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Lorena Jacó,CC Licensed
致年輕的,可能正迷惘、憤怒或煩惱著的你:
嗨,你還好嗎?
我想,一看到這個標題,年輕的你也許會說:「OMG!這又是另一個老頭想要來說教。對啦!『林北』最需要的就是老先生、老太太這樣的同情勵志外加嘖嘖嘖搖手指文了......」
是的,我正是個年過 40 的「老先生」,在此也正是想分享我的經驗與想法,也許,還真的會搖搖手指,對你說「嘖嘖嘖」。
但是即使「被討厭」、「被酸爆」、「被打臉」,我還是真心地想要對你說說,以下這些可能有點老生常談、更可能有些沈重的事情:
不分古今中外,「少年維特的煩惱」
身為一個也「曾為」青少年與青年的過來人,我知道、而相信你其實也知道,不管在哪一個時代、身在哪一個國度,由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這段青少年至青年時期,往往都很難熬——即使你我(曾)自以為像任何一個悲劇英雄般,承受著獨一無二的苦難。
不信的話,不妨翻翻《少年維特的煩惱》(1774 年首次出版於德國萊比錫)或《麥田捕手》(1951 年首次出版於美國)。
當然,這時你大概會說:「按!那些國家與時代,和現代的台灣完全不同好嗎?!」
沒有錯。不過相信只要你真的看過這兩本書,就會知道小說中主角們的煩惱,與現在的你、與過去的我,其實有著許多極為相似之處——年輕的我們,都對未來、生命與社會感到既期待、卻又恐懼無力;都對身體的變化感到興奮、不安與困惑;都對異性或同性的同儕感到心動、忌妒、排斥或是有著既恨又愛的心情......
這些感覺與情緒,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對所有的青少年與青年來說,恐怕都是一樣的。
因為即使時代不同,即使科技有所改變,我們作為人類的「基礎渴望」仍然相同——有人,將之稱為「人性」(humanity)。而我們身為一個動物物種的「演化過程」,也還沒演進到能自然地讓這些來自基礎渴望的「覺醒」時期,更為輕鬆好過些。(當然,這不免讓你有另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這些大人們,都曾經是個青少年或青年,為什麼總還是無法理解你呢?這個問題請容我賣個關子,我們在文章最後面會談到。)
看不到未來,全球性的「魯蛇世代」?
然後,你可能總是深深覺得「活在現在的台灣,實在看不到未來」: 不管 GDP 成長率多少,你總覺得生活的重擔只是越來越沉重,就業機會似乎越來越少,薪資更永遠停滯不前。
當老一輩還在抱怨「外勞」減少他們的就業機會時,你很了解接下來就連機器人與人工智慧,也都會來搶你的工作。在現代社會裡,沒有「好」家境、「好」父母、「好」關係,更似乎一輩子就出不了頭;就像筆者過去的一篇文章標題所說:「受精時決定你一生」,乍看像是滿紙嘲諷荒唐言,但卻也是整個世代真實的一把辛酸淚。
於是,你可能變得更加消極、更加憤世嫉俗、更加不屑所謂的「夢想」、「希望」、「努力」......,也不相信任何他人的成功,不是來自於「幸運」或「背景」。
但如果你往外看看,很可能會發現,這其實幾乎是全球已發展國家的普遍現況。我們光舉亞洲鄰國為例:在台灣,年輕的你以「22K 魯蛇」自嘲;在韓國,年輕人則自稱是把「戀愛、結婚、生子、人際關係、買房、夢想、希望」通通放棄的「七拋世代」,甚至根據去年估計,韓國不願就業也不願繼續進修的「尼特族」,就有 156 萬人,在 15 到 29 歲的年齡群中,佔了 16.6% 的比例;在日本,更早就有一批你的「先行者」,從 1980 年代末期,就決定躲在家中成為「繭居族」。
而根據 2018 年 2 月 17 號出刊的《經濟學人》報導,現在的日本青年們,認為平生不必有大志,對現在生活感到知足常樂(content),買不起名牌、名車沒關係,有 Uniqlo、或是偶爾吃吃賣相上得了 Instagram 的美食就好,甚至沒結婚、沒性生活也沒關係——根據調查,如今 40% 的日本人,到了 34 歲時仍然沒有性經驗。
講快一點,在亞洲發展最為快速的日本,年輕人早已超越「小確幸」、「草食」,直接往清心寡慾的「佛系」邁進了。而連一向鼓勵青年們上大學或進入社會後就得「自己出去住、自己謀生路」,所謂「正面積極」的英美社會,住在父母家裡的青年比例,也都開始不斷增高。
這些,不過是貧富差距擴大、青年世代資源受到排擠下,現今「全球魯蛇世代」的部分面貌。而它,甚至還不是如今才有的「新聞」:
金融海嘯過後數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皮卡提(Thomas Piketty)用「新」鍍金時代(New Gilded Age)來形容目前的全球資本主義發展失衡,「看似機會處處、實則充斥結構性不公」的今日時局。
而他拿來舉例的「鍍金時代」(Gilded Age),描述的其實正是 1870 年代到 1900 年的美國社會;甚至,這個詞所指涉的狀況,早在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筆下,描述英國工業革命前的社會現狀作品中,便早已出現過。
歷史悲劇總是不斷重演、全球化則將之快速擴散至世界各地——也許這狀況傷透了你的心,但是你,真的不是這齣悲劇裡唯一的男(女)主角。
「長輩」們的誤解與成見,從來沒有停止過
內心狀態、外在條件,你面對的現實已經夠艱難。但「大人」偏偏還愛火上加油——無數的「長輩」們,總愛說你是「草莓族」、「沒有目標」、「愛惹事生非製造混亂」、「愛沒事找事衝撞體制」、「只曉得沉迷玩樂與性愛甚至毒品」......
但是數字說的,明明是完全相反的事實:近年來,在全世界已開發國家中,包括台灣在內,青少年犯罪率大都有下降的趨勢;在日本的犯罪率,近年雖略為上升,但卻幾乎都是因為中老年族群的暴力犯罪增加所致。
不只是犯罪率,全球已發展國家青少年使用毒品的比例也年年下降,就連酒精消費量都逐年下滑。
近年來,台北東區夜店生意日漸下滑,不只是因為有 Tinder 等「交友」(你了解的)軟體來跟它們搶生意;或是因常有人鬧事導致大部分人避而遠之,而是根本越來越少人,「想去」或「去得起」那樣的地方了。
為什麼?我想你我都很清楚這背後的原因,除了經濟因素之外,其實跟「虛擬世界」、「社群網路」也有著極大的關係——但這一點,我們先留到後面些再談。
重點是,即使當你拿出數據、拿出證據,說著自己明明清心寡慾、整天宅在家,鮮少在外惹事生非時,卻還是免不了被「長輩」們責難嫌棄——此時必定又有一群身為「既得利益者」的老先生、老太太跳出來,說你「不夠有狼性」,整天只會黏在手機、電腦或電視螢幕前,真是一群草莓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爛泥扶不上牆也......
此刻,你當然會想:「WTF!這和你們前面批評的『沒事找事、製造混亂』,不是剛好相反嗎?」
一點沒錯,「大人」們的苛責,常常都是基於不理解實際情況的成見。但老實說,對這樣毫無來由與邏輯的批評,其實你也沒必要太放在心上:舉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安伯多.艾可(Umberto Eco)的一篇雜文作品為例,他在文中提到,一位主教就曾經大肆批評「年輕一代真是道德淪喪、棄神恩於不顧」——
只不過,這位主教活在 13 世紀,而讓他大動肝火的「不道德行為」,是:「年輕一代竟然開始用起刀叉,而不用神賜予大家的雙手來吃飯!」
如果說青少年與青年時期的「難熬」一直沒變,那麼有史以來,老一輩看不慣年輕人的態度,其實也從來沒變過。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 Crossing
「你知道在台灣買房子,比在美國還貴嗎?」有天我們談論到關於未來,我告訴他。「我可以理解,在埃及,買房子也可以比在美國華府買一層公寓還貴。」
「悲觀」,可以說是近年來台灣青年的關鍵詞。
報社記者來訪問我,談世代差距,說起很多前輩都有一個共同感受,聊到現在年輕人都猛搖頭直說:「這一代不行,工作上的拚勁與態度差很多」,言下之意是一代不如一代,而他那一代最強。
〔祝蘭蕙/核稿編輯〕許多人羨慕工程師薪水高,卻不知道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台北市青年局陸續推出十大青年補助,包含實習津貼、職涯進修補助、職涯發展及創業活動補助、創業共享空間租賃補助,皆為全國首創。台北市青年局長殷瑋表示,北市創全國之先,開放在市集擺攤的青年申請,補助最高二.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狂賀台灣隊奪下首座棒球世界冠軍,4家連鎖超商喊出促銷優惠「激動加碼」。
台灣隊在世界棒球12強賽奪下冠軍,舉國同歡,不少商家紛紛推出優惠活動慶祝這個得來不易的榮耀。有網友自發在社群網站「噗浪」(Plurk)整理台灣各商家優惠活動,吸引大批鄉民接力分享。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知不覺越來越冷,很多人到冬天都會發現,自己好像心情特別不好,或是情緒特別容易低落?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表示,要小心這可能是季節性情緒
生活好書福市集本週六(廿三日)在北屯四張犁農村公園登場,今年第七屆主題推出「戶外閱讀」,現場設置帳篷與懶骨頭,準備卅個主題盲書袋,各放五本適合閤家閱讀書籍,讓民眾透過挑盲袋方式選書,鼓勵與親友一起來野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勞動部鼓勵中高齡退休族群重返職場,自今年2月實施「壯世代就業獎勵」,只要符合資格的退休族,重返職場滿一定時間,每人最高可領6萬元獎勵金,截至今年9月,成功協助10萬5561位中
「二○二四桃園仙草嘉年華」本月廿三日起至十二月一日在楊梅休閒農業區、楊梅警分局上湖派出所旁花田登場,現場約四公頃原本綠油油的仙草田,隨著濕冷天氣報到,紫色仙草已開花近三成,有「台版普羅旺斯」之稱。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