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台灣教育教出「標準化工具人」,未來只能成為企業的奴才

  • 2017-5-12
  • 文/劉庭安/我所見的世界
  • 圖/柏強 趙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bobcha

圖片來源:柏強 趙,CC Licensed

台灣教育擅長培養出的「標準化工具人」,在未來將會毫無價值。而未來產業所需的創造力,卻是政府主導的教育培養不出來的。

我們來討論要怎麼改變這個扭曲的教育體制,不但讓台灣人從威權壓迫中解放出來,同時推翻過時的製造業思維,讓台灣經濟浴火重生。

我的主張可能有些驚世駭俗,但請你允許我細細的解釋。要救台灣的下一代,我們必須:

1. 廢除義務教育

2. 廢除公立學校

3. 廢除政府規定教材

4. 廢除政府主導的聯考

5. 廢除政府分配教育研究預算

簡言之,我們應該要把政府權威從教育中剝離出來,把政府權力關進牢籠裡,把教育還給自由市場。人們願意為了什麼教育付錢,市場就會提供什麼教育。

到時候,可能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這樣的形式都不復存在;而是由許多販售知識和價值觀的教育機構組成。學生不需要到升大學選科系時才第一次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而是從小到大認為自己要學什麼東西,依自己的需求向市場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

我們的下一代將學會從小就為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獨立個體。而不是像我們這代人到了成年後徬徨失措,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盲從體制,沒有機會規劃自己的人生。

我知道這可能讓許多讀者無法接受,但請讓我們先回歸教育的本質,目前現行的教育體制,到底被期待扮演什麼角色,無非是下列三件:

1. 教育人民人生意義和正確價值觀

2. 作為底層階級向上流動的管道

3. 培養商業市場需要的人才

先說第一點,學校作為人生價值觀的提供者

這個思想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教育思想,以哲學發展人類的品格。而後科學啟蒙時代,教育人類擁有獨立思想。

但這點我們政府做得有多糟,就不用我多說了吧?西方哲學教會學生獨立思考,而台灣教育給學生的是儒家那套君君臣臣的封建思想,美其名為「社會傳統價值」,基本上就是主子對奴隸洗腦的那一套。

我們的義務教育養成了一堆唯唯諾諾的小奴隸,而不是培養獨立思想的成人。台灣的教育從來就沒有提供我們人生意義和正確價值觀,而是統治階級的壓迫洗腦。各位讀者請告訴我,如今你們回想起小時候學「蔣公看鯉魚逆流而上,於是立志要當民族英雄世界偉人」,哪個不翻白眼的?

如果教育由市場主導,學生哪需要念這些沒用的東西?

再說第二點,教育作為底層向上流動的管道

現行的教育制度被期許扮演從前的科舉制度的角色,給窮人一個能夠向上提昇的通道。這個說法早個幾十年可能是對的。義務教育降低了文盲率,強迫不了解教育價值的家長讓小孩上學,而聯考制度讓一群會讀書的農村子弟,能夠翻身成為中產階級。

然而現在,幾乎沒有底層的家庭不了解教育對於提昇階級的重要性,只有窮得負擔不起教育的家庭、很少拒絕參與教育的家庭──但教育也幾乎完全失去了提昇社會階級的功能:那怕還存在著大學入學考試,台大收的弱勢家庭學生只佔了 0.5%,台北市大安區和台東學生比例為 32:1。

我們不要再騙自己了。現行的體制早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了。

政府如果真的要拉平貧富落差,與其繼續辦這種義務教育,還不如把原來給學校的經費以「教育券」的形式直接發放給弱勢家庭或學生:學生憑教育券自由選擇教育機構學習,教育機構再拿教育券向政府換錢。教育券其實也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全民基本收入」,用以扶助貧困。

與其讓教育部的官僚發錢給學校,貪汙自肥,為什麼我們不相信學生和自由市場的智慧呢?

你說這樣經營得好的學校爆滿,爛學校沒人念怎麼辦?這不是好事嗎?經營得好的學校可以擴張擴編,服務更多學生。爛學校就自然倒閉了。這不比現在一堆收不到學生的爛學校靠著教育部輸血苟延殘喘的活著強嗎?

最重要的第三點:培養商業市場需要的人才

然而,我知道光談道德情懷是沒用的,我得用錢來說服你們。把政府從教育剝離開來,能夠讓學生賺更多的錢,讓台灣經濟變得更好。

培養市場人才的思維其實是來自於工業革命、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專業分工興起,學校扮演著人才提供者的角色,將學生培養成生產工具──電機工程師、機械技師、醫生、會計師、律師──等特異化的角色,提供給企業專業人才。

然而,無論哪個國家的教育體制,教育永遠是落後於市場需求的。

打個比方,市場需求就像水龍頭的水溫,而教育系統就像冷熱水開關。

當你覺得水太冷的時候,你扭開了熱水,水又變得太燙,於是你又得開冷水,這樣反反覆覆,永遠都不會有剛剛好水溫剛好的時候。因為你感覺到水溫,擰開水龍頭,水溫改變,中間都會有一段時間的滯後。

同樣的,產業先產生人才需求,這個需求傳遞到政府的時候已經滯後了一段時間,政府再改變教綱、編撰教材又需要一段時間,然後等到老師們能夠學習這些知識,反應在教學上,又過了一段時間。

這樣的作法在過去可能還行得通,因為產業變化相對來說沒這麼快。所以市場需求雖然經過了政府的滯後,傳達到教育體系還算來得及。然而,在市場變化變換莫測的今天,政府連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都摸不準,要靠政府去傳達市場訊息就顯得愚蠢可笑了。

大家不覺得很奇怪嗎?在這個科技爆炸,知識早已經大量儲存於網路的年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花大量的腦力去背三角函數的數值?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背每個朝代的詳細年代?為什麼我們明明有計算機了還要用紙筆計算?

拿我自己舉例,我上台大化工系的時候,教授教我們用紙筆計算一個蒸餾塔要怎麼設計,我們花了一整天算出來的結果,其實十五年前就有軟體可以在幾分鐘內算完了。這不是很愚蠢的事情嗎?我們把大量心思去學習過時的知識,就好像明明有打火機了還硬要鑽木取火一樣。

無論是哪個國家,教育總是滯後於市場的人才需求的。而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去盡量減少這個滯後。而自由市場能夠做的,就是把政府這個中間環節去掉,讓產業需求能夠直接反映在教育裡。

未來的全球人才,不會再是台灣教育制度造就的「奴才」

此外,以前台灣的製造業時代,我們要培養出來的是一個服從威權,乖乖做事的工具。產業需要的是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照老闆旨意辦事的奴才。

譬如說,你能夠想像在鴻海的生產線上,一個工人被要求擰三顆螺絲,結果他有自己的想法改成擰一顆嗎?這個會出大亂子的。

因此,在製造業年代,我們學校總是灌輸學生要有標準答案,要服從老師的想法。這也迎合了東亞儒家父權思想,和政府的統治需要。

然而,時代

換日線 Crossing

換日線 Crossing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