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Best Picko,CC Licensed
午餐後我回到辦公室,繼續看學弟的英文履歷。
他的目標,是香港某外商公司市場部的資深人員缺,該職務主要負責整個東南亞的業務連繫。由於公司的主產品屬利基市場,所以接受大多數來自周邊產業的應徵者。
看起來,這家公司的求才潛台詞像:「完全匹配者」難找,只好面向並擴大搜集「中高度匹配者」,在挑出經驗相關性(較)強的候選人後,業務聯繫能力(語言、表達、溝通)成為評核關鍵,至於產品或技術,可以容許進公司後再熟悉。
亦即,履歷的表達,成了鑒定他重點能力的第一關。
我們之前談了一下──除了產品跟技術知識外,他整體而言似乎相當符合該職務的要求: 5 年多的相關產業及專案管理經驗、已習慣運用的英語溝通能力、知名的業內獎項肯定⋯⋯等。
乍聽之下這位候選人的條件十分穩妥,但實際拿到履歷後一看,我卻替他捏把冷汗。
包裝,包裝,包裝——絕對影響印象的 career profile
就像設計師/建築師求職,必會被審查作品集(profolio)、程式設計師必被要求解邏輯跟程式碼一樣,任何專業工作者──尤其是投入與成果的聯結無法「具體量化」、或是工序/流程複雜難以直觀了解的職種,都需要一份讓人一目瞭然的 career profile:
一段在履歷首段講述自己強項、服務客戶區塊、過往戰績、學術背景與專業資格等的扼要精華,就類似一本書的「書摘」,不同的是它「推銷」的目的性與功能性更強──得讓招募者在短短的幾秒內,對自己背景及職位匹配度產生粗略的、鳥瞰式的認識,並誘發他的好奇心,進而增加自己受邀面試的機率。
另外,客觀事實是,負責招募的人資們每次往往都負責一個以上的職缺,而每個缺都需要至少 3 個以上「經過濾後」的潛在候選人進行比較:這意味著招募者同一時間內,往往要過濾大量的履歷。
記得最不可思議的,是聽某陸資銀行的人資說自己只用 9 秒看一張履歷,「沒辦法,量太多了」——還不談直接用電腦系統進行「海選」的許多大型外商銀行。
所以把 career profile 寫得豐富、簡短、精準,就成了減輕招募者負擔、讓閱讀者「秒懂」的履歷「保命符」。
實戰案例:別看起來像是「空泛的優等生」
回到前面所說,讓我「捏把冷汗」的履歷──學弟的初稿,首段是這樣的:
- Have IT system, network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skills
- The best technical award
- Have trainer and project experience more than 5 years.
- As regional representative for trainer and solution champion
看到這個用來獲取印象分、最關鍵的整體描述,我不免一陣緊張:即便背景再優秀,這段文字很可能會給招募人員建立一個「不錯但是無用」的第一印象——即非常空泛的「優等生」。
「我有技術、還拿過獎、經驗豐富、代表公司得到區內第一名」,這頂多是「優等」,但具體來說到底是哪裡「優秀」、經驗又特出在哪裡,卻完全看不出來。這樣的表達連稍具規模的企業都可能會質疑,更別說要在大量被外商名氣、(較)高薪吸引、從四面八方而來的競爭者中勝出。
我不禁聯想到《換日線》作者陳彥廷在麥肯錫的經驗:「一個無法傳達的訊息,不論是因內容不好還是包裝不佳,其實在結果上沒有差別──它就是無效的。不會因為背後的出發點或是用意良善,讓它的價值提高。」
於是徵得同意下,我拿到了職務描述(JD, Job Description),然後雞婆地、依照自己與獵頭打交道的經驗,做了些修改,希望能把故事往事實更貼近一些:「我是在 XX 方面超有料的區域級優等生」。
- 5+ years of hands-on tech-advisory experience in area of multilateral project management across supply chain, manufacturing,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sector with various legal types of engagements in major or developing cities in Asia Pacific.
- Proven strategic solution adviser with 99% client retention rate and a regional award of Advisor-of-The-Year.
(為保當事人隱私,內容略有改動)
在寄出履歷後幾個小時,他興奮地打電話告訴我,人資很快安排了首輪面試,說他的資歷很突出,所以吸引他們。
善加利用「免費範本」
要學習如何以事實為基礎,但更加善於「包裝自己」,其實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資訊可供參考──例如從領英(LinkedIn)網絡上,不同業界專業、領導級人士的自我描述;或是考國外碩博士用的追夢網(ChaseDream)論壇裡,都有看不完的「樣本」。
這當然不是鼓勵大家抄襲,而是只要多看就能發現,在不同工作經驗或面向上,確實存在著特定的「包裝方法」跟「慣用字眼」,譬如:流程導向的工作得強調效率、處理數量跟改善情況;研究導向就需放大原創性、解決問題的程度,或對研究方向的貢獻。
另一方面,由於轉職的人們大多會朝一間以上的公司投遞履歷,因此針對不同職務要求去研究不同範本,也是必要的。
老話一句:包裝不是萬能
但也別過度「神話」一張好履歷的功能──路遙知馬力,實力還是最重要的。沒人會因三聚氰胺奶粉重新換瓶登場,就覺得「世界從此不同」而 buy in 。
履歷包裝本身無法提升工作資歷的品質,更不可能做到「由黑翻白」或「無中生有」,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做出精準的傳遞,令閱讀者能在撰寫者的巧心安排下,於幾秒之間對申請人的資格、技能組合、經驗範圍、潛力以及期待等等,產生快速的認識。
對撰寫者來說,包裝如果能帶來加分效果,多存在於閱讀者海選履歷之時——而對閱讀者來說,一張越精準扼要、對準需求而寫的履歷,價值不言而喻:閱讀省時、尋獲認真想來的應徵者。
此外,即便今日網上已滿是「履歷教戰守則」,在轉職路上,即便跳到相同產業,也恐怕找不到可供遵循的「通則」──你能很容易發現,總有跟自己不同背景、不同專業的人成為自己的同事,更不論每種產業在價值鏈中的地位、每家公司因業務性質而形成的招募取態、每位招募者或用人主管的「個人偏好」等等不可測的變數。
但,前人的經驗總是實戰血淚換來的,條件具明的話,依然能大概率地協助求職者避免可能的誤區(如:照片、頁數、排版、亮點等),這方面《換日線》上也有許多作者的實戰見聞及分享,算是各有見地,值得大家多多研究參考、細細品嘗。
祝福大家成功就職、轉職於自己的理想工作!
後記:實力堅強的學弟最後連過 3 關,順利錄取,達成他「本土轉外商」的心願。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我驚覺,原來即使已經工作了十年,關於寫履歷這檔事,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A君寄了他的履歷給我看。請求我的幫忙,希望我能給他一些意見。因為他求職半年了。履歷表寄出後一直沒有得到面試機會,我看完他的履歷後發現了幾個嚴重的問題.......
由於是以第二外語撰寫履歷,書寫格式與中文履歷較為不同,求職者千萬不能偷懶,直接將中文履歷「線上翻譯」成英文就交差了事,很多填寫英文履歷方面的小撇步,讓我們一次教會你。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職場上,常發生工作不受同事尊重,引發職場紛爭,專家表示,若想在工作上獲得更多的尊重,可先問自己3個關鍵問題,即可以付出、抗拒和表現什麼,只要你能做到這3件事,自然就會獲得更多的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職場關係是影響工作效率和整體氛圍的重要因素,近日有網友發文分享自覺氣場不足,導致在工作上被新人蓋過的經歷,讓她常常無法招架,不知該怎麼辦,向網友求解。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輝達(NVIDIA)是許多人心中的夢幻職場,執行長黃仁勳曾提到,來輝達面試只有10%會收到錄取通知。近日黃仁勳接受晶片設計大廠安謀(Arm)執行長哈斯(Rene Haas)主持的
由韓國興起的「韓式證件照」,以精緻修圖為特色,在年輕人間掀起風潮,台灣近幾年更出現了不少韓系照相館。然而,現在拍攝美美的證件照,不用這麼麻煩了,用LINE可一鍵AI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