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徵才/登入
回首頁回首頁
首頁 > 熱門討論 > 心理

裝忙、瞎忙、在社群流連忘返,可能你正不堪負荷!

  • 2020-12-15
  • 文/蘇絢慧
  • 圖/療癒孤寂

很多人為了逃避孤寂感,會參加很多活動或課程,或不斷上社群平台收發訊息,但這些淺層社交,是無法建立實質社會關係與親密感的。

自動化放空,感受不到自己

通常這樣的時刻,很多人為了逃避孤寂感,會讓自己窮忙瞎忙或裝忙,參加很多活動或課程,或不斷上社群平台收發訊息,但這都屬於淺層社交,無法建立實質社會關係與親密感。就算現代人有網路通訊的方式,好像讓彼此連結更快速更緊密,但文不對題、話不投機、片面誤解訊息等等狀況,往往都是更加惡化人際疏離的問題。

現代人常見的心理困擾之一,是感受不到自己。特別是心越煩時,腦越亂時,或是感到自己人好累時,自己卻只是像個空軀殼,有如行屍走肉。

這時候,其實是最需要關照自己的時候─不論是陪自己沉澱,還是陪自己對話安頓內心翻飛的思緒及情緒,又或是需要好好懂自己身心的需求,為自己做些修養身心的安排。

但是,眞實的生活中,這時候我們通常只能自動化地放空,然後無意識地滑動手機,把僅剩不多的眼力與心力,用在看快速閃過的影片或文章,或是打幾場線上遊戲……。

若是有一張或兩張圖文吸引了自己的目光,那麼我們就會把所剩的力氣拿來聚焦,好把所有的能量投入在觀看或是筆戰回應……,不然就是一直打手遊,直到我們筋疲力竭,不支倒下,好像這樣心靈才能眞的有些許安寧,以為眞的可以休息了。

於是,大多數的人在自己越疲累時,反而越覺得無法和自己獨處。除了用一些食物祭一下自己空虛的胃及耗盡能量的心靈,有些人還會拚命在通訊軟體上找人說話聊天(弔詭的是,見了面反而聊不出來),來讓自己感到自己的存在不那麼虛無,有人聆聽,有人可以交談,即使有時候的交談其實是那種毫無焦點的漫談。

你不堪負荷,所以躱到遊戲裡

為什麼現代人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大量使用電腦和手機,並且到完全無法自控的狀態,例如:只要一空下來,就拿起手機上網;走路、吃飯、睡覺前,都是手機不離手,並且無法停止使用;即使有家人、伴侶或孩子在身邊,也無法放下手機,停止瀏覽。

《在一起孤獨》的作者雪莉•特克在其著作中說:
「你不堪負荷,所以躲到遊戲裡面,然後遊戲完全占據了你,使你沒有空間容納別的事物。」

在這一本著作裡,雪莉•特克探討的是科技與人類生活的關連,似乎科技已經取代了人類眞正親密的對象。人不再跟另一個人親密,而是與科技來場親密到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

這或許是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也可能促使人正在經歷一場不可迴避的「關係」型態的改變。但在我看來,這同時為人的心理世界,帶來一場可能導致情感匱乏及空虛的崩毀性災難。

人,是哺乳類生物,哺乳類生物最主要的特徵是:群體生活、需要依戀關係、需要情感交流及互動,並在安全及信任的關係中,維護生命的生存及繁衍下一代。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只有人類會使用科技過生活,甚至讓科技取代大量和同類及群體互動及親密的時間。

當我們和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連結時,也越來越減少和其他人類有意義的互動及眞實親密,我們勢必會越來越感到情感匱乏導致的「孤單」、「空虛」、「心慌」,還有「無意義感」。

餵不飽的心理飢餓

嚴重的情況,我們可能一直處於心理飢餓的狀態。所謂的心理飢餓,就是思想交流和情感連結的長期匱乏,所造成的心理空洞感,這種空洞感甚至會演展成「黑洞」般的無底無邊狀態,好像可以吸進任何周圍的物質,卻又不會感到有任何的飽足與滿足感。

有些孤寂感,也會以無意義和茫然的感受出現。現代人往往把生命的意義和自我價値放在追求外在條件的成就,或是目標的達成所帶來的成就感,然而,那樣的成就感或價値感其實很短暫,因為那種感受沒有情感連結,純粹只屬於自己的,所以也許會高興一下,但發現因為和周圍的人無關,沒有人為你高興為你歡呼,這時那種高能量的快樂,很快就會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將是很深的落寞感和孤寂感。

所以,我們需要認知到,真實的生命意義感和自我價值感,是和他人有關的,但並非是競爭,也非是犧牲,而是一種對他人有所貢獻的價值感,以及和另一個重要他人之間有深層情感連結的意義感,這樣的情感體會才能保値且充實。

現代人在如此迅速又身心耗竭的環境下,是否還能辨識出及體認出眞正的價値及意義呢?我想這是這個世代必然要面對的考驗。

※本文內容授權自 《【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書籍 / 天下雜誌出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療癒孤寂: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在我們不需要完美,這世界也不需要完美。 因為不完美,我們才需要依靠彼此,連結彼此。 傷痛療癒心理專家蘇絢慧, 帶你重建內在安全感,修復情感連結, 找回自尊與自我存在的價值,成為最有力量的完整自我。

《本專欄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更多熱門討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