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出社會工作後,為什麼反而開始「害怕長大」?

  • 2018-8-3
  • 文/陳亭潔/Hello! Anita 老師
  • 圖/Nathan Csonka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nathan

圖片來源: Nathan Csonka,CC Licensed

小時候,總是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希望自己獨立、成熟,不再需要爸媽在面前,指揮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夠放心地為自己決定一切。但等到真的「長大了」、獨立了,一個人在海外工作、生活之後,事情卻變得和我想像中,很不一樣⋯⋯

回到台灣,才喚醒那心裡的小女孩

在美國職場的每一天,我都覺得自己像是一位肩負重任的鬥士──身上扛著爸媽對我的期望,手上提著我自己對未來的規劃與夢想。我總是喜歡把自己武裝得非常強壯,讓別人看不出任何破綻,彷彿沒有任何事,我不能夠一個人完成。

一直到最近終於有機會回到台灣,心裡的那位小女孩,才又被喚了出來。

回到台灣的第一天,剛到機場爸媽的熱情擁抱不說,回到家冰箱一打開,更早已滿滿的都是我愛吃的食物。每天早晨爸媽都會像我學生時代那樣,來敲我房門,叫我起床吃早餐。到了假日,爸媽總是問我,想去哪裡走走玩玩?甚至吃什麼都由我決定。

於是,那個家裡最小的女兒回來了──和爸媽擠在客廳裡看電視,偷吃爸媽剛切好的水果,開玩笑地戳一戳媽媽多長出來的蝴蝶袖和老爸的啤酒肚。

我總會在回家的期間裡聽見爸媽說:「妳怎麼還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其實,是只有在他們面前,我才有機會當一個孩子。

「離家闖蕩」後,才深刻體會到的「不捨」與「猶豫」

一個人長大的生活,和我年幼時的想像,真的很不一樣:

當爸媽不在面前,告訴你「應該要做什麼」時,儘管確實「自由」、「獨立」,卻也代表著不再隨時有著無條件為你設想(儘管也許想法不同,但出發點總是為孩子好)的參考與指引──必須更謹慎、小心地走出每一步,用多好幾倍的「提心吊膽」,去單獨面對每一天的挑戰。

另一個過去未曾想過的深刻感受是,當他們離我好遠好遠時,總會時刻擔心著,自己沒辦法在他們遇上事情時,第一時間站在他們身邊。

曾經,我以為自己的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就是給父母、家人最好的交代;但當我離開台灣,到美國發展時,家裡年長的親人卻一個個離我而去,連摯愛外婆的最後一面都沒能見到,讓我開始越來越害怕面對分離,讓我開始猶豫自己曾引以為傲的夢想。

從幼稚園到大學,我所有就讀的學校都碰巧就在家附近、每一間都是坐幾站公車就能到達,所以和爸媽一直住在一起的我,從來沒發現「長大」,其實也就意味著父母正一天一天地、慢慢地「變老」了。

這次回到家裡,我會常常偷偷地哭,我開始擔心、害怕自己不在家的日子。曾幾何時,爸爸開車需要戴上老花眼鏡,有些事情剛說完他就忘了;媽媽手上貼滿了酸通貼布,只要出門走路較久、回到家就全身痠痛。就連家裡的「小狗」,都從我印象中跳上跳下的搗蛋鬼,轉眼變成老態龍鍾、不太愛動的「宅狗」了⋯⋯

過去迫不及待展翅高飛的心情,在看見他們孤單的背影時,不自覺地轉化為不捨與心酸。

「長大」後才知道,那必然伴隨的責任如影隨形

每一次要離開台灣,站在機場和爸媽揮別,總是能強烈地感受到,我們心裡面都有好多話梗在喉嚨、卻說不出口的那些扭捏。

爸媽總是不斷地重複提醒我,那幾句同樣且日常的話:「東西都帶齊了沒?」「自己注意安全。」但我知道,那些都是爸媽的不捨、和對我的愛與思念──不過我沒說、爸媽也沒說,我們僅僅互相擁抱,然後目送對方,在各自模糊的視線裡消失。

當漸漸「長大」,我開始會害怕自己走得太快,爸媽跟不上;會害怕自己走得太遠,帶不了爸媽在我身旁。

現在,每當我又開始思念家人、開始「害怕長大」時,我只知道我需要花更多的力量,去耕耘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壯。

因為現在的我逐漸明白,所謂真正的「長大」,不只意味著獨立自主與自我成長、探索闖蕩,它也意味著「責任」──要變得更堅強,才有資格保護你衷心在乎、關愛的人。


※本文內容授權自《換日線 Crossing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換日線 Crossing

換日線 Crossing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本專欄文章列表》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