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好文上架 > 職場新知

只出一張嘴的同事 最讓人討厭

  • 2017-5-10
  • 文/洪金鳳
  • 圖/Aleksandr Zykov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infant

圖片來源: Aleksandr Zykov,CC Licensed

辦公室常出現一種人:不見得會在別人忙的時候伸出援手,但只要一出狀況,就會「適時」出現,說「我早知道會這樣」、「當初應該來問我的……」

「有辦法就來做看看,或是事前能預知的話就做出預防,不要等事情發生錯誤或做得不能盡如人意時,在旁只出一張嘴。」

這是對職場上常見的「事後諸葛亮」,在別人犯錯或是成效不彰時,發出讓人聽了不是很舒服的檢討語句,被人回頂的話語。

建言沒有 話當年倒是很有

辦公室這種「只出一張嘴」的同仁還不在少數,他們不見得在別人忙碌的時候伸出援手,也未必能在大伙需要集思廣益的時候提出建言,但是只要事情發生「開天窗」、「延遲」,或是做出錯誤的決定,連累到公司的其他人時,就有一些正義哥或是仗義執言姊會「適時」出現,他們的共同語言是「我早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了」、「其實當初應該……得到的結果就不會這樣了」或是「那時候你如果來問我的意見,我就會指導你該怎麼做,就不會犯下這些錯誤」,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些言論並沒有幫助到犯錯的同事,反而讓心情已跌落谷底的他們,雪上加霜。

然而有些聲稱職場資深人員,他們並不會拿過去的經驗來幫助新進的同事,或者成為新進同事效仿的榜樣,反而是把工作推給他們,非但不能以身作則,卻把資淺人員當成是使喚的對象,等到這些年輕經驗不足的同事犯了錯,他們才會端出一副「倚老賣老」的姿態,告訴他們「想當年啊,這些事在我手上辦,不要三兩下子就完成了,而且做得天衣無縫、完美無缺,你啊,就是想得不夠深,做得不夠徹底,對上對下沒有『手段』。」一番話把新同事堵得不知該說什麼好,但這些人又沒辦法提出解決之道,只是在言語裡打高空,新同事只好悻悻然地自求多福,在挫折與跌跌撞撞中讓自己成長。

同理心待人 少計較多付出

我的朋友裡也有一些是屬於只出一張嘴,滿嘴跑馬的人,真正要他們提出建言或是想出解決事情的方法,他們就會跑去躲起來,避不見面。每次在發生事情的當下,他們都扮演柯南的角色,逐項抽絲剝繭,樣樣鉅細靡遺提供意見,但是真正請他出面處理,他就會像寄居蟹一般,躲在殼裡不出來,怎麼叫他都沒有用,讓人臉冒三條無言的線。

以前成長時期,媽媽就曾耳提面命告訴我:「做人要勇於面對,不要遇到事情就躲在別人的後面,處事態度則要負責知恥,做到有始有終,千萬不要只出一張嘴,其餘的一概不知不理。」媽媽的話我銘記在心,讀書的時候就奉這些話為圭臬,認真用心於課業,有問題就提問,學習到的各項課業都會在我身上發揮潛移默化之效,後來出了校門就業後,我還是保有同樣的處事原則,專心致力於本務,行有餘力,再去幫助別人,寧願默默地付出,為他人服務,也不會在別人出事時,只出一張嘴在一旁討論與批判。

要累積職場人脈其實不難,能夠以同理心待人,少計較多付出,一張嘴只留著品味美食就好,其餘的論斷不必我們出頭,別人一定也可以以從容自在的態度,將事情圓滿解決。


※本文內容授權自《自由時報》,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知名企業》工作機會在這裡~
■ 英業達_專案管理PM(台北市)
■ 萬泰國際物流_人資專員(台中市)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

在成立於1980年的自由時報,發行量與閱報率持續居全國第一,受到廣大讀者肯定。自由時報是一份最尊重台灣人意願,並追求新聞真相的報紙,不阿諛、不偏袒、不渲染,自由時報只對歷史負責,發揮「第四權」的監督精神。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好文上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