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Holly Lay,CC Licensed
我覺得「厭世代」這個名字取得很好,活在這時代的我們又窮又忙又沒有方向,過得好像不怎麼幸福,但又不知道怎麼樣可以更好。
而「厭世代」的現象,未必僅限於台灣。根據報告分析指出,中國 22 歲到 28 歲的年輕人近來最恐懼的幾件事情,分別是:
1. 恐懼自己失敗,但又不知道從何努力起。
2. 害怕自己不幸福,但又不知道幸福在何方。
3. 怕自己不被看見,但又只覺得前路茫茫。
面對「厭世代」現象,網路上,除了一些對於階層體制的控訴,更不乏對於上一輩的不滿;同時間,也會有一些「過度正向思考」的說法:只要你夠努力,就會被看見,只要你夠想要,全宇宙都會過來幫助你......等等。
說老實話,我覺得儘管這些說法都各自有其道理,但我們這麼絕望,原因可能更出在──「便宜行事」的文化。我自己最近接了一個案子,更覺得感觸良深。
在這裡,我想先分享兩個小故事。
劣幣驅逐良幣,便宜行事將導致嚴重後果
第一個故事來自我的師兄。他是一位中醫師,在以醫療體系技術進步著稱的台灣,我一直以為他過著不錯的生活,有著不錯的社會地位。
但他跟我說:「出社會執業的這幾年,我一直覺得非常的不開心」,我問他為什麼。
「因為我跟其他的中醫師不同。」他說
「哪種不同?」我好奇的問。
他說,畢業這幾年,賺得總是沒有他的同學多,他覺得無所謂,因為許多同學都是搭上了前幾年的減肥熱潮,專門主治一些醫美、埋線、減肥藥方、減肥針等等,他們賺了一大筆錢,但是他一直覺得這是不對的事情。
我的師兄一直以來都是一位認真過頭的人。他選了沒有什麼中醫師願意做的傷科,而不是療效過程難以測量的內科。他花了許多時間額外上課進修,包括物理治療、解剖、針灸等等。不敢說自己的醫術最高深,但他對每一位患者都很用心,實際上下去做、下去整、下去壓,弄到自己也受了許多傷。他總覺得,像他這樣做,一定會成功,這會是一片藍海,因為就他所知,幾乎很少中醫師這麼做。
大部分中醫活在舒適圈當中,他們選擇做內科,或選擇一些「怪力亂神」的方式強調自己的醫術。比如說,把脈這件事情就被神話。我自己就曾經遇過,一坐下來把個脈就說穿你祖宗十八代,從眼睛一路說到腳底,什麼樣的病灶都說了一遍的中醫師。而我那天其實只是背部扭到,想要來看一下而已。
也有一些人,主張一些「很神秘」的診斷方式。比如說他們主張無論什麼樣的病,都會反映在皮膚上面,所以只要摸皮膚就知道了。而這些人,把其他所有的學說都批評了一遍,但你要他舉出幾種主要的病症反映在皮膚上的反應到底有什麼不同,他可能也舉不出來。
師兄跟我說,他曾經上過一位很認真的針灸師所開設的課,那位針灸師精通神經學,針對每一個穴位,都將扎針的角度、深度,以及會遇到什麼組織或肌肉、扎中之後患者會有什麼反應、這個穴位能夠治療什麼與治療結果都集結成一套教材,而這些東西他也花大量時間去取得佐證的資料,包含中西醫不同的研究,以及他自己的實證經驗。
我聽完連連點頭,心想:這正是很基本的研究方法。當年我在英國寫論文的時候,社會科學就採這一套方法,而醫學這種應用科學,理論上不就更應該是這樣的嗎?
他卻對我說,其實不是。
針灸這件事情,許多中醫師連最基本的穴位都搞錯,差個十萬八千里,而下針的方式大部分也都是錯的,只要好像有感覺、煞有其事就可以了。「反正患者不懂」他說。
即便沒有搞錯,也沒有一個普遍通用的教材,大家還是憑著自己的經驗或自己的想像各行其事,其中更不乏許多「諱莫如深」的名醫。但問題是,我們沒有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找不到好醫生,於是劣幣驅逐良幣。
他最近甚至開始覺得,或許認真的他是錯的。至少在這個世代,他是錯的。院長希望能夠提高醫院的「翻轉率」──每天至少要幾診才能達到績效、每個病患最好不要花超過幾分鐘、遇到大概什麼症狀,就大概開什麼藥就好......
整個看診的過程一路到開藥與回診,彷彿變成一套設計精良的生產線,我們所看的是,如何使這個生產線的過程更有效率、如何省卻一些「不必要」步驟、「不必要」的時間。
我的師兄,他在跟這個社會體制對抗、他在跟他的院長對抗、他在跟他的同學對抗、他與護士對抗、他甚至,與他自己的患者對抗。
整個社會都在要求一個便宜行事、有做就好的態度。連同患者有時候都會覺得,為什麼我師兄針對他的手肘痛,是下針在他的頸椎部分,而沒有用力地按摩推拿手肘,又為什麼也沒有「順便按摩」一些其他的地方呢?
他曾經一直覺得自己是對的,但最近卻覺得,真的好累。
鼓勵「過程」帶來的意義,而不僅是重視「結果」
另外一個故事發生在我的周遭。我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同事,他也是一個「認真魔人」,對資料分析有莫大的熱情,而他每次分析面向的深度與廣度,更每每讓我驚嘆。仔細研究他的報告內容,就能知道這是一個有完整邏輯架構與深度的報告,我覺得對我們公司來說有莫大的價值。
但是這位同事屢屢在不同單位碰壁,許多老闆都不是這麼喜歡這位同事,或者大部分時候,覺得他在浪費時間、覺得他「沒有抓到方向」。
反觀我另外一位同事,他其實也很有才能,但更懂得老闆的心思。例如他知道老闆對於 A 事件其實已經有一個定見了,一旦分析出來的事實不符這個定見,老闆不見得會接受這樣的答案,甚至會覺得你「功課做得不夠」、「分析得不夠完整」。
於是這位同事總是能夠抓到老闆心中的定見,往這個方向去研究分析,做出符合老闆「期待」的東西。這位同事就我所知,在許多單位都是無往不利、深得喜愛。而他也不用像我另外一位同事一樣天天加班,他只要做出「老闆想看的東西」就好。
一直以來,我們的社會都在鼓勵「便宜行事」而不是「實事求是」。
找回「十年磨一劍」,實事求是的價值
最近在接的案子有一個心理學概念,此概念指出世界上的人分成兩種型態的思考方式,分別是「固定式思考」與「成長型思考」:前者認為智力與才能都是被決定好的,所以害怕去嘗試也害怕失敗;後者則認為不論什麼樣的東西都可以透過學習去獲得,只要你願意反覆「嘗試」。
我們這個世代,會變成某些人口中的「厭世代」,會覺得工作無力,會覺得討厭自己的工作,我認為有部分原因,來自於這個體制的人都只鼓勵「便宜行事」,複製既有的成功模式或表象,而不是鼓勵你去「失敗」、去「求證」。
我自己也是「便宜行事」這個文化下的既得利益者,走在一條相對安全保守的路上,大概也能猜到老闆想要什麼,即便這個東西我隱隱約約覺得不是這麼正確,但為了生存,我必須要做。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Dweck 曾說,要促成這種心態上的轉變很簡單,我們只要將體制改成鼓勵「過程」,而不是只注重「結果」,並且獎勵「嘗試」的行為,我們就可以從固定性的思維,轉變為成長型的思維。
或許要讓我們不那麼「厭世」的其中一個辦法,就是下次再遇到像我第一位同事這樣的「認真魔人」時,要做的不是嘲笑他、否定他,而是多給他一些
在我們是《換日線》,是《天下雜誌》於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全新網站,也是台灣媒體界的全新嘗試。集結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個城市的9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很多人習慣久坐完成工作才起身,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並在下班後安排一段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上班久坐電腦桌前,經常腰痠背痛好痛苦?可能是你的坐姿不對!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在臉書專頁「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買一送一限時優惠快跟上!星巴克為國際咖啡日推出一系列歡慶活動,10月1日當天享買一送一,星冰樂也入列!10月開跑的「週三咖啡日Coffee Day」享咖啡豆及咖啡設備
2024年即將邁入尾聲,迎接2025蛇年到來,想要轉職換工作,或是衝一波年終業績的人,絕對要注意辦公室風水,好的擺設助你一臂之力。人稱「命理界阿湯哥」的湯鎮瑋老師,教你簡單幾招讓工作順風順水、運勢亨通
最近不少海外知名餐廳看好台灣「美食王國」消費潛力,紛紛搶灘進軍展店,風靡日本的潮流咖啡品牌、連鎖串燒居酒屋等,都選在人潮聚集的百貨公司或商場開設登台首店,號稱新加坡最好吃的流沙包、韓國炸雞始祖也即將在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知不覺越來越冷,很多人到冬天都會發現,自己好像心情特別不好,或是情緒特別容易低落?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表示,要小心這可能是季節性情緒
生活好書福市集本週六(廿三日)在北屯四張犁農村公園登場,今年第七屆主題推出「戶外閱讀」,現場設置帳篷與懶骨頭,準備卅個主題盲書袋,各放五本適合閤家閱讀書籍,讓民眾透過挑盲袋方式選書,鼓勵與親友一起來野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勞動部鼓勵中高齡退休族群重返職場,自今年2月實施「壯世代就業獎勵」,只要符合資格的退休族,重返職場滿一定時間,每人最高可領6萬元獎勵金,截至今年9月,成功協助10萬5561位中
「二○二四桃園仙草嘉年華」本月廿三日起至十二月一日在楊梅休閒農業區、楊梅警分局上湖派出所旁花田登場,現場約四公頃原本綠油油的仙草田,隨著濕冷天氣報到,紫色仙草已開花近三成,有「台版普羅旺斯」之稱。市府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2024世界棒球12強賽(2024 WBSC Premier 12)B組賽事,中華隊今天以2比1擊敗多明尼加,萊爾富即日起至11月15日23:59分推出Hi café 特大杯全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許多求職者都想知道,在面試中要如何讓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分享網站Vimeo的財務長蒙森(Gillian Munson)指出了求職者的嚴重警訊,就是根本沒有認真聽問題,並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