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求職秘笈 > 職場趨勢

時事求是 徵才再進化

  • 2020-5-4
  • 文/自由電子報
  • 圖/自由電子報
為防堵新冠病毒,企業徵才被迫採用線上作業。圖為台泥集團推出的「視訊面談Online」。(台泥提供)

為防堵新冠病毒,企業徵才被迫採用線上作業。圖為台泥集團推出的「視訊面談Online」。(台泥提供)

勞動市場因外在環境而改變,肆虐全球的肺炎疫情,促使企業修正徵才的規劃,而選才的策略與作業方式也跟著調整;因應新冠病毒擴散的人際隔離政策,使勞力供需的媒合更加自然地線上化,雇主和員工都有新的機會與挑戰。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Peter Diamond, Dale Mortensen及Christopher Pissarides等三人,表彰他們以搜尋理論分析市場運作的貢獻,更清晰地呈現供給與需求間的不匹配現象及原因:不管是雇主聘用適合的人才,或是勞工想要進入理想的公司服務,都要付出成本及時間去尋找,而且雙方不一定剛好能在勞動市場相遇。不管在經濟景氣的那一階段,這樣的現象一直都存在。

失業率高 企業卻找無人

失業、職缺永遠無法歸零。新冠病毒反轉景氣,各國失業率突然大增,台灣無薪假人數也從2月底的1,662人,跳增至4月底的18,840人,就業機會減少,許多人失業。不過,還是有企業找不到人才。

在網路時代,人際網絡的擴散很重要。對個人而言,能獲企業青睞,有面試機會,是進到公司的第一步;對企業來說,迅速找到合於條件的員工,不僅能減少選才過程的成本,而且可提早從事能獲取利潤的業務。即使在有利於資方的勞動市場中,勞方爭取職缺的競爭更加激烈,但企業挑選適當人才的壓力,並未減少太多。

根據賓州大學華頓學院教授卡佩里(Peter Cappelli)2019年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文章,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估計美國企業聘入一名員工的平均花費在4千美元以上;公司在聘用員工前,已投入不小的成本。他提醒企業不要用錯徵才方式,因為2018年已有許多美國人,並不自己主動找到工作,而是被動地受邀面試後進入企業,其中有一大部分是透過網路或顧問公司。

實體至虛擬 線上徵才有效率

網路普及,使勞資雙方都能預先透過網上資訊瞭解對方,可以較具效率的方式,先初步篩選出更適當的組合。國際企業面向全球人才,線上徵才行之有年,在台灣的幾家外銀,早就依賴網路初步篩選全球的應徵人才,經過線上申請、線上評估測驗後,再以電話與視訊面試,選擇符合條件者,集中進行其他相對傳統的面試程序。這樣的模式,未來將更為流行,而應徵人的表現,也要從實體往虛擬延伸,在線上的行為,或許是能否進到公司的關鍵。

肺炎疫情只是暫時隔離了企業同事間的直接交流,大部分公司在聘進新的人才後,仍然需要他們面對面的接觸,以完成公司的業務;不過,為圍堵新冠病毒,企業被迫試驗更多網上作業的可能性,許多工作,原來可以更簡單、更有效率的方式完成。

※本文內容授權自 《自由時報》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本專欄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