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hilot,CC Licensed
我登上老家屋頂,隨手拉過一張擺置角落的黑色塑膠椅坐下,仰頭望著天空上零落的星光,這才意識到美國夢結束了。
大學與美國錯身,研究所來到芝加哥
約莫 4 年前,我踏上美國土地,開始我的碩士留學之旅。
芝加哥,是我的學校所在地。當地人都叫這座城市 " The Second City ",起因於一百多年前的一場大火,將城市中的一半木製建築都燃燒殆盡。當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心裡想著這也算是我的寫照。
我讀過美國高中語校,勉強惡補了一個月的 SAT 後就上考場。很幸運地,我在數學科目拿到 PR 值 98 的成績。依稀記得班上同學一陣譁然,甚至有人喊著「天才、天才」這類聽來悅耳的恭維話。不過,兩個月後,我離開美國,回到台灣重考讀大學。會作這個決定的原因,跟多數異鄉學子一樣──想家。
直到讀研究所,才又回到美國,芝加哥的生活,就像這座城市的暱稱一樣,是我的第二次機會。
就我的觀察,拿著學生簽證來讀書的台灣人大多一樣,體驗美國生活為此行最大目的,畢業後會認真地找工作,但是沒有機會的話,也就算了,打包回台灣也不是壞事。我當時的的想法也是如此。這種觀念沒有好壞,只是不像印度或中國學生,到美國的心態就是「賴著」不走了。
「人在異鄉,只能靠關係」的真實體悟
熬過艱苦的留學生活後,我在網路上海投 700 封履歷信,勤勞加上機運,成功地找到第一份工作,地點位在北加州。於是乎,我收拾行囊,連同車子一起從芝加哥寄到了加州,興高采烈地準備迎接下一個人生階段。
「你明天不用來上班了。」天不從人願,一個月後,我被公司開除了。
整個過程十分戲劇化,原因是公司裡需要有感應卡才能進出。有一次我忘了帶,便跟同事借一張,恰巧被警衛發現,隔天人資就打電話來了。當下除了錯愕,還有些許徬徨。
「我不甘心就這樣回台灣。」我心裡想著。尤其曾經有一份這麼好的機會擺在眼前。
渾渾噩噩過了幾天後,我與一位住在洛杉磯的朋友搭上線,他說可以先去他那邊住幾天,至少可以不用擔心房租問題,於是我便從北加南下。
結果,這一住就是一個月。我曾經嘗試在加州找工作,但是遍尋不著。眼看工作簽證就要過期,我只好聯絡幾位以前學校的教授,詢問能不能先在他們實驗室裡義務打工。有一兩位教授說可以先面試,於是,我便跟朋友道謝惜別,展開兩千里長征,驅車開回芝加哥。
回去後,我又分別寄住了兩位朋友家,也換過一次短租。有一位教授讓我到實驗室裡擔任義務性質的研究助理,所以我的工作簽證便暫時有了著落。回去一個月後,經歷 800 封履歷的投遞,我靠著一位朋友的內推,找到了一份在德州的工作。
「人在異鄉,只能靠關係。」這是我體悟到的真理。我一直是個倔強的人,不願麻煩別人,然而這次經驗讓我有了很不一樣的領悟。賈伯斯曾在訪談中說過一段話:「不要吝於尋求幫助。當我因為困難而打電話向朋友求助時,沒有一位朋友掛過我的電話。」他說道,那個時候的他還沒有成功。
短短的 3 個月中,搬了 7 次家,開車橫跨 8 個州。最後,我來到了德州。
二度就業又回台
約一年後,我有一次出國商務旅行。那個時候正好是工作簽證的更換期,我當時認為回美國後再辦也來得及。以結果論而言,我的估算正確,不過只有一次投遞的機會。要是有什麼文件漏交,我會來不及補送。
結果我的文件沒有漏送,卻因為當年移民局提高申請費,我少繳了 30 塊錢,申請被退。
「奇怪,我怎麼還沒收到申請結果,是不是老天都要我回台灣?」發現退件的當天稍早,我還跟朋友開玩笑地說道。
收到結果的當下,我是有點震驚的,但是心裡感觸並不像在加州被開除時的那般強烈,可能是我已經厭倦異地生活了。隔天一早,我跟老闆報告這件事情,我們特地找了法務部門協商,只是他們也無可奈何。當時我曾問過一些朋友,得知有幾個方法,能讓我繼續留在美國上班,但是經費我必須要自出。
經過考慮後,我向公司提出辭呈,很快地把行李打包,買了兩個禮拜後的機票回台灣。
為什麼我會決定回台灣?理由很簡單──又是想家、想朋友了。但這次不若以往,第一次是空手而歸,這一次我則帶著美國碩士學歷與國外工作經驗。我想,應該能做點不一樣的事情。
難以融入的台灣公司文化與職場困境
「我錯了,深深地錯了」一年多後,這是我的結語。
我不知道為數多少,但是相信有不少人像我一樣,曾經懷著不切實際的理想:想著帶上一些國外經驗,回台灣就能夠一展長才;想著與一些老朋友數年沒見,仍然能像過往一般談天說地、無話不說。
但是人會變,環境不變。
人會變,說的是友情。多年友情在本質上不會改變,但是每個人歷練不同,成長也愈發不一。例如,想要聊 In-N-out、Shake Shack 哪家比較好吃的時候,卻發現朋友對這個話題興趣缺缺;想要約朋友週末出來小酌,卻發現對方早有別的生活圈。漸漸地,以往三天兩頭廝混的生活已不復見,漸漸地變成一週一次、兩週一次,再接下來自己也不好意思主動約了;抑或對方交了男朋友、女朋友,那就更難喬出時間。
環境不變,說的是台灣公司文化。沒有在台灣工作過的人會認為,有著國外學歷回台灣,自己就能夠受到公司賞識,提拔重用。就我的觀察,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
的確,頂著國外學歷,代表著更多的面試門票,或許不乏一些大公司、外商。但是多數情況,進了公司後,依然是公司裡的一枚小螺絲。或許月薪比其他人多上幾千,但是並不會特別受到重視。
甚至有些沒有國外經歷的同事或主管,會因為你是國外學歷,便因此分外眼紅。尤其是台商大公司,公司內部文化幾乎是軍事化管理,與美國那一套自主上班、強調工作生活平衡的文化大相徑庭。
或許你會想,「沒關係,老娘(林背)就不去大公司當小螺絲就好啦。」這樣的想法卻過於天真。至少有幾點需要考慮:第一,自己能夠拉下臉去小公司嗎?有時小公司的同事或主管學經歷可能遠不如自己,說不定更加感到自己被「大材小用」;第二,薪水通常較低;第三,公司文化也許更傳統。
好,那只剩下最後一種情況了,去外商。以我的工程背景而言,大多數的外商需要 5 到 10 年工作經驗,通常只憑美國學歷再加上一兩年經驗是進不去的。我當時憑著一些運氣,進了一家財星五百的美商,但是同事們的工作年資都很高,年齡都是三、四十歲以上,在工作上孤寂感便有些嚴重。因爲同事間的話題都是小孩、結婚等等,有的時候並不容易插上話。
為何台灣缺乏「海歸人才的銜接橋樑」?
總的來說,從海外歸國後能夠適應的人,目前只有兩種極端:一種是拿到國外學歷後直接回台工作,這種人才其實就是一張白紙,甘願吸收每一滴落於其上的墨水,其實沒有什麼好討論的。第二種是在國外生活數十年,回台灣後能夠直接當上高階主管的人,他們通常是環境的改變者,並不存在太多適應問題。
沒有辦法適應的人,是那一群有著國外學歷,加上兩、三年國外工作經驗的人。這些人,包括我,通常有一定的技術能力,在專案上能夠獨當一面,甚至有自信能獨立與外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亞馬遜要員工不停互相攻擊,他們認為這樣才會找到組織的漏洞;谷歌把你照顧得無微不至,讓員工以公司為家,乍看好像谷歌是善良的,其實兩者沒差別。
在國外念完研究所後,很幸運地在美國矽谷找到工作,更進一步體會世界前百大科技公司欣欣向榮的現況,以下是我在國外所見到的工作與生活文化狀況。
從高中開始,認真覺得要買一棟房子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要怎麼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要怎麼去像爸媽一樣,撐起一個家?這樣的疑惑,讓我開始懷疑自己。
〔記者張勳騰/苗栗報導〕明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為提升銀髮族就業率,苗栗縣政府在勞動部經費補助下,昨成立「苗栗縣銀髮人才服務據點」,由勞動部官員及苗栗縣長鍾東
〔即時新聞 祝蘭蕙/核稿編輯/綜合報導〕許多出社會的新鮮人,若對未來的志向毫無頭緒,多半會以「薪水高低」來尋找工作。沒想到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文,稱自己雖然不是就讀本科系,但曾做過收銀員,略懂一點會計,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知不覺越來越冷,很多人到冬天都會發現,自己好像心情特別不好,或是情緒特別容易低落?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表示,要小心這可能是季節性情緒
生活好書福市集本週六(廿三日)在北屯四張犁農村公園登場,今年第七屆主題推出「戶外閱讀」,現場設置帳篷與懶骨頭,準備卅個主題盲書袋,各放五本適合閤家閱讀書籍,讓民眾透過挑盲袋方式選書,鼓勵與親友一起來野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勞動部鼓勵中高齡退休族群重返職場,自今年2月實施「壯世代就業獎勵」,只要符合資格的退休族,重返職場滿一定時間,每人最高可領6萬元獎勵金,截至今年9月,成功協助10萬5561位中
「二○二四桃園仙草嘉年華」本月廿三日起至十二月一日在楊梅休閒農業區、楊梅警分局上湖派出所旁花田登場,現場約四公頃原本綠油油的仙草田,隨著濕冷天氣報到,紫色仙草已開花近三成,有「台版普羅旺斯」之稱。市府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2024世界棒球12強賽(2024 WBSC Premier 12)B組賽事,中華隊今天以2比1擊敗多明尼加,萊爾富即日起至11月15日23:59分推出Hi café 特大杯全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許多求職者都想知道,在面試中要如何讓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分享網站Vimeo的財務長蒙森(Gillian Munson)指出了求職者的嚴重警訊,就是根本沒有認真聽問題,並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