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 Harrington﹞/Getty Images
被說成為完美主義者應該是一種褒揚之詞,我們經常遭遇到挫折,所以很少會聽到別人的稱讚。別人要說我們是完美主義者,我們應該樂於接受,表示我們做事謹慎,講究品質。但是我們必須認知一點的是,追求完美的心態會拖延任務也會增加成本,甚至懼怕執行此項任務,因而壓力也會把自己壓垮。看看是否自己會為了這一二分就必須要事事研磨呢?而想追求完美的地步,如果沒有完成是否自己會揣測不安呢?而讓自己晚上睡不著覺。
在工廠製造出來的產品,我們將它堆積在倉庫裡,等顧客需要時再送到指定的地方。問題來了,我們盡可能想要滿足顧客的需求,但是我們並不知道顧客下次訂貨的數量,所以我們以歷史資料來預測數量並製造、儲存等顧客下訂。可惜的是計畫比不上變化,生產量高過需求量,於是產品堆滿倉庫,為了變現就必須促銷。但是也有可能產量不足,所以產生缺貨現象,下一批我們又製造更大的量。供應商無法產生100%的供應力來滿足顧客,要達到完美的供應,必須付出很高的代價,所以我們根據資料可知:
此表表示在常態分配下,存貨的供應力增加的幅度,如果供應力是50的狀況下,表示滿足顧客50%的需求,也就是顧客訂100台時,我的能力能夠滿足顧客50台是沒甚麼問題,標準差是0;如果要滿足84%的顧客需求,也就是顧客的缺貨率到16%(100%-84%),安全庫存(標準差)就要增加1倍。50%到84%增加24%的功應力,但安全庫存要增加1倍。97.72%到99.99%供應力增加2.27%,安全庫存卻增加2倍。滿足顧客的供應能力增加表示存貨也要增加,存貨增加成本自然提升不少。問題來了,顧客是否感受那2%的差異而必須提升安全庫存呢?答案應該是否定,如果是肯定的話,你的成本會成倍數增加,顧客對你的感覺也只有小小的提升,這真是不划算的交易。
話又說回來,我們的做事方法是否追求那幾%的完美而讓成本增加,任務延宕呢?況且我們的事情一堆,任務並不會一個完成接著一個又來的狀況,而是一次來很多個吧!當然,每個案例都不一樣,我們也無法預測1,2%的追求,是否造成案子的成功與否,但是我們一定要考量成本與時間的因素。
(本文摘自《AHWII神經業務狂部落格》)網址: http://blog.ahwii.com/2010/10/blog-post_24.html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yes123《上班這檔事》http://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
在擅長業務管理、銷售分析、時間管理、人脈管理等。曾任東吳大學講師、資策會講師、YWCA管理講師、青創總會講師、亞太教育訓練網講師,著作《業務寶典-[銷售分析篇]》、《業務寶典-[風險決策篇]》、《數位時間管理達人》等。
想要成功就快培養「求知欲」全球數據智慧公司Morning Consult執行長拉姆萊特表示,擁有這項「獨特」特質的人,比大多數人更有可能成功,尤其是在當今的職場上,就連微軟創辧人比爾蓋茲也將自己的成功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求職者最怕應徵碰壁,至於那些行為,最易碰壁呢?擁有3家公司的執行長羅伊斯(David Royce)分享他在求職面試中看到最危險的信號,那就是每份工作持續不到1年,及對過度強調之前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求職平台Indeed執行長海姆斯(Chris Hyams)在面試求職者時,採取了一種創新的方式。有鑑於當求職者來到他面前時,其技能和經驗通常已經由公司內部的其他主管審查過,所
2025即將到來,又到了轉職潮,在新的1年,無論你想換工作,或是希望獲得晉升,專家提出3個建議,首先是確你的目標,其次找到3-5個可以幫助你實現的關係人,最後就是展現你個人在工作上做得非常突出的1-2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求職者照過來!你做好了薪資談判的準備嗎?前Google人資指出,大多數雇主表示,他們願意進行薪資談判,不過,卻只有45%的美國求職者,在收到錄取通知時有進行此類對話,他建議,求職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職場上,常發生工作不受同事尊重,引發職場紛爭,專家表示,若想在工作上獲得更多的尊重,可先問自己3個關鍵問題,即可以付出、抗拒和表現什麼,只要你能做到這3件事,自然就會獲得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