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傑中有「天菜主播」封號。(翻攝自劉傑中臉書)
劉傑中說,不知不覺今年已過了一半,「不知道是不是疫情禁令的關係,讓上半年好多驚慌、卻又好多空白的感覺」,坦言如果正在找工作、或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想要接受挑戰一定更加艱鉅,因而公開撰寫英文履歷5個「不」,提供給網友。
1.履歷表不要用resume當標題:
名片上不會印『name card』、鈔票上沒有印『money』,所以履歷表也不用打resume,「英文履歷表的標題通常是你的姓名 (例:Ethan Liu),表示本頁都是關於你的資訊。」
2.不要放學士照:
我很想告訴你以貌取人是不對的,但事實是:照片非常重要,重要到你應該花錢找專家拍一張,自然專業又不過度刻意的肖像照,「畢業時照的學士照告訴對方你是菜鳥、僵硬的大頭照不吸引人。」
3.不要再寫「我負責...專案」:
當你說「我負責 ... / I am responsible for」,人資主管還是不知道你到底做了什麼,甚至還會想你是不是其實什麼都沒做才用這麼籠統的字眼,「工作經歷盡量使用明確的動詞,而非空泛的形容詞。」
4.不要仰賴電腦的拼字檢查:
仰賴自動拼字檢查是危險的,因為「study aboard」跟「study abroad」可能都會過關,「有時自己看很多遍,沒發現就是沒發現,可以找信賴的朋友或專家幫忙檢查。」
5.篇幅不要超過一面A4:
履歷表不是自傳、也不是學術履歷,應該只凸顯你跟專業領域相關且最吸引人的部分,「如果你的資訊超過一面,那表示你需要去蕪存菁、或者善用排版;很多高階人士的履歷表,也只有一面(一面、不是一張喔),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到。」
※【自由娛樂】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想要成功就快培養「求知欲」全球數據智慧公司Morning Consult執行長拉姆萊特表示,擁有這項「獨特」特質的人,比大多數人更有可能成功,尤其是在當今的職場上,就連微軟創辧人比爾蓋茲也將自己的成功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求職者最怕應徵碰壁,至於那些行為,最易碰壁呢?擁有3家公司的執行長羅伊斯(David Royce)分享他在求職面試中看到最危險的信號,那就是每份工作持續不到1年,及對過度強調之前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求職平台Indeed執行長海姆斯(Chris Hyams)在面試求職者時,採取了一種創新的方式。有鑑於當求職者來到他面前時,其技能和經驗通常已經由公司內部的其他主管審查過,所
2025即將到來,又到了轉職潮,在新的1年,無論你想換工作,或是希望獲得晉升,專家提出3個建議,首先是確你的目標,其次找到3-5個可以幫助你實現的關係人,最後就是展現你個人在工作上做得非常突出的1-2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求職者照過來!你做好了薪資談判的準備嗎?前Google人資指出,大多數雇主表示,他們願意進行薪資談判,不過,卻只有45%的美國求職者,在收到錄取通知時有進行此類對話,他建議,求職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職場上,常發生工作不受同事尊重,引發職場紛爭,專家表示,若想在工作上獲得更多的尊重,可先問自己3個關鍵問題,即可以付出、抗拒和表現什麼,只要你能做到這3件事,自然就會獲得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