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績效獎金
績效獎金,是雇主為了激勵員工士氣,依照績效由公司盈餘抽取部分分配給勞工。對此實務[1]認為,參考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10條第2款[2]規定,不論績效獎金發放方式為按節或按月給與,都不會影響績效獎金屬於一種獎勵、恩惠性之給與的性質,與勞工的工作之間並不存在對價關係,也不是經常性給與[3],故不屬於工資的一部份。
二、全勤獎金
全勤獎金是勞工每月出勤工作提供勞務,雇主對該勞務本身所給與的對價,實務認為,全勤獎金即便具有獎勵性質,但依然屬於勞工因工作所獲得之報酬,自然包含在工資的範圍內[4]。
三、夜點費、誤餐費
一般而言夜點費是雇主為了體恤夜間輪班工作之勞工,所給予的購買點心費用。誤餐費則是因耽誤勞工用餐所提供之餐費。實務認為這兩種費用,本質上都不是勞動基準法所稱之工資。
但如果雇主將「輪班津貼」或「夜勤津貼」等具有工資性質之給付,以「夜點費」或「誤餐費」名義發放,藉以迴避或減輕雇主日後的平均工資給付責任時,則應該要回歸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5]關於工資的定義進行個案認定[6]。
註腳
[1] 最高法院100年台上字第170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349號民事判決參照。
[2]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條:「依本法第二條第四款計算平均工資時,下列各款期日或期間均不計入:一、發生計算事由之當日。二、因職業災害尚在醫療中者。三、依本法第五十條第二項減半發給工資者。四、雇主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而不能繼續其事業,致勞工未能工 作者。五、依勞工請假規則請普通傷病假者。六、依性別工作平等法請生理假、產假、家庭照顧假或安胎休養,致減少工資者。七、留職停薪者。」
[3] 郭玲惠(2012),《勞動契約法論》,頁141。
[4] 行政院勞委會(87)台勞動2字第040204號函(1998/9/14)、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1342號民事判決參照。
[5]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工資:謂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6] 行政院勞委會(94)勞動2字第0940032710號函(2005/6/20)參照。
本文轉載自法律百科,原文作者/林大鈞 ,原文標題《工資範圍包括績效獎金、全勤獎金和誤餐費嗎?》,
勞動契約,就是勞工和公司間所簽訂關於工作條件的契約,勞基法上依照契約是否已明定服務期間,可分為定期契約及不定期契約兩種[2]。 由於定期契約原則上期滿就終止,不像不定期勞動契約,必須具備勞基法所規定
原則上勞工應該要為雇主提供勞務,才可以領取工資。然而因為特別休假(一般簡稱「特休」)有助於勞工消解持續工作後所產生的疲勞,也可以維護勞動力[1],因此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規定雇主應給予達到一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原來面試還有這種操作。網友發文分享,她在面試時,緊張到聲音發抖,沒想到主管竟拿出紅酒讓她放鬆,邊喝邊聊後剩下的酒還送她,最終她順利錄取。貼文曝光,也釣出網友遇過的奇葩面試經歷。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國內各行業都在喊缺工,根據勞動部調查,青年勞工在台「初次」尋職約有46.4%曾遇到困難,但63.8%青年求職者能在1個月內找到工作;有意赴海外工作的比率更持續下降至僅剩20.3
近期全球掀起關稅貿易戰,各大產業持續面臨缺工潮,加上電價恐將調漲引發通膨隱憂,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與今年第1季相較,無論企業主或勞工,對第2季景氣的展望,樂觀度明顯下滑,其中前資方樂觀度為近9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總是覺得睡不飽又水腫、頭腦混沌工作效率差?營養師黃品瑄於臉書粉專「營養師品瑄」發文說明,早上醒來常常疲累臉腫、怎麼運動都瘦不下來、老是嘴饞想吃東西、腦袋卡卡效率低等,這些大家以為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要在當今的就業市場上,找到一份高薪又能在家工作的職業是可能的,據統計,約有10%的私營部門勞動力是全遠端工作,另外有30%採混合工作模式。而遠端工作的好處之一,就是不需要通勤上班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很多人以為「每天要喝8杯水」,但事實上,人體所需的水分不只來自於飲用水,還包括湯、果汁、咖啡、甚至食物裡的水!好食課營養師Christina楊婷貽在臉書粉專「好食課」發文指出,一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同事上班偷睡覺該不該反映?網友發文說,新來的同事,雖然好相處,但上班常常偷睡覺,讓她感到心理不平衡。她問網友「遇到這種情況,該不該跟主管報備」?文章曝光後,許多網友都勸她不要多管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網友昨在Dcard抱怨,公司每月會請員工喝飲料,費用由訂飲料同事先墊再請款。但最近一名新人屢次拒絕墊錢,主管回,「那大家都不要喝」,就沒有這問題。讓她氣炸直呼,「年輕人真沒辦法接
LINE 稍早發處最新公告,iOS 版本出現「自動備份」設定異常,可能導致該功能遭到關閉。倘若用戶未能即時補救,恐會導致聊天記錄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