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StockSnap,CC Licensed
不跟風主要是一方面討厭做多數人已在做的事,另一主要原因不外乎是,與其花時間尋找與回顧十年前的照片和事蹟,倒不如把時間用來構思未來十年的你會長成什麼模樣?為了這模樣你現在又得做些什麼?學些什麼?
以前我從事培訓工作,總是很羨慕講師這個職業,現在成為一位職業講師後,卻期待著十年後能完全不同於現在。不同產業、不同公司就有不同的人際圈,有時一直在同一個人際圈,Facebook在同一天洗版著同一件事情時,會不自覺感到疲乏,想著自己的圈子還真不大,看來看去都是這些,和每天播放的新聞、政論節目沒什麼兩樣。
想要突破這一切,唯有增進自己現在未擁有的專業能力。七年前從人資工作轉戰講師市場是如此,期待十年後能有所不同的我,也是該培養其他能力的時候了。年輕時可以即學即用即轉行,年紀長了別人看中的不再是一股衝勁,更多的是,是否真有料。
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切都只是迫於升學制度,我曾在高中歷史課堂上舉手問老師:「為什麼要讀歷史?到底可以用在哪?」歷史老師被這麼一挑戰,只回應四個字「以古鑑今」,我從那天起每堂歷史課坐在講台前,總是毫不客氣地拿起國文自修做習題。
升大學考試時歷史分數個位數,國文卻拿到了滿級分,十八歲我就深刻體會且驗證了時間花在哪、成就就在哪,也讓我更加堅定,假使我不知道學了要幹嘛、能幹嘛的事情,就別浪費自己的時間,即使只是一秒鐘。
我的工作需要大量溝通但無須專案管理,我就不會跟風去上專案管理課程;我知道自己的事業沒到互聯網等級,也沒興趣該議題,再便宜的課程也不會花時間進到實體或線上課程,最多只是翻翻雜誌或書本知道這議題在說些什麼就好;看著別人上烘培烹飪課展現廚藝,我完全不想突破挑戰此技術,連相關網頁碰都不會碰,我不花時間學習「半年內完全用不到」、「沒興趣」以及「突破後對我毫無意義」的任何主題或事物。
在學習上我偏向短視近利,曾經我想過「反正先學起來總有一天用得到」,結果到了那一天,我卻早已把一年前學過的越南語忘得一乾二淨;也曾經想過證書只怕少不怕多,蒐集一張又一張,需要時卻沒一張相關的可以派上場;更曾經看人家在學,就也跟著大師學廚藝,然後呢?連洗碗都懶,更別說拿鍋子了。
幸運的是年輕時我從事培訓工作,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在學東學西上,不過花的大多是公司的錢,其實時間和錢都還不是盲目跟風學習的最大代價,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在你到處打卡分享你學了些什麼、那堂課有多麽好玩有趣又實用、老師功力多強大,大家按讚說你好棒棒後,你卻得不到公司的加薪、老闆的賞識、同事的信任、部屬的支持,或者是家人好友的陪伴,我想,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討拍」吧!
現在遇到大家一窩蜂學習某個主題時,我會去嘗鮮、也會去關切該議題,只是我會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再來決定是否投資金錢和時間,並且判斷投入多寡程度:
1.我的工作或生活有缺該項技能嗎?
2.這技能培養起來好,還是用錢去換結果就好?
3.學了這個技能後,會為我帶來多大的報酬或好處?
4.學習是為了擴大交友圈,或怕不參加會被孤立嗎?
二00七年我單身一人前去美東旅遊,在高貴餐廳裡因為看不懂英文,點了一坨生牛肉吃就算了,回到宿舍後,還只能東拼西湊的跟室友說著今天去了哪?看到吃到什麼?關於心情感受,完全無法多說一句,整個人在國外憋到不行,回來後深感自己英文真夠爛,狠心花了二十萬,一週三個晚上、每次二小時的去和外師一對一上課聊天,二十週下來最大收穫是,至少敢嘗試開口和外國人對話了。
只是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上完全用不到英文,只能刻意練習地寫英文信給公司高階主管,卻被幾位主管回信要求只能寫中文,當年去夜店也碰不上可以練習説英語的外國人,就這樣過了十一年來到二0一八年,我又退化到跟當初無發開口沒什麼兩樣。 再次選擇學習英文,是我強烈意識到十年後的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了達到那個模樣,英文聽說讀寫、溝通能力是必備,要做的事為了成效無法請翻譯來替代協助,英文的提升將讓我的事業與人生再次翻身。
二0一九年初把自己放到菲律賓密集六週學英文,從早到晚面對亞洲各式口音,早八晚七的課程後,每晚複習又預習五小時以上,每日用當天所學的片語、文法、單字刻意寫下一篇日記,隔日請寫作老師幫我修改。這些學校都沒要求,但我的學習成本真的太高了,目標很遠大,所以我自律的要求每日即刻應用所學。
來到這我盡量避開台灣人或中國人,因為他們只要遇到可以用華語溝通的人絕不用英語,可講母語的地方大聲說,禁止講母語的地方則偷偷說,他們看我很怪,吃飯老是選擇韓國、日本人的區域。但我看他們其實才怪,飛一趟來這,不就是為了可以用便宜一點的代價學習和練習講英語嗎?為什麼卻逮到機會就拚命講中文?!
英語課程到第五週,我更是主動向老師提出每天做一場五分鐘的英文簡報,為了每天下午五點的這堂課,我整日都處於緊張憂慮狀態,所謂一回生二回熟,最後一天我竟然能夠用全英語教一小時出色溝通力課程,十位對象涵蓋菲律賓老師以及日本、韓國和中國同學,整場教學我完全沒有想著要如何中翻英,而是自然而然地說不停。
「練習改變才會轉變」這個道理我深信不疑,學校能提供的是環境,老師能教的是技巧,但唯有靠自己不斷練習才能轉變。學英文是如此、學溝通是如此、學任何事都是如此,不改變就別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在家看電視或和朋友吃飯不是更好!
如果你也想前來菲律賓學英文,下次我問你為什麼時,千萬別說:「因為我看卡姊去我也好想去。」想清楚再做決定吧!因為我有我的職涯人生,你有你的,可以跟風的是學習態度而非學習項目。
※本文內容授權自《【不再討好所有人】/時報出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太過在意別人怎麼說,就愈難達到成功的頂峰! 吃虧不是占便宜--大聲表達,人生沒有「不得已」。堅強不是鬧脾氣--硬頸適度,示弱不代表一定輸。抱怨不會解問題--討拍無用,想反體制就去爭理。直說不是撕破臉--堅守原則,打動對方來幫忙你。勇敢不是豁出去--量力而為,讓嘗試成為試金石。假使你是激不得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激你的那個人,一定要把他們的話當真,放大100倍,再用1萬倍的決心和行動力,做到沒人可忽視你,讓對方刮目相看。假使你相信自己是命運的主宰者,讓自己多些目標完成,從最簡單卻困難重重的小事開始,把過去會歸咎於他人或環境以致無法實現的事情條列出來,慢慢想快快做,讓成功不斷現身。
邁入2025年,「AI」人工智慧早已悄無聲息地融入日常生活,無論是語言翻譯、精簡文章還是搜尋在地美食,AI都能提供協助,因此學會使用AI工具也成為現代人的必修課。想要享有AI帶來的便利性,只要學會用正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企業如何找到未來人才?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指出,未來的人才重點能力在於能自主學習、適應變化、跨域發展、解決問題等4項,公司不應再以學歷尋找人才,並應廢除不同類型學校論薪水的「九品官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前Google媒體運營總監伍德(Jenny Wood),在Google工作將近18年之久,在這段期間,她參與了數百次面試與錄取決策,並積累了大量關於職業發展的知識,她最近分享了在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當談到如何在面試過程中脫穎而出時,前Google高管伍德(Jenny Wood),建議求職者採取一些策略,幫助他們在面試結束後,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
速食控必吃!必勝客首度開賣「盲盒芝心蛇圈圈」,酸、甜、辣、鹹還有隱藏版隨機口味等你開箱,只要199元完全是愚人節開趴神器;達美樂則推出半導體界也話題性十足的「晶圓火山披薩」,買指定口味火山披薩即享買一
第十三年舉辦的新營藝術季,策展主題以《水水三重奏》向外擴散藝術漣漪至銀齡、親子、青少年共同參與,廿九日下午四點將在新營文化中心旁的綠川廊道舉辦開幕,廿九、卅日開幕週推出十二場藝文表演,藝術季系列活動至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天氣變化劇烈,「春天後母面」的特性展露無遺,冷氣團接連來襲,導致不少民眾感冒後出現咳嗽難癒的情況。近期社群網路上流傳「阿伯止咳秘方」,指稱將綠茶加紅茶混合溫飲,連續喝3天能緩
連日來氣溫回升,艷陽高照,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櫻花盛開,花季主角染井吉野櫻遍地開花最吸睛,阿里山工作站前櫻王為賞櫻焦點;紫藤花聖地嘉義縣梅山鄉瑞里「紫色山城」,處處可見盛開紫藤花,預計本週週末假日是
今年除了有《黑白大廚》評審白種元旗下的「香港飯店0410」即將登台,Threads上更瘋傳赴韓必吃的「風川鰻魚」,悄悄在台北中山區掛上招牌,未來不用飛出國,就能吃到美味的韓式烤鰻魚,詳細地址與開幕日期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源自台灣的超人氣飲料「珍珠奶茶」(Bubble tea),不只受到台灣人喜愛,它的甜蜜魅力也擄獲各國民眾,成為享譽全球的台灣名產之一。近日知名跨國連鎖手搖飲料品牌「貢茶」(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