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記者鍾泓良攝)
相信大家都有過相同的經驗:在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中,遇過無數長輩、老師耳提面命地強調「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他們口中的「一技之長」,有時候指的是「專業」的學歷、有時候指的是「技能」證照,有時候指的是有用的「才藝」。
但總而言之,多數時候這「一技之長」在師長們眼裡,更像是一個「護身符」或一根「浮木」──面對出社會之後的一片人生汪洋,這個護身符、這根浮木可以保護我們免於失業、免於人生脫離常軌──也就是說,不管經濟如何不景氣,世道如何變化,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就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
長輩和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我一直都牢記在心。
但直到出了社會,拿到一份在許多師長眼中「不要求任何專業技能」的工作後,我才意識到,其實社會上有很多工作職缺,是不那麼要求「畢業科系」和「專業技能」的。
舉例來說,像是服飾店銷售員、餐飲業前台以及外場員工、飯店櫃檯、公司客服人員、空服員、機場地勤、補習班「班導師」(非補教老師)、便利商店店員......等,都是許多人眼中相對「不要求專業技能」的工作職缺,而這樣的工作,往往職缺數量非常多。
如果,單從表面上來看這些「不太要求專業技能」的工作,或許很容易被直接視為「初階、簡單」,誰都可以做──但事實上,前述這些工作,卻又不是人人都做得來、做得好。
為什麼呢?
我想,「專業技能」當然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這點毋庸置疑。但在這些相對「不要求專業技能」的工作環境中,從業員工彼此間的表現、發展卻也常有著天壤之別。
這透露出一個重要的訊息:在職場上更重要的,其實是工作上的「軟實力」。
何謂「軟實力」?
維基百科對於「軟實力」的定義是:「指在國際關係中,一個國家所具有的除經濟及軍事外的第三方面實力,主要是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及民意等方面的影響力。」
而現今,「軟實力」一詞也普遍被運用於職場上,廣泛意指:「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危機應變能力、創新思維、學習能力、工作態度、情緒處理能力......」等。
這些「軟實力」不像「有形的」學歷或證照,隨時可以拿出來「證明」自己;相反的,它是一種「無形的」綜合能力,但是它影響職涯發展的程度,絕不在所謂的「專業」、「學經歷」之下。
「我們要找的是擁有這樣特質的員工,其他東西你可以進公司之後再學」
我有一位朋友,面試一間外商公司,因為是外派的工作,所以需要定居海外。
面試的過程中,她蠻緊張的,因為覺得自己的英文能力不夠好,很擔心在面試過程中(Skype 面試)溝通不順暢,或者詞不達意。但面試結束後,結果出爐:她成功錄取了!
之後外商公司的主管私底下對她坦言:「妳的英文能力,確實不是面試者中最好的,但我們需要的是擁有妳這樣特質的員工──其他東西,包括語言能力,妳可以進公司之後再慢慢學。」
其他面試者心裡或許會充滿疑問、甚至懊惱:自己英文能力明明更好,面試答題也都順利,為什麼還是跟這工作機會擦身而過?
他們不了解的是,其實公司老闆在基礎條件其實相去不遠(或可靠公司訓練補強)的候選人當中,真正希望從面試中看到的,不是履歷表上早已經有的「學經歷」、「語言成績」等資訊,而是一位「樂觀、有創意、有企圖心」的員工──這就是職場上的「軟實力」。
一個「做不出專業」的工作背後,其實隱藏了驚人的「軟實力」
職場上的軟實力,雖然跟人格特質有很大的關聯,但仍是可以慢慢培養、學習的。
舉例來說,在台灣的便利商店店員,個個身懷絕技,必須一人分飾多角:
要得熟悉結帳流程;清楚如何辦理繳款、寄收貨、退貨;要會操作影印機、沖泡咖啡、煮茶葉蛋、關東煮;要會認各個香菸品牌;要會補貨、清點、還要懂得推銷店內新商品;還要知道如何買線上遊戲點數、預購高鐵票。甚至偶爾還會遇到醉漢鬧事、街友在座位區躺平熟睡必須處理,同時還必須站在前線處理糾紛,接受客人抱怨......等等。
乍看之下這些工作內容全都是「雜事」,確實不需要任何「專業技能」,但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員工也確實培養了很多隱形的「軟實力」。
例如:他們會清楚地分配時間,在最佳的時機,做最有效率的事;而每天遇見各種客人,聽過各種需求,也培養了很好的臨場反應能力、危機處理能力;交接班或遇經理巡店時,人際關係中應對進退的眉眉角角,也是職場上的一大門功課。
我必須直言:企業的老闆們,如果擁有強大的內部訓練機制,並且願意栽培人才,絕對應該不問學歷,高薪挖角表現一流的便利商店店員,培養他擔任公司內與行政、人資、業務甚至不同部門的重要職務。保證會讓公司的競爭力、效率大幅提升。
而我也認為,即使自認是身具「一技之長」甚至「多技之長」的「準專業人士」如名校學生,也應該多利用課餘的機會,到第一線的服務業職場打工,磨練自己的「軟實力」。
便利商店店員工作乍看之下全都是「雜事」,確實不需要任何「專業技能」,但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員工也確實培養了很多隱形的「軟實力」。圖/walterericsy@Shutterstock
這些學校沒教的「軟實力」,我們該如何自學、培養?
就個人淺見,我認為培養「軟實力」的方法有很多,根據身份和年紀的不同,可以粗略分為「在學學生」以及「社會人士」兩大類分別討論:
對學生而言,除了前述的打工之外,參與社團活動也是增進「軟實力」最快的方式。走出教室,去和不同的人接觸,共同舉辦一場活動,活動中所有雞毛蒜皮般的小事,舉凡:拉贊助、時間規劃、製作海報、決定表演內容......等,都需要良好的 EQ、溝通技巧、危機處理能力以及決策力。
而這些能力是無論在教室埋頭苦讀多久,都學不到的。
而對已經身在職場的社會人士來說,參加不同領域的講座、聽演講、做志工,也都是很好培養「軟實力」的機會。
在職場上,可以多爭取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機會,面對不懂的事,也保有學習意願。和同事間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接受不同的反饋。在工作場合中,難免會有不順遂,面對這些挫折、失敗,要記得保持正向的工作態度,也正是因為這些不順遂,讓我們可以培養情緒處理能力以及應變能力。
在現今,科技日新月異的 21 世紀,自動化、人工智慧等進展不斷地在世界各地有新突破,逐漸取代過去被視為「一技之長」的工作;同時,處於這樣資訊爆炸、學歷通膨(Degree Inflation)的時代,人人都有個大學學歷,甚至有電腦(如"google大神")輔助下,人人都可以是某領域的「專家」、「菁英」......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狂賀台灣隊奪下首座棒球世界冠軍,4家連鎖超商喊出促銷優惠「激動加碼」。
台灣隊在世界棒球12強賽奪下冠軍,舉國同歡,不少商家紛紛推出優惠活動慶祝這個得來不易的榮耀。有網友自發在社群網站「噗浪」(Plurk)整理台灣各商家優惠活動,吸引大批鄉民接力分享。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知不覺越來越冷,很多人到冬天都會發現,自己好像心情特別不好,或是情緒特別容易低落?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表示,要小心這可能是季節性情緒
生活好書福市集本週六(廿三日)在北屯四張犁農村公園登場,今年第七屆主題推出「戶外閱讀」,現場設置帳篷與懶骨頭,準備卅個主題盲書袋,各放五本適合閤家閱讀書籍,讓民眾透過挑盲袋方式選書,鼓勵與親友一起來野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勞動部鼓勵中高齡退休族群重返職場,自今年2月實施「壯世代就業獎勵」,只要符合資格的退休族,重返職場滿一定時間,每人最高可領6萬元獎勵金,截至今年9月,成功協助10萬5561位中
「二○二四桃園仙草嘉年華」本月廿三日起至十二月一日在楊梅休閒農業區、楊梅警分局上湖派出所旁花田登場,現場約四公頃原本綠油油的仙草田,隨著濕冷天氣報到,紫色仙草已開花近三成,有「台版普羅旺斯」之稱。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