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名人視野

只用有經驗! 人資永遠找不到人

  • 2015-12-22
  • 文/米球
  • 圖/kev-shine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kevins

圖片來源:kev-shine,CC Licensed

「產業總習慣挖人才,要求大學生有即戰力,卻不負起培才責任。」台大的葉丙成教授要企業主捫心自問:當口口聲聲喊缺人才時,自己的企業付出了多少的資源培養人才?

「產業總習慣挖人才,要求大學生有即戰力,卻不負起培才責任。」這句話在我心底激盪不已。因為這就是台灣人資面臨到最大的困境啊!

大家只關心著明年會倒掉多少大學,卻忘了這意味著未來就業市場的應屆畢業生,將少掉十幾萬人。

經統計,到今年台灣勞動人口,到2060年剩下僅960萬人。這代表著甚麼?兩千三百萬的莞爾小島,五十年後卻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是勞動人口?

企業迷思1:還在堅持「具經驗者優先」?

至今仍有不少企業在人力銀行上的招募廣告,大部分都是如此短視,只願意用有經驗的人,而讓大學生開始端盤子、當服務生、打工,或因找不到與所學相符的工作,乾脆延畢、考研究所,繼續當學生。

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企業主太過迷信以往艱辛的年代,所承襲下來的舊思維與短視眼光!!

企業迷思2:員工勤勞是美德、服從義務?

目前台灣有太多老闆認為:「反正我請你來,你就是要幫我工作,你拿我的錢,就得幫我做到好。我每個月付你薪水,就是要你每個月都有幫我賺到錢。」這種短視的眼光和思維,跟某些懂得育才的企業做法完全不同!懂得育才的企業,願意聘用甚至挖角有潛力的人才進公司,然後慢慢教,讓他發想...企業引導員工成長的同時,組織也能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才是企業與員工雙贏的做法。

我再以一個比喻來說明:

假設,就業環境=地球環境

假如我們過度的開採石化燃料(人力資源),卻沒有設計更好的動力機構(公司制度、工作規章、福利),也沒有為了減少C02而種樹(培育資源),日後造成溫室效應(老闆滿頭汗的煩惱,人才在哪裡)也是必然的。

種子經過數十年變成大樹,然後埋入土中,千萬年後成為炭,被挖掘而出成為燃料,燃燒之後產生電力推進社會。這個單向到此結束,人力市場也是這樣。

但如果企業懂得在挖掘後種上樹苗,樹木又會變成大樹。這才會生生不息。然而可悲的是,現今有太多資本家忙著從年輕人身上挖走東西、卻從不願意花點心力栽種未來的人才樹苗。

人,終其一生都在學習與貢獻所學。如果企業都只要求員工「自我充實」,自己卻不出半分力,那麼,跟那些只有開採沒有種植的礦業公司、石油公司有甚麼兩樣呢?

資本壟斷、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追本溯源,正是肇因於企業不願培育員工

我們都曾埋怨資本市場、抱怨貧富懸殊。實際上,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正是因為大部分的雇主都將人才視為「免洗、拋棄式」的勞工而已。

人資實務工作中,常必須用績效數字去評估一個人的產值,用人機料去估算,ERP的導入,把每個員工都數字化,貢獻度用KPI計算......然而,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其實都是把「人」視為是某種可量化的「資源、工具」,在此思維之下,所展生的評比制度。這就是工業大革命後的思維遺毒啊!!

企業應視栽培員工為必要投資

如果你是老闆,請多花點心思,好好栽培你的員工。投入該有的時間和成本,教育新人員工成為你的得力助手,請將這一點視為企業經營必要的投資。而非公司一缺人,就要求人資當採購,去人力銀行的得來速車道買你要的大麥克餐。

※本文內容授權自《Call me Mitchell 呼叫米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人力資源》工作機會在這裡~
■ 優利資源整合_人資管理師(台北市)
■ 萬通國際人力開發_人資管理師(台南市)

Call me Mitchell 呼叫米球

Call me Mitchell 呼叫米球

在最黑暗的地方,就是黎明的開始。心善而筆直,當你需要我的幫助請不用客氣,呼叫米球。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