到獎學金到當地讀書,以朋友拿獎學金到美國攻讀博士為例,每月僅給付約 4 萬左右新台幣的獎學金,且因簽證種類的限制,不能在美國境內工作,等於所有交通及生活費,都必須自掏腰包。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申請名校,花了不少金錢,通過許多外國學校要求的英文測驗項目,光是代辦留學、投遞申請費用,就動輒要先花上新台幣 5 到 10 餘萬。
以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105 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灣每家戶的平均可支配年所得為 99.3 萬元──由此可推估,若要讓孩子到海外就讀語言學校,一年大概會花掉多數家庭近一半的可支配所得,更遑論取得外國學位了。
換言之,殘酷點來說,就算你我智力相當,如今就業市場「偏重學歷」的競爭現實所造就的結果,便是即使出了社會,工作機會往往還是只能用「財力」來分出高低。
把職位分高低,到底是社會價值觀造成的?還是你自己?
同時,世界的變化還在加劇,台灣的景氣也不若過去:
當努力拼完學測後,業界很多理想的職缺,已經「非碩士不要了」;而過幾年後當自己好不容易拿著新科碩士的履歷找工作時,發現只能當個「行政助理」,想當主管還得先有工作經驗,於是先湊合著工作,心想著「騎驢找馬」,猛然回首年齡卻已 30 好幾,到底成就了什麼?──這是周遭許多朋友的茫然心情。
但說穿了,眾人眼中的「好學校」、「好科系」、「好工作」、「好職缺」,其實都是基於過去價值觀中所謂「可以翻轉人生的理想工作」而定──就是除了薪資漂亮、頭銜也響亮,最好還能是公司舉足輕重的角色──所有求學時的鋪排和努力,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如其所願。
但我們有想過,自己真的想要什麼嗎?我們有想過,即使拼了命追逐到所謂「眾人眼中的理想工作」後,自己的生活會是如何?
還是,只是跟隨著父母師長、主流社會的價值觀,追求一個具有「高尚」表象的工作,卻讓自己鬱鬱寡歡,茫然不知生活的意義?
聽到身旁父母跟他們孩子對話時,常說:「不想作 XXX(工作),就要認真讀書。」
當父母也認同,職位有著「高低貴賤」的價值觀,或是父母把孩子學業或職位上的成就,視為獎盃般四處炫耀,等到孩子漸漸長大成人、或是工作遇到現實的瓶頸,發現自己的成就不再值得父母或這個社會所稱許時,便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會對自己人生根本的意義產生了懷疑。
然而事實上,我們真正的痛苦來源,其實在於我們都很容易,變成這社會單一價值下的「複製品」:每個人都相信同一種過程會出現同一種結果,只不過有「良品」、「次級品」或「瑕疵品」的差別,並且將這樣的價值在職場、在社會中進行「市場區隔」,並一代代地複製。
忙著生存,忘了生活──於是失去了自己
"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man but one thing; 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 — to choose one's attitude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 to choose one's own way.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Viktor Frankl
從小到大,我們常被教育著要「聽話」,不聽話就等於叛逆;如果標準答案、課文重點在那裡,「考試會考」,那就乖乖地背誦就是了;如果對標準答案有疑問舉手發言質疑,「別自己想太多,別耽誤大家時間。」的批評,更常從師長甚至同學的口中迸出來。
但如果有疑問,就應該提出來,好奇心不是只會「殺死一隻貓」,它還是社會進步的關鍵。
但長期僵化的價值籠罩下,追求「標準答案」、「標準成功」、「人生勝利」的方程式不管是否符合現在的環境,它就寫在哪裡,更有無數人會告訴你:「別叛逆,別走冤枉路,別浪費時間。」
許多人因此在潛移默化下,認為「能把興趣當飯吃」的成功案例太少,所以甘心投入「複製人」的社會工廠裡,用失敗率最低的方法,想辦法複製成功──然而一段時間之後,不管是不是達成了「目標」,往往都會發現,自己不過是同一套制度下的傀儡。
所以,何不暫且放下主流社會價值觀告訴你的「成功方程式」,先定下心來,好好想著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我的家境並不富裕,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警察。收入很穩定之外,或許我可以繼續透過考試獲得升遷,並且當上小有權力的主官後退休。
但後來我毅然決定離開公職圈所謂的「鐵飯碗」,遠到卡達擔任空服員,我聽從的是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如果把航空業當成事業經營,是我更衷心嚮往的選擇,即使只是在機上服務旅客,對我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人生經驗。
過程中,許多人常會質疑,我背棄了公務員這條看似不難想像的既定發展,「風險太高」。又需要在新的領域從頭做起,看起來像是做錯了什麼決定。
但我卻更在乎自己所選擇的職業或嘗試,對個人、甚至社會的意義。於是後來我出了書,也到學校演講,希望讓更多人可以藉由我的文字及自身人生故事,對社會價值有著不同的思考,進而成為促成正面影響力的其中一人。
與其思考成功,不如先思考想成為怎樣的人
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要先懂得傾聽自己的聲音,並為自己做的決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聽到遇到「撞牆期」這一個名詞。撞牆期該如何突破?
台北市青年局陸續推出十大青年補助,包含實習津貼、職涯進修補助、職涯發展及創業活動補助、創業共享空間租賃補助,皆為全國首創。台北市青年局長殷瑋表示,北市創全國之先,開放在市集擺攤的青年申請,補助最高二.
■魏錫賓 日本失落30年曾搬演出停滯的可怕:物價不漲、薪資不動,經濟有如一潭死水。雖然基本工資調高將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但若是薪資
劉晉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許多公司都會訂下規定,培養員工工作紀律,但有女網友分享,她剛入職一家公司,但在翻閱員工手冊後發現不太對勁,因為手冊上寫「打卡後
〔記者張勳騰/苗栗報導〕明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為提升銀髮族就業率,苗栗縣政府在勞動部經費補助下,昨成立「苗栗縣銀髮人才服務據點」,由勞動部官員及苗栗縣長鍾東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知不覺越來越冷,很多人到冬天都會發現,自己好像心情特別不好,或是情緒特別容易低落?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表示,要小心這可能是季節性情緒
生活好書福市集本週六(廿三日)在北屯四張犁農村公園登場,今年第七屆主題推出「戶外閱讀」,現場設置帳篷與懶骨頭,準備卅個主題盲書袋,各放五本適合閤家閱讀書籍,讓民眾透過挑盲袋方式選書,鼓勵與親友一起來野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勞動部鼓勵中高齡退休族群重返職場,自今年2月實施「壯世代就業獎勵」,只要符合資格的退休族,重返職場滿一定時間,每人最高可領6萬元獎勵金,截至今年9月,成功協助10萬5561位中
「二○二四桃園仙草嘉年華」本月廿三日起至十二月一日在楊梅休閒農業區、楊梅警分局上湖派出所旁花田登場,現場約四公頃原本綠油油的仙草田,隨著濕冷天氣報到,紫色仙草已開花近三成,有「台版普羅旺斯」之稱。市府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2024世界棒球12強賽(2024 WBSC Premier 12)B組賽事,中華隊今天以2比1擊敗多明尼加,萊爾富即日起至11月15日23:59分推出Hi café 特大杯全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許多求職者都想知道,在面試中要如何讓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分享網站Vimeo的財務長蒙森(Gillian Munson)指出了求職者的嚴重警訊,就是根本沒有認真聽問題,並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