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tsabreeze photography] / Getty Images
但這樣的做法卻是本末倒置。若沒擁有你想得到的東西,我們自然不快樂;若沒有先擁有能力,我們就不去努力;若沒有先得到愛,我們就不愛人;若沒有足夠的錢,就不去做善事。
其實,創造事實最快的方式,不是你「做什麼」或你「有什麼」,而是你「是什麼」。
「做」與「有」的經驗,是從「是」產生出來為了說明,讓我們設想有這麼一個人:他認為,如果再擁有多一點錢,多一點愛,或是解決某個問題,他就會快樂。
他一定很難快樂,因為他的快樂必須依賴外在的事物。反過來說,如果他「是」快樂的人,不管做任何事都快樂,那麼他就可能賺更多錢、得到更多的愛,和解決問題。
「做」與「有」的經驗,是從「是」產生出來。你想成為受歡迎的人,首先你必須先感覺到你「是」一位受歡迎的人,然後再以這種身分去思考問題、做事情,然後成為受歡迎的人。
想得到愛,不是費心去找愛你的人,而是成為有愛的人,自然有更多人愛你。想要富有,不必等到擁有什麼,而是先給予,讓自己在心態上成為一個富有的人,然後你就成了富有的人。
聖經上有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有錢人更有錢,沒有錢的人會更窮嗎?這聽起來不是很不公平嗎?其實耶穌講的是心態,你一定要在意識上先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富足,然後美好和富足才會降臨在你身上。
你對別人一笑,你也會感受到那微笑
有所求的祈禱之所以無效,是因當我們要求某種東西時,就是在表明自己欠缺。
正因為如此,許多先知才提醒我們不要去要求,要多去感恩和給予。
我們常見到一些表面上看來並沒有什麼好感激的,卻為了人生的賜予而充滿感激之情的人。他們其實是在創造。因為當我們去感激,就表明已經「是」的狀態,越懂得感恩,隨著那種感覺而來的好心情,又會吸引更多好事。
我們給予別人也一樣,當我們給出的一切,自己也會體驗到:就如同你對別人一笑,你也會感受到那微笑。
如果你給出歡樂,你就會是那個歡樂的人;如果你給出愛,你就會是感受到愛的人,因為愛會流經你,再回到你身上。願意「給予」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更多。
我常說:一朵充滿花蜜的花,不需要要求蜜蜂為她傳授花粉,蜜蜂自然會主動前來。
在人生裡,如果你在尋求愛人,不是去尋找,而是要做你尋求的愛人。
在人生裡,如果你在尋求幸福,不是去找尋,而要成為人們的幸福之源。
在人生裡,如果你尋求快樂,不是去追求,快樂是你製造出來的,是你所成為的,是你所分享出去的。如果你在尋求歡笑進入你的生活,當你走進房間時,將歡笑帶進房間。
※本文內容授權自《高寶書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采好文,請見【上班‧這檔事】好文上架http://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good_essay.asp專區。
在換一種想法,會換一種心情;換一個思路,會多一條出路。檢視自己痛苦的經驗,你會發現,那一定是跟「真相」在對抗。我們總以為築起防衛,使自身免於痛苦就是對自己好,但無論你接受或排斥它,事實都不會改變。生命是來豐富我們的,與其不斷地逃掉問題,不如正面迎擊解決,開創美麗人生。
「我是個怎樣的人?」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會去思考,當然也不太問自己:「我是誰?」大多數人都建立起一種自我形象,並相信那就是自己。
記得年輕時,每次聽人家陳述他的問題後,常很快要給對方建議,而且發語詞總是:「如果我是你的話,我就……」後來想想這個說法根本是錯的,因為我本來就不是他,又怎能從他的立場出發,設想他的問題。即使親如夫妻、
所有的人生,根本上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課業問題、親子問題、感情問題、婆媳問題,工作問題,當工作狀況好轉後,健康又出問題;或者健康好轉後,小孩又有問題,有時似乎所有事情都同時紛沓而來,這究竟怎麼回事?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山陀兒颱風逼近,今(30)日晚間花蓮、台東等縣市已停止上班上課,對於「颱風假」的給假、給薪規定,勞動部再次呼籲,「颱風假不是假」,勞工是否出勤
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幾乎與LINE密不可合,多數人每天三不五時就在滑LINE收發訊息或聯絡工作,你是否計算過自己每天開啟LINE幾次嗎?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聯邦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產業,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風力發電機技術人員的需求相當強勁,就業人數在未來10年內將翻倍,這工作不用大學畢業,年薪就上看10萬美元(約327萬元新台幣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狂賀台灣隊奪下首座棒球世界冠軍,4家連鎖超商喊出促銷優惠「激動加碼」。
台灣隊在世界棒球12強賽奪下冠軍,舉國同歡,不少商家紛紛推出優惠活動慶祝這個得來不易的榮耀。有網友自發在社群網站「噗浪」(Plurk)整理台灣各商家優惠活動,吸引大批鄉民接力分享。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知不覺越來越冷,很多人到冬天都會發現,自己好像心情特別不好,或是情緒特別容易低落?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表示,要小心這可能是季節性情緒
生活好書福市集本週六(廿三日)在北屯四張犁農村公園登場,今年第七屆主題推出「戶外閱讀」,現場設置帳篷與懶骨頭,準備卅個主題盲書袋,各放五本適合閤家閱讀書籍,讓民眾透過挑盲袋方式選書,鼓勵與親友一起來野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勞動部鼓勵中高齡退休族群重返職場,自今年2月實施「壯世代就業獎勵」,只要符合資格的退休族,重返職場滿一定時間,每人最高可領6萬元獎勵金,截至今年9月,成功協助10萬5561位中