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環境變化、產業變動及突發事件衝擊,許多企業會以人事命令的方式調離員工,或下令調派員工至其他地點擔任其他職務,這時員工收到命令,難道只能乖乖配合,或是自請離職?工作者有權力拒絕嗎?有辦法不丟工作又能主張自己的權利嗎?
案例
一間美妝公司的主管近年來因為業績不如預期,決定要收掉部分門市,並將這些員工調職至其他門市,Jennifer是其中之一。但在調動名單中的員工紛紛認為,調職的門市地點遙遠,不僅通勤時間上升,也很難帶走之前培養的老客人,個人業績一定會受到影響,因此非常反對調職。
Jennifer當然也理解撤點的決定是不得已的,公司無意刁難員工,但她還是很難接受。而實際上,調動確實不是老闆說的算。有哪些是她的權益,又該怎麼做才能保住自己的飯碗,又爭取到合理的調動?
了解調動五原則
商業世界瞬息萬變,公司或因業務調整或因整併,不得不調動員工的職務,針對這種情況,《勞基法》有一條俗稱「調動五原則」的法規,只要公司符合這五條原則,就算是合法調動,員工基本上有義務要接受;如果員工堅持不調職,法律為了保障公司在面對市場變動時,允許公司合法資遣員工。
但如果僅是老闆、主管對員工個人的評價而任意調動,甚至是故意用改變職務、調動工作地點的方式來惡意逼退員工,就違反了這條原則,員工不但可以不接受,甚至可以主動要求終止契約並要求企業給付資遣費。因此,無論任何狀況下,職務調動都應該遵守法律上的「調動五原則」。
一、調動須有正當性
公司必須是基於經營上的必要而進行調動。例如,因為公司轉型、業務變更、遷移廠址等,而不得不影響到員工原先的工作條件。
二、工資等勞動條件不能有不利變動
也就是公司在轉調職位的過程中,針對員工的薪水、工作時間、休假方式、獎金福利等勞動條件,都不能有任何不利的變更。例如因職務調動員工被取消每月固定外勤交通津貼5,000元,那麼這樣的減薪就算是對員工不利的變更,員工有理由可以拒絕調動。
三、新職務是員工體能及技術可以勝任的
除了權益上的影響外,調動也要考量到員工是不是適合新的職務。新的職位必須是員工的體能及專業技術可以勝任的,如果新職務需要新的技術或能力,公司也可以主動為員工安排教育訓練,讓員工可以勝任新工作。例如,某位工程師原先的工作是以寫 Java 跟C語言為主,但因部門調動必須要以 Python 來進行,但這位工程師並不會 Python 語言,這時公司若沒有提供教育訓練就算是一種惡意調職。
四、調動地點過遠的話,必須提供必要的協助
如果調動後工作地點過遠,提高了員工的通勤成本,那麼公司就有義務要提供必要的協助,例如提供交通車、宿舍,或是交通津貼,甚至如果員工交通時間變長,也可以斟酌延後員工上班打卡的時間等。
五、須考量員工及其家庭的生活利益
這個原則比較抽象,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但企業最好在職務調動前,先與員工進行初步的訪談,了解員工的家庭與生活狀況,作為職務調動後要如何協助的參考依據,不僅可以讓員工感覺到公司的關心與誠意,也能減少轉換後的不適應與爭議。過去曾有案例,一間公司將有家庭的員工調移至外縣市,卻僅提供單人宿舍及每月兩次的來回交通補助,等於是強迫員工與家人分離,因此法院認為這間公司並沒有提供員工合理協助,屬於非法調職。
公司不是老大!合法的工作調動程序
若公司並沒有依照這五原則處理員工的調職,就會被認定為非法調動,尤其,在民國109年1月1日《勞動事件法》施行後,甚至可以聲請法院裁定命令公司繼續以原職位僱用員工。
※本文內容授權自 《【懂一點法律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書籍 / 天下雜誌出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了解勞資法律規範真的一點都不難!擁有20年專業經驗的勞動法規專家陳業鑫律師最新作品《懂一點法律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超白話從聘僱、管理工時、調動、資遣全方位解說勞動法規及處理辦法,20個勞資地雷X 40種應對流程與話術範例,讓經理人調度人事不擔心,上班族明白權益不吃虧。
在勞資法規愈來愈嚴格,企業動輒觸法,管理員工的第一線經理人可能一開口就觸法,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而上班族也經常弄不清楚法規,搞得與公司關係緊張,或讓自己的權益白白受損。了解勞資法律規範真的有這麼難嗎?其實只要有基本的法律意識,就不會犯錯。陳業鑫律師是台灣唯一同時具有勞資雙方代表及主管機關、上市公司董事經歷的律師,在勞動法規領域有20年的經驗。他用大量的實務案例,說明勞動法規中人權與職權的分界,釐清歧視與平等,列舉最常見的勞資爭議問題,從招募、獎懲到離職,每一關都加強和諧的勞資關係,預防勞資爭議風險。
如果你的工作突然被調動,不能只看薪資有沒有調整,小心這是藉轉職逼退員工的手法,想要自保,一定要注意以下重點!
找工作不像買速食,需要搜尋適合的工作、準備資料以及面試,整個過程曠日廢時。 我國勞動基準法(以下簡稱勞基法)為了保障人民可以在被解雇的時候,與新工作之間可以「無縫接軌」,因此有俗稱「謀職假」
雇主不想付資遣費,以改變職務內容的方式逼迫勞工自請離職,怎麼辦?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每週工作4天越來越近了,專家表示,只要你每天使用人工智慧(AI)工具,有高達近9成的員工生產效率會提高,絕對可以實現4天工作制,不過,專家亦指出,除非個人和團隊廣泛採用AI,否則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Anthropic最新經濟指數報告稱,43%的人類工作正在被AI取代,報告顯示,AI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軟體開發和寫作任務,佔總使用量的近50%,然而有趣的是低薪和高薪職業中,AI使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同事上班偷睡覺該不該反映?網友發文說,新來的同事,雖然好相處,但上班常常偷睡覺,讓她感到心理不平衡。她問網友「遇到這種情況,該不該跟主管報備」?文章曝光後,許多網友都勸她不要多管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國內各行業都在喊缺工,根據勞動部調查,青年勞工在台「初次」尋職約有46.4%曾遇到困難,但63.8%青年求職者能在1個月內找到工作;有意赴海外工作的比率更持續下降至僅剩20.3
近期全球掀起關稅貿易戰,各大產業持續面臨缺工潮,加上電價恐將調漲引發通膨隱憂,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與今年第1季相較,無論企業主或勞工,對第2季景氣的展望,樂觀度明顯下滑,其中前資方樂觀度為近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網友昨在Dcard抱怨,公司每月會請員工喝飲料,費用由訂飲料同事先墊再請款。但最近一名新人屢次拒絕墊錢,主管回,「那大家都不要喝」,就沒有這問題。讓她氣炸直呼,「年輕人真沒辦法接
LINE 稍早發處最新公告,iOS 版本出現「自動備份」設定異常,可能導致該功能遭到關閉。倘若用戶未能即時補救,恐會導致聊天記錄全消失。
又到了年後轉職旺季,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高達66%的上班族,自認在提出辭呈後,遭到原公司各種形式的刁難,包括以不同理由要求延後離職、主管開始冷言冷語、工作量突然暴增,甚至要求放棄獎金或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