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隨時做好應付突發狀況的準備

  • 2014-9-22
  • 文/布萊德.蘭穆
圖片來源:[Thomas Barwick]/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Thomas Barwick]/Getty Images

要是你的親人怒沖沖地離開家庭會議呢?的確,你的親人可能勃然大怒、奪門而出、堅稱他不需要幫忙、整個人憤恨不平、指控你背叛、或根本就不出席。你的親人可能會斷然拒絕採取任何行動,暴跳如雷,但他們終究會耗盡氣力,安靜下來。


當受邀參加充滿關愛與支持的家庭會議,人的怒火不會一直燃燒下去。有些人會逃跑,但他們最終也會因體力透支而慢了下來,然後在你尚未察覺前,就走了回來。接下來他們就會坐下與你促膝長談,淚流滿面,並與你配合,而不是反抗你。

我與你分享的這四個改變步驟做起來並不容易,但它們很簡單。如果你完全遵照這四個步驟進行,在多數情況下都能輕鬆達成目標。

我還記得年輕時第一次心碎的感覺,我被人拋棄,痛苦萬分,那種心裂成碎片的感覺讓我覺得痛楚將永遠不會消失。事實上心碎了會再癒合,你覺得好似「永遠」的那一刻終會過去。

不管當下的感覺如何,記住情緒會平復,人生氣久了也是會累的,你的親人也逃不了一輩子。幫你自己做好心理建設,才能在應付這些狀況之時,還能懷抱著正面改變會出現的希望。

我清楚記得幾年前一位與我合作的母親,譚美,她一再問我如果她兒子齊普臨陣脫逃要怎麼辦,我鼓勵她要有信心,向她說明在我所主持過上百場家庭會議中,還未碰到有人逃之夭夭的。

不過凡事都有第一次,果不其然,齊普掉頭拔腿就跑。

齊普的父親蒙提邀請他來參加會議,之後,齊普打電話跟我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這不是有點小題大作嗎?這是私人的家庭會議,請你別多管閒事!」

讓我稍微說明一下整個來龍去脈:齊普是個二十歲的好孩子,他是獨生子。根據他家人的說法,他打從娘胎出生後就絕頂聰明,二年級就跳級讀書,然後五年級又再跳級一次。

譚美與蒙提在愛荷華州達芬波特當地一家工廠的工會上班,他們的家庭生活很幸福美滿,沒有籠罩在成癮症或任何紛擾的陰影下。齊普因在校成績優異,獲得全額獎學金補助,正在大學就讀。

前兩年的大學生活都平靜無波,在升大三之前,齊普的主修科目從數學改成生物學,他的志願是成為獸醫,他熱愛動物。突然毫無預警地,以前都會準時回家吃晚飯的齊普開始不出席家庭晚餐。

家人收到了他蹺課的通知,他們感到迷惑不解。結果原來是齊普在學校有了吸毒初體驗,而且很快就上癮了,他沒有向毒品說不,反而是投入毒品的懷抱。不到一個月,他學會了將口服藥丸磨碎,改以鼻子吸食。

齊普的確有來參加我們的家庭會議,不過在他母親開始發表目擊報告後,他就奪門而出了。我幫助安撫他母親想追出去的衝動。他沒因此就人間蒸發,而是開車上了公路。不過我們仍繼續我們的會議,訴說彼此共同的感受,在改變宣言上達成更進一步的共識,整個團體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不久之後電話響了,是齊普打來的,他沒回來是因為他被逮捕了。他因為超速而被警察攔下,警察在他的車內地板上看到吸毒工具,所以他被關進了牢裡。我們分乘幾輛車前往拘留所,要求與逮捕他的警察談話,要向他解釋我們剛才正在開家庭會議,討論齊普的藥物濫用問題,但他怒氣沖天地跑掉了,我們告訴那名警察,當時我們已準備安排他接受九十天的住院治療。

最後齊普被釋放了,由我負責看管,而這場家庭會議也被記錄在筆錄裡,最後也成瞭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法官判齊普緩刑,前提是他必須完成治療,而且他若能兩年不惹是生非,就保證消除他的前科紀錄。

儘管不是每個家庭最後都得進牢裡去救人,但有些人還是免不了要走上這一遭......或者是最後得上醫院。重點是你不能在你的親人反抗不從時就離開或解散家庭會議,遇到這樣的狀況大家仍團結一心,是要讓你的親人知道你們是認真的,說到就會做到,這個訊息本身就是一股正面的推動力。

你的親人會因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離席,但真相是:他們離開並不代表你失敗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門關上了,一定會再開啟的!

要是你的親人說不呢?

我和家屬合作時,「不」這個字通常是親人的開場白。我們絕對不接受人家說不,而你也不該接受。「不」不過是個字眼,並不蘊含力量,不的背後代表的是亟想說出口的「好」。

因應拒絕的策略

當我們深愛的,一個我們想要幫助的人,脫口說出不時,聽在耳裡像是一輩子的拒絕,但其實不然,那不過是一時的回答,並不代表你沒戲唱了,而且大多時候那會是通往「好」的橋梁。

關鍵就在於:即使遭到拒絕,也要繼續往前邁進,不管有沒有達成協議,我們仍要持續進行改變大業。我目前正在與一個家庭合作,四天前,我們送他們的兒子布萊恩去治療鴉片劑成癮症。

布萊恩也販毒,在家庭會議中,他從袋子裡掏出四萬兩千美元現金為例說明,告訴我們毒品不是個問題,而是答案!他賺進大把大把的鈔票,過著奢華無度的生活。當二十歲的布萊恩見到錢被父親沒收後,同意去接受治療,但三天後就違反醫師建議,離開了。

在這條幫助親人改變的旅程中,有許多時候即使面臨「不」這個難關,我們仍要不斷前進。假如你的親人拒絕參加會議、接受治療或輔導、或其他的解決方案,有幾個因應策略可供你使用,你與你的改變圈事先就要做好萬全準備,以防萬一。

策略1:退而求其次。假設在會議上,你要求親人參加三十天的戒癮住院治療,他卻說:「我會做任何你要求的事,但除了那個條件之外。」你仍要繼續勸服他同意,不過如果經過了兩次家庭會議的努力後,仍是毫無進展的話,那就考慮採取妥協方式。

在他拒絕後,降低要求,提出有相同助力的替代方案。譬如說,你可以提議:「那好,我要帶你去參加十二步驟的聚會,我們何不從這一點做起?那邊離這裡只有五條街遠,你會樂意前往嗎?「或是」那好,不要參加六個月的療程,那我們從九十天的開始做起好嗎?」

大多時候,他會將你第二個提議視為一種讓步,會願意自己也退一步來配合你─同意去參加十二步驟聚會或更小的要求。退讓與妥協通常是你在家庭會議上會遭遇的第一個關卡。不要太早就屈服,因為對方通常要經過一番掙扎才會答應接受協助,畢竟你的目的是要以具體的方法來鼓勵你親人展開改變。

協商可能成功,也可能破局,所以在討價還價前,先試圖改變他拒絕的心意,使他接受所有的條件。而且只要付出你的愛與關懷,通常在你非不得已談判前,對方就會點頭答應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人類行為原理:互惠的原則,這個規範使人覺得有義務要以同量的東西來回報所得,也就是我們對於施惠於己的人會產生感激之心,即使是做出讓步也會讓人有此感受。

再者,提議與他一起去參加聚會也很有說服力,知道你會在一旁支持可能讓他更樂意接受。通常他會瞭解到你是出於關心才這樣做,因此就會聽從你的勸告。

另一種拒絕的形式是如果她說:「我可以自己解決。」那就回答她:「我們不認為那樣行得通,不過我們先試你的方法三十天看看。」當然,在三十天的期限過了後,她若未去尋求協助,你就再與她開一次會議,要求她去接受治療。

策略2:採緩兵之計。暫停會議,訂好二次開會的時間,讓大家有機會平靜下來,彼此聊一聊,然後再回來開會。冷靜地重申改變的議題,重述令你擔憂的行為,再次表明你希望你的親人尋求協助。要簡單明瞭,只要說出你的重點與觀察到的行為就好。

策略3:再接再厲。安排另一場家庭會議,邀請你的親人參加。說出修訂過後的改變宣言,邀請更多人加入改變圈。家庭會議沒有成敗之分,每次你們聚在一起,就是種下了一顆種子。你的親人下次回來也許會承認說:「你們說的都是對的,我準備好去嘗試了。」

拒絕最終會變成同意

去年夏天我與德州的一個家庭合作,他們很擔心女兒麗莎,她患有飲食失調症。他們舉辦家庭會議,要勸她去接受治療,我有數過,麗莎回絕了四十三次。下面是她的故事:

麗莎是個漂亮的金髮女孩,有一雙明亮銳利的綠眼睛,小時候有體重過胖的問題。她在食物中找到慰藉,這是她母親愛她的方式,身高一六七公分的麗莎暴肥到八十二‧五公斤,她母親會讚美她,說她吃得「很營養」。然而家人的讚美聲卻和她在學校聽見的批評聲浪大相矛盾,她被人罵是肥豬、肥婆和肥貓。

起先麗莎對自己的肥胖身材不以為意,她的人際關係卻因此不佳,不過食物能帶給她安慰。但在十三歲時,她決定不要再當個胖子,下定決心減肥。人們開始稱讚她變美了,她長得很漂亮,男生也更常注意到她。麗莎繼續減重和運動,漸漸地,她進食的習慣變得不尋常起來。

她會在媽媽沒注意到時,將食物藏到餐巾裡,她會將食物先放進嘴巴裡,然後有機會時再將它吐進餐巾裡。每餐飯後,她就會跑去催吐。最後麗莎對食物產生了作嘔反應,只要一看到有人在煮飯就會讓麗莎噁心想吐。到了十八歲時,她的飲食失調症演變到危險的程度。

過去六年來,她的體重一直上下震盪擺動:從四十一‧七增到五十一公斤,從五十四‧四減到三十九公斤,從六十瘦到三十七‧六公斤。她在二十出頭就結了婚,也生了一個小女孩。麗莎的體重來到四十一公斤,她很驕傲自己變胖了,但她仍是骨瘦如柴。麗莎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完美,跑去動隆乳手術。她的雙峰雄偉,但身體其他部位仍是瘦骨嶙峋。

就如你想像

這樣做 你可以改變一切

這樣做 你可以改變一切

在別說人不可能改變!採取本書中的計畫,不管你處於何種困境,無論你有多麼力不從心,千萬別灰心喪志,本書會賜給你展開行動的信心,幫助親人徹底改變、活出美好!「用蜂蜜誘捕蒼蠅,比用醋來得簡單」以真愛作為激勵來源,改變就會開始!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