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名人視野

光鮮亮麗的空服員 也不過只是公司的免洗員工

  • 2017-11-17
  • 文/大齡空姐/大齡空姐的飛行觀察筆記
  • 圖/chia ying Yang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enixii

圖片來源: chia ying Yang,CC Licensed

空服員許多台灣女孩心目中,是「夢幻職業」,台灣航空公司也喜歡招募年輕女性,尤其是剛畢業的新鮮人,一是有助吸引客源;二來,也認為剛畢業的學生沒有社會經驗,「懂得不多」,容易訓練管理,不致惹麻煩。

更多《知名企業》工作機會在這裡~
■ 中華航空_資料分析師(桃園市)
■ 雄獅旅行社_產品企劃、線控(台北市)

台灣航空業的勞資爭議事件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兩年台灣航空業爆發的勞資爭議:

2016 年 6 月,華航空服員因不滿公司強迫簽署 84-1 條款(註一),且片面更改報到時間與報到地點,壓縮空服員的工時與休時,憤而發起罷工遊行;同年 8 月,台灣第一家廉價航空威航因不堪虧損宣布停航,併入母公司復興航空,底下兩百多名員工遭大量解雇,前往北市府陳情,控訴威航無預警裁員(註二);同年 11 月,復興航空無預警停飛,緊接著宣布解散,導致上千名員工一夕間失業,空服員不得不自組工會,尋求各方資源,努力與公司斡旋。

2016 年 9 月,梅姬颱風襲台,長榮航空冒著強烈風雨飛行降落,引發安全爭議,之後長榮航空董事長對內部員工發出道歉信,民航局也在隔年 4 月對長榮進行開罰。空服員職業工會(註三)也因此事向長榮資方爭取到「天災假」的權利──但今年 7 月,尼莎與海棠雙颱襲台,長榮空服員依法請「天災假」,卻有約五十個航班取消、近萬名旅客受到影響。事發後,空服員卻飽受輿論批評,長榮資方與空服員職業工會,相互將責任指向對方。

今年 5 月,遠航因薪資爭議,大動作資遣 17 名空服員。事後有 21 名空服員集體請假聲援,導致 8 個航班因此延誤或取消,遠航也因此撤回資遣決定。而今遠航再度爆發糾紛,讓人不禁疑惑,台灣航空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會衍生如此嚴重的勞資對立情形?

年輕女孩的空服夢 VS 免洗餐具的現實

空服員這份職業,在許多台灣女孩心目中,有若「夢幻職業」:打扮得光鮮亮麗、在世界各地旅行、薪水高福利好,又能拓展國際視野、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等等⋯⋯。

加上台灣職場的低薪現象,多數畢業生起薪僅有 22 K,而空服員的薪水平均介於 40K 到 70K 之間,自然成為不少人的求職目標,是以每次航空公司招募時,總吸引上千考生前往報名。

台灣航空公司如長榮、遠航和已倒閉的復興,多喜歡招募年輕女性,尤其是剛畢業的新鮮人,一方面可以為公司帶來年輕活力的正面形象,有助吸引客源;二來,也是認為剛畢業的學生沒有社會經驗,「懂得不多」,容易訓練管理,不致惹麻煩。

如果一切都按勞資雙方所想,何以今日會爆發如此多的勞資爭議?

一、隔行如隔山,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空服界是一道窄門,外頭的人努力想擠進來,裡頭的人卻一個接一個跳出去。」我曾前後在兩家航空公司服務,飛行經歷加起來四年,對這句話深有感觸。

外人看空服員這份職業,多半只看到前述好處,以為工作內容不過送餐送飲料、賣賣免稅品而已。有心從事這份職業的人,即使事前做過許多功課,往往也是實際進入這行後,才能真正體會箇中辛勞。

加上空服員不好考,許多應試者都希望先擠進門,累積工作經驗,日後有機會再換到待遇好一些的航空公司即可。殊不知,航空公司為了防止跳槽情形發生,亦要求空服員簽訂三年合約(遠航是五年合約),未滿三年離職須賠償公司違約金 30 萬元(華航、長榮採逐年遞減,復興則是三年 30 萬)。

「賣身契」一簽,即使後來發現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想走也不容易,有錢賠錢,沒錢就乖乖留下飛到合約完畢走人。

二、嚴重的過勞問題

服務業的甘苦,這點大多數人都有所體會,但對空服員而言,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工作環境造成的身體負擔,以及近年航空公司不斷增加紅眼班,為節省人力與外站過夜支出,不斷壓縮機組員的工時與休時。(如復興航空過去曾有新加坡航點,起初有 72 小時過夜班,然因飯店支出令公司感到營收不如預期,遂將 72 小時砍為 24 小時,到 2013 年年初,新加坡航線改為來回班,還是總工時超過 12 小時的紅眼班)

此舉導致許多空服員健康狀況亮起紅燈,即便向公司反映,通常也得不到改善,在身體不堪負荷的情形下,不少空服員只能選擇離職。

然而,對於喜愛飛行工作,或是因為現實需求必須留在這個崗位的空服員而言,過勞現象是我們必須面對並加以解決的重大問題。除去對個人健康的危害不談,空服員在工作中需要時時保持警醒,以應付各種突發狀況,過勞會讓人反應遲鈍,面對危機無法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有利的判斷,進而影響整架飛機組員與乘客的性命安危,這才是過勞的最大風險與隱憂。

三、員工把公司當「鐵飯碗」,公司把員工當「免洗餐具」

去年復興航空因不堪虧損,選擇惡性倒閉,將爛攤子丟給民航局與政府收拾,導致員工走上街頭抗議:「公司把員工當成免洗餐具,用完即丟!」

除了批評公司的不負責任,這番比喻其實也充滿無奈,誰能料到擁有雄厚資本與幾十年營運歷史的航空公司,竟會說倒就倒?

不過,比起不環保的「免洗餐具」,我更傾向馬克思將人當成「螺絲釘」的比喻:

如果把公司比喻為一座機器,說穿了,我們這些第一線的勞工,就是維繫機器正常運作的零件。今天幾處零件壞了、不堪用了、不適合待在應有的位置上,對公司這座大型機器而言,並不是嚴重問題,反正世上人口這麼多,總能找到替換的螺絲釘。

既然,每個人在這座機器裡的位置都可以輕易被另一個人取代,那我們這些勞工努力生活與工作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從螺絲釘角度思考的哲學問題。但對於公司這座大型機器而言,資方著眼的是如何維持機器的正常運作,如何擴大機器規模,如何獲取更多營利──與「整座機器」的重要性相比,幾顆螺絲釘的感受無足輕重。何況是面臨倒閉的公司,機器都要報廢了,又怎會在乎已經派不上用場的螺絲釘呢?

勞方與資方的衝突對立,大約也是源於這樣的心態差異。

事實上,面臨這種處境的不只是空服員,我們這代年輕人大都有同樣的感嘆,那就是大環境不景氣,好工作難尋。

低所得、長工時、責任制、強迫加班已屬台灣多數職業常態,加之物價年年上漲、房價飆升,我們這輩青年就算有心成家立業,多數人恐怕會先面臨過勞死的風險。

然而,為了肚皮,多數勞工也只能小心捧著「玻璃飯碗」(如今在台灣大概已經沒有什麼工作,可以稱為鐵飯碗了),努力發揮自己的價值不被他人替換,同時也得好好盤算規畫,迎接勞健保可能破產、沒有退休金的將來。

至於忍不下去的,有本錢或有本事的人才,只能紛紛往外出走,離開台灣試圖找到一個更寬闊、適合發展的天

換日線 Crossing

換日線 Crossing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